纣王上香女娲庙题淫诗,惹怒女娲,女娲召唤来轩辕洞三个女妖: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让她们一同搅乱商朝天下。

奇怪的是,两个动物,一个乐器?不配套啊!

——不,其实很配套,三妖各代表一种动物,玉石琵琶也是一种动物,那就是蝎子。以下细表。

三妖中狐狸精是绝对的主角,其他两妖总共也没出现几次。狐狸精吸食了苏护之女妲己的魂魄,化身妖媚之妃子,迷惑纣王,展开了整部封神大戏。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1)

第二个登场的就是玉石琵琶精,可惜道行太低,刚刚出场就挂了。她与妲己暗中来往,夜食宫人,以至于御花园太湖石下白骨累累,就这样纣王都没发现异常,可见他已经走上了昏庸的轨道了。

琵琶精”用餐"完毕,回洞的路上,看到子牙算命感到好奇,好死不死也要算上一卦(妖精算个啥命,纯属作死)。子牙一眼就看穿是个女妖(看来他不只会算,还有火眼金睛的本领),一手扣住此女子手腕的寸关尺三脉,令她无法挣脱,另一手抄起案子上的紫石砚台将她拍死(利索!)。

围观众人认为这算命老头一定耍流氓没成,疯了,此时正好宰相比干路过,就将子牙举报。姜子牙一面死死拖着女子手腕不放,一面跟着比干进宫见纣王判定是非。为什么始终不放手?因为他用真气控制住了女妖的魂魄,令她无法从身躯里逃跑。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2)

纣王带着妲己来看热闹,让子牙证明被打死的女子是妖。(妲己知道姐妹着了道,可也只能干瞪眼帮不上忙。)

姜子牙让人在摘星楼下堆起柴禾,把女子的头顶用符镇住,才放开手,又将女子衣服解开,前心用符,后心用印,镇住妖精四肢,拖在柴上,放起火来。

烧了两个时辰(4个小时),女子的尸身没有任何变化,纣王和众人大惊,这才相信子牙的话不假。姜子牙从眼、鼻、口中喷出三昧真火来烧女妖。这下女妖受不了了,从火堆中爬了出来,大叫道:“姜子牙,我与你无冤无仇,怎将三昧真火烧我?”纣王吓傻了。姜子牙让他移驾进入摘星楼,随后双手齐放,只见霹雳交加,一声响亮,火灭烟消,现出一面玉石琵琶来。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3)

众人叹服,纣王大喜,只有妲己心如刀绞,痛恨子牙。她对纣王说,正好可以把这面玉石琵琶装上丝线弹奏取乐,纣王开怀应允。哪承想妲己暗藏毒计,她“把玉石琵琶放于摘星楼上,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已后五年,返本还元,断送成汤天下。”——玉石琵琶精后来又死而复生,不祸害了商朝天下不算完。

妲己做好了玉石琵琶乐器,每日陪纣王弹唱歌舞,饮宴享乐,接下来她要做的是制造虿盆,即建造一个巨型深坑,里面放入成千上万只蛇,把想惩罚的人推入其中被蛇活活咬死。虿,一目了然,就是“万虫”,其实也可以更广义地理解为是成千上万的各种毒虫。

——注意,“歌舞、虿盆”,这两个后续情节非常重要,透露了玉石琵琶精最核心的秘密!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4)

前面已说,玉石琵琶精实际上是指蝎子,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蝎子的形象与琵琶的样子比较像,不但躯体被横向地分割成一排又一排,且前端都有两个左右突起,即蝎子的鳌和琵琶的弦轴。在古书中,蝎子常和琵琶有所关联,特别是会把蝎子比作琵琶之形。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5)

比如《搜神记》中描写一只老蝎大如琵琶,就是这种常见的比喻。

而最著名也是最直白地当属《西游记》中的蝎子精,蝎子精是一个美艳的女妖,她的洞府是“毒敌山琵琶洞”,直白地告诉我们蝎子和琵琶之间的类比关系。甚至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这样的含义:唯琵琶可与蝎子之毒相匹敌

奇怪的是,琵琶能有什么毒?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蝎子精的琵琶洞构造非常奇特,洞口有一面石头屏风,屏风后才是洞门,

忽见一壁厢,青石光明,却似个屏风模样。三人牵着马转过石屏,石屏后有两扇石门,门上有六个大字,乃是“毒敌山琵琶洞”。(《西游记》)

这面清洁光亮的青色石屏,难道不会让人联想到《封神演义》中的“玉石琵琶”么?

那么,为什么蝎子和琵琶、玉石总是如此难舍难分呢?

这就涉及到二者的第二个内在琵琶代表着声色,玉石琵琶意味着绝佳的声色,“观赏女子弹琵琶”,即象征着沉溺于声色不能自拔,而声色之毒猛于蝎毒。

而这才是蝎子与琵琶始终类比关联最本质的含义。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6)

看看纣王得到玉石琵琶之后做了什么,没错,欣赏歌舞,继而用毒虫(虿盆)杀害无辜。

纣王沉溺于歌舞声色,直至毒虫之害大盛于宫廷,就是这样一个隐喻:声色之害如同蝎子之毒。

玉石:高级、精致、美好,玉石琵琶成精,是指越是奢侈高级的声色之嗜好,就是越发猛烈的毒害之源。

古人以国君纵情声色,沉溺于珍玩歌舞、华美衣冠为不祥之兆,如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于饮宴歌舞,就是典型的乱国之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封神演义》中的玉石琵琶精暗中表示是一只蝎子精,其进一步的象征则是指沉沦于华服美色、纵情于声色饮宴,给人身给国家所带来的严重祸害。

封神英雄中的三妖(封神三妖妲己狐狸)(7)

有学者解读说,《封神演义》设计的三女妖形象,把祸国殃民的罪责归咎于无辜女性,体现了古代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可惜,这完全是一种误读。通过对“琵琶—蝎子—声色”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压根就不是归结到谁身上的问题,而是要表达一种“如何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

《封神演义》之所以宁可舍弃蝎子精的形象而使用玉石琵琶精,就是特别强调“玉石琵琶(歌舞声色)”的毒害之大,堪称亡国之妖孽。


备注:

“玉石琵琶精是蝎子精”是笔者在阅读中发现的,后来看到已经有学者对此做过一定程度的解读,观点大致相同。珠玉在前,故不敢自专。

不过对于“琵琶精=蝎子精=声色之毒”,我至今尚未看到类似观点,还算是首提吧,特此做一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