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对于这道淮扬菜系中的经典,大部分人当然都认为,是源自于扬州的炒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诗里扬州在哪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诗里扬州在哪里(很多古诗词里的)

古诗里扬州在哪里

“扬州炒饭”对于这道淮扬菜系中的经典,大部分人当然都认为,是源自于扬州的炒饭。

对于“扬州炒饭”,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因这种炒饭里内容丰富,恰似扬州繁华,故而命名。

在400年左右的时间里,那个繁华的富贵之乡“扬州”,指的却不是今日的扬州,而是南京。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南朝文学家殷芸的《小说》中记载着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客想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这个故事里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成为流传颇广的名句。可以看出,当时扬州繁华,是世人所向往之地。但是,这个故事里的“扬州”却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指的南京。

南京在历史上有过许多的名称,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金陵、秣陵、建邺、建康、白下、江宁、石头城等。南京曾被叫做“扬州”也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得先从“古九州”说起。传说中的上古时期,尧舜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其中的一个州。那时的扬州,指的是包括淮河、东海以及江南在内的广大区域。

到了汉代,设十三州刺史,扬州是其中之一。虽然扬州的地理区域时有变化,但纵观整个六朝时期,扬州刺史的治所均设在建业(又名建康,今南京),也就是在今天的朝天宫一带。因此,当时的建业(建康)便一直被指称为扬州。

古诗词里的“扬州”

在六朝乐府民歌——清商曲词中,屡屡出现的扬州,指的也都是今天的南京。

《莫愁乐》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懊侬歌》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襄阳乐》

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

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孟珠》

扬州石榴花,摘插双襟中。

葳蕤当忆我,莫持艳她侬。

《翳乐》

人生扬州乐,扬州信自乐。

总角诸少年,歌舞自相逐。

隋唐以前的古诗词里,提到的“扬州”多是指南京。

直到隋朝开皇九年灭陈后,改吴州为扬州,设州治于江都。隋炀帝在江都宫作《泛龙舟》一诗,诗曰:“轴轳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这里的“扬州”指的便已经不是南京,而是今天的扬州了。

隋唐以后,今天的扬州后来居上,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南京曾被叫做“扬州”了。

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治所迁到建业,到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再到唐高祖武德九年,将扬州大提督府和扬州刺史治所迁到江都,扬州作为南京名称的时间长达400年左右。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指南京吗?

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脍炙人口。但这句诗中的“扬州”指的还是南京吗?

李白是唐中期诗人,当时的扬州治所,已经从南京迁往江都。从时间上来看,指的应该不是南京。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肯定不只是指现在的扬州,而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其中包括南京。

据其分析,李白这首诗的诗名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但诗句中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没有说“烟花三月下广陵”,正说明“扬州”和“广陵”不是同一个地方。

诗句中‘下扬州’写的是船行去向的方位,而‘之广陵’则是要到达的具体地点。

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扬州,这个没有争议,而诗中的‘扬州’指的应该是江南一带富庶之地,而江南最繁华、最成规模的城市就是南京。

李白作诗时应该也是使用了南朝人“骑鹤上扬州”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