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百合花中主要的形象特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百合花中主要的形象特点(新被的细节描写)

百合花中主要的形象特点

《百合花》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1) 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第一次出现是在送“我”到包扎所的路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第二次出现是在通讯员圆满完成任务后,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迫不及待地回团部去“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两处细节描写,前呼后应,看似与通讯员的战士身份没什么关系,却是刻画通讯员性格的关键内容。这两个细节,不仅直接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面临战争不紧张的乐观情绪, 而且说明了他对大自然、 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另外,这个重复出现的细节,可能还有作者的深意。“枪筒”象征着残酷的战争,“树枝和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突,引人深思。

(2) 通讯员给“我” 两个馒头

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 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两个干硬的馒头。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3) 通讯员衣服挂破的大洞

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四次。

第一次是在借完被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慌慌张张”在衣肩上挂破的大洞,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羞涩、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第二次是当通讯员返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同时也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

第三次是小通讯员躺在门板上,新媳妇看见衣肩上的破洞,发出惊呼,“他安祥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是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表现新媳妇对烈士的崇敬、痛惜和歉疚,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4) 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

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总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时,突出了它的“百合花”图案,衬着枣红色了的底子,突出了这百合花的洁白美丽。百年好合是百合花最朴素的寓意。联系年轻媳妇的身份,就不难理解了。也理解了为什么小通讯员没有借到。

第二次出现是大家在布置包扎所的床铺,年轻媳妇把自己的被子放在外面屋檐下的门板上。虽然借出去了,她还是心疼自己的被子。放在外面屋檐下,人们先用屋里的,也许就用不着,那自己的被子就不会弄脏弄破。这是年轻媳妇这个动作细节传递的微妙心理。

第三次出现,年轻媳妇将百合花被子给小通讯员铺盖进了棺材,那百合花盖上年轻的脸庞,仿佛一幅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原来的舍不得借,到后来的舍不得让人用,再到最后给通讯员做了陪葬。年轻媳妇的变化和成长,借着这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残酷的战争中,军人和百姓就情感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巩固起来的。

“百合花”新被的细节描写,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