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几场关于激励的分享,也和几个企业的核心团队探讨了激励的话题,也就着这股劲儿和大家谈谈自我的激励,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缓解自己职业倦怠措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缓解自己职业倦怠措施(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如何缓解自己职业倦怠措施

最近做了几场关于激励的分享,也和几个企业的核心团队探讨了激励的话题,也就着这股劲儿和大家谈谈自我的激励。

其实此刻,我正和项目伙伴在一家“书房面馆”撸项目方案,我此刻感觉困了,伙伴也是连续熬夜多日了,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继续在坚持奋斗,拿写这篇分享作为消遣和放松?刚刚我们又和一个行业潜力股达成了合作意向,感到欣喜、成就、满足,身体虽然疲惫,精神仍然兴奋。

人是需要动机的,为何什么有人能热情满满,不知疲惫的工作或做某事,本质上是在这件事上获得了频率较高的满足和成就。而人一般有三种导向:成就导向、亲和导向和权力导向。偏好成就动机的可能满足于达成某种有意义的目标,亲和导向的满足于与周边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而权力导向的人,则满足于获得更大的权力已经对局面的掌控中。

而我们这是被这种成就感带来的满足、欣喜所驱使,有人肯定会问,那收入一定不低吧。对!个人持续动力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精神激励,而物质层面的中等水平的满足是放大精神激励的基础。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物质层面是保健需求,仅仅能消除人的不满意,而激励则需要更多精神层面的驱动,包括挑战性的工作、表扬、清晰目标等等,而我认为与个性化的需求导向有。(见笔者另外一个总结《双因素激励理论》)

所以,我们最佳的倦怠感消除方式,是需要找到真正能激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经常为各类企业设计激励方案的的咨询顾问,我们首先要去“亲身体会“如何去激励自己,那到底如何去找到真正能激励自己的方式呢?

创新领域的泰斗克里斯坦森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分享了他如何找到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创新课程这个他终身享受的职业,他提出了找到两种战略,一是周密计划,明确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后,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周密计划,二是偶然机会当没有发现真正激励自己的事业之前,要不断试错,在保障自己基础生活过程中,逐步去靠近周密计划。他的周密计划是成为一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但最后因为偶然机会进入大学成为创新课教授,而这个偶然机会成为了他最后的周密计划,但是他却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方法告知我们如何去找到能激励的工作。不过,无论是周密计划还是偶然机会,都指向了一点就是这份工作一定是有一定挑战、能获得成长的,能真正持续激励到他的,他是基于双因素理论给自己选择激励自己工作的标准。

后来我又读到《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斯坦福大学因大量的创始人在硅谷的成功而闻名,也因创新而闻名,用创新、创业的跨界思维模式,开发一套人生设计的流程,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中年困境的人,都通过一套方法找到真正能激励自己的事业。其核心仍然是通过挖掘自己人生经历中让自己感受到快乐满足、能量提升的事项,和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我也因此更加坚定自己在管理咨询界发展的决心。

所以,我们破除倦怠感的关键是不仅仅关注工作带给我们的物质回报,那仅仅能消除我们不满意,带给我们短期的激励满足,而持续激励我们的必须是那些挑战性的工作、简明积极的人际环境和组织文化、激励人心的领导和组织愿景。

推己及人,企业要激励员工和团队,我们除了需要给予他们中等水平的物质回报外,还需要什么呢?对!更多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仅仅能消除我们的不满意,要真正激发出他们的潜力和热情,短期的高物质回报(增量激励) 找到真正对共同事业的认同 挑战性工作的安排才是关键。

(作者: 威廉王W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