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大染坊》之中,陈六子的主角光环过于耀眼,世人皆被陈六子的见识、能力所折服,而其实在剧中,还有一些隐藏的高人,他们有的是陈六子的伯乐,有的是陈六子的恩人,有的则是陈六子生意场上的对手,他们的存在既丰富了陈六子的人生轨迹,也点拨了陈六子的人生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大染坊》中的隐藏高人吧!

这首当其冲的,应是张店卢老爷子,也就是大华染厂东家卢家驹的父亲。

陈六子曾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卢老爷子,并说卢老爷子的眼力、才气、见识绝不在上海林伯清之下,这评价是很高了,你想一个是乡下土财主,一个是上海商业家,陈六子居然认为卢老爷子格局远在上海林伯清之上,由此可见,卢老爷子那绝对是一个高人。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1)

第一:卢老爷子善于把控谈话技巧,能将话语主动权巧妙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不会让对方觉得突兀,反而认为深受器重。在陈六子初到张店与卢老爷子谈合作事宜时,曾开口大赞卢大少爷出国留洋,是个一等一的人才,【采瑛】卢老爷子深知长子品行,并不加点评,反而将话锋转到了陈六子身上,并说爹好娘好,不如自强好,这句话就是在肯定陈六子的能力,如果这是简单的肯定,那么下一句他说:《明史稿》里讲,洪武皇帝朱元璋,一字不识通六经,我看你就有那么点意思。这句话一出来,那真的是对陈六子相当满意了,不是谁都能与皇帝相提并论,陈六子原本可能觉得自己一字不识,在卢少爷面前还有些许不自信,但卢老爷这句话一出,对于陈六子而言那是极高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能力,又点明虽不识字但并不是没有文化,也让陈六子在心里暗暗佩服。

第二:卢老爷子凭一举之力扭转局面,在卢少爷与陈六子言语交谈中,并不融洽,陈六子站起来直言:做生意讲究弯刀对着瓢切菜,我是那弯刀,大少爷不是那瓢啊。说完就要离开,卢老爷子赶忙拉住,一边说着陈六子在上海和洋人互动趣事来缓合气氛,一边给自己的儿子使眼色,好在卢大少爷在父亲的暗示下,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便主动给这即将冷场的尴尬场面递了个台阶,这才让生意有了谈下去的余地。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2)

卢老爷很明白,凡是干大事的人,首先第一条要学的就是礼贤下士,所以他对陈六子可谓是给足了诚意。

第三:卢老爷的格局很大,知道做生意讲求的是诚心,而陈六子既是合伙人,同时也是印染界一等一的人才,在青岛开染厂,是一万大洋的起步合伙,可利润分成却是倒着四六分,陈六子拿六,卢家拿四,此举可以说是让陈六子心悦诚服,并将所有心血都放在了染厂上,而卢老爷子更是在染厂开业一个月之后,亲自来到青岛,为陈六子站脚助威,奠定了陈六子是染厂主事人的资格。【采瑛】

陈六子不认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给他: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就这么一句话,让陈六子一生受用不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几次三番扛住了对手的挤压,并成功翻身,成为印染界有名的商业家。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3)

如果陈六子是一匹千里马,那卢老爷子就是慧眼识君的伯乐,陈六子此人虽然能力卓越,但要价高,心气儿也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他合伙的,像之前的济南三元染厂赵东初的父亲也曾和陈六子谈过合办染厂的事,可赵老爷子就觉得陈六子要的分子太高,超过了他能接受的底线,也就导致了合作谈判中止,济南三元染厂虽然在后来也是个大厂,但它的名气比起陈六子的飞虎牌来说,还是略逊一筹。

这也可以看出卢老爷子的眼力劲,当样,同样来说,如果不是卢老爷子有远见,陈六子可能到最后也只是周村的一个小染匠。所谓贵人,不外如是。

这第二位高人,便是济南名家苗翰东。

苗翰东是第一批赴洋留学生,回国之后在济南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有面粉大王的美称。人人提起苗翰东那都是竖起大拇指,济南地界的地头蛇也没有一个敢去招惹的,用上海商业家林伯清的话来说,苗先生穿上西装那就是有文化的大亨,穿上便服就是儒雅士绅。【采瑛】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4)

苗翰东与陈六子相识于微时,当时陈六子还在讨饭,有一天就讨到了苗翰东的家里,据陈六子回忆:当时我只喊了一声,苗哥便从屋里出来了,递给我一个白面馍馍,说你快吃吧,我拿着那个白面馍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苗翰东的善举,也引得陈六子在后来年年都在过年时节上门拜访,一进门纳头就拜,让苗翰东感动不已,对于陈六子的感恩之举,苗翰东引为兄弟,他作为济南有名的商业家,从不嫌弃陈六子曾经是个要饭的,反而将他当作亲弟弟一样看待。

陈六子在青岛开染厂与元亨染厂孙明祖竞争,苗翰东直接致电到他开在青岛的临海大酒店,明言称:我弟在青,生意初兴,食宿全免,俱归翰东。苗翰东还直言所有元亨染厂的人,吃饭可以,住宿不行。这一举措就让想要去临海大酒店截回客商的孙明祖恼怒不已,苗翰东此举,无疑是给刚刚起步的大华染厂极大的支持。【采瑛】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5)

陈六子此人,天不怕地不怕,却唯独害怕苗翰东,这里的怕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尊敬。

苗翰东喜欢下象棋,最喜欢研究棋谱,可是他的棋再好,也抵不过陈六子在周村大街上学的野路子。在上海林祥荣与陈六子之间的商业竞争之时,苗翰东给了陈六子打电话说,六弟,可还顶得住吗?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在后来林家落败,上海林伯清求助之时,他也当了一回和事佬,不但拯救了像虞美人这样一个品牌的没落,而且牵线让上海林伯清与陈六子自此相识,三人在铁公祠开启车轮战,开启了一个鲁沪会战的佳话美谈。

第三位高人,则是上海林伯清。

当初,他的独子林祥荣意图独占花布市场,就拉伸花布宽度,降低每尺布的价格,逼得在市场上的其他花布染厂日渐没落,更因为被陈六子以一块钱一件的价格买走了八千件布,就在报上辱骂人家,引得陈六子反击,上演了一出“飞虎戏美人”,差点让虞美人这个品牌从此消失。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6)

林伯清当机立断与苗先生联系,实施补救措施。他虽然是生意场中人,但格局眼光极大,当林祥荣说想要找找黄金荣杜月笙报复陈六子的时候,林伯清更是怒其不争,直言道:在生意场上有个损失这不算什么,可黄金荣杜月笙是什么人?他们是地痞流氓,我们是堂堂的上海商业家,生意场上的事就在生意场上解决,你怎么能这么下贱?想出这种办法来?

林祥荣被陈六子逼得狗急跳墙,可林伯清脑子门儿清,他清楚的知道,商场如战场,一时的得失是正常的,对于此次事件,他也明白是自家孩子不懂事,先行招惹陈六子在前,这也怨不得人家陈六子反击。

在虞美人被陈六子的飞虎牌挤兑到如此地步,还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事情因果,并将责任总揽到自己身上,如此心胸,林伯清着实让人敬佩。【采瑛】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7)

后来,在他见过陈六子之后,就对陈六子这个人的印象极好,只此一面,两人便成了极好的朋友,互通信件,友好沟通。林伯清甚至愿意以所有林家产业两成分子的商业价值来邀请陈六子的加盟,还特别言明,不要他的产业,只要他这个人,这说明林伯清亦是慧眼识人,深知陈六子是个难得的将才,只是他没有卢老爷子运气好,认识陈六子有些晚了,为此他还很懊悔,叹着气说道:这样的人才我怎么就没有呢?

日军侵占东三省,陈六子他们无法再从藤井处购理坯布,转而向上海林家进货,林伯清提议将青岛那两个厂的坯布价格降下来,这样一种明晃晃的示好,可以说是以极大的诚心来结交这几个小朋友,从此之后,三家犹如一家之亲,同仇敌忾。

大染坊各个人物的结局(大染坊中的这3位高人)(8)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林伯清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不断的教育儿子,要向陈六子学习,要脚踏实地,切莫盲目自信,要遵从市场规则,不要意图扰乱市场,差点走歪了的林祥荣,就这么被自己的父亲带回了正道,成为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商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