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主养小龙虾一年双收新模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JATS〔2021〕309)

_姚田玉等

近年来,苏中、苏北地区因池塘多年养殖常规鱼,导致塘口老化,鲫鱼鳃出血和草鱼肠炎等疾病暴发,出现了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的新情况。笔者于2021年在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体系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池塘标准化改造,采取主养小龙虾一年双收新的生产模式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生产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改造与设施配套

1.池塘条件 试验在兴化市昌荣镇盐北村原养殖常规淡水鱼的两口池塘进行,面积分别为26 亩和 23 亩,池深 1~1.5 米,塘口靠近自然河道,养殖用水有保障,水质清新无污染,经检验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

2.塘口改造 为创造与小龙虾相适应的自然生态环境,除加高、加固四周池埂外,池塘中间专门设置了高出水面、坡比为1∶3的堤坝,便于小龙虾打洞穴居繁殖。池埂加宽到2~3米,埂中间用硬质钙塑板围成防逃墙。

3.设置进出水口 在水源上游池塘一端设置进水口,用固定的水泵抽水入池,水泵四周用40目的网片围拦,进水口套上用80目网片制作成的网袋,防止进水时从外河带进野杂鱼虾和敌害生物。出水口设置在池塘的另一端,出水口用密眼网蒙好,防止排水时外河野杂鱼窜入池塘。

4.配套增氧设施 池塘底部铺设纳米微孔气喷式增氧设备,喷气管沿池塘的长边排列,每2~3亩设1个气喷装置。池塘四角各安装1台1.5千瓦划水式增氧机,便于使池水保持微流水。同时在池塘安装溶氧自动控制仪,当池塘水体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可自动开启增氧。

稻田养小龙虾一年赚多少钱(池塘主养小龙虾一年双收新模式)(1)

二、准备工作与虾苗放养

1. 池塘消毒 年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生石灰使用量为150千克/亩,然后经日晒冰冻池底,以池底晒至干裂为佳。2-3 月在放苗15天前,池塘进水后用茶籽饼20~25千克/亩再次消毒,起到清除野杂鱼虾的作用。

2.施肥培水 池塘消毒后适当施肥,防止青苔发生并为虾苗提供枝角类等天然生物饵料,同时有助于水草的生长。可施用拌有生石灰并经过2~3个月密封发酵的鸡粪,用量为250千克/亩;也可使用复合肥、长效肥水素等肥水产品。

3. 水草种植 池塘消毒进水后即可种植水草,沉水植物主要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品种,在深水区按0.5~1米的行距进行种植。池塘四周和中间围埂可移植水花生和空心菜等,用竹竿或粗绳索固定形成漂浮性水生植物带,有利于小龙虾在池埂打洞以及避免鸟类等敌害生物侵袭。

4.虾苗放养 为达到提早上市和双茬养殖的目的,必须配套优质虾苗生产和提早放养。在3月上、中旬每亩放养规格为200尾/千克左右的虾苗1万尾。虾苗需经SPF病毒检测,放养时间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为防止小龙虾转池产生应激反应,放苗前要事先开启增氧设施,放养后可泼洒维生素 C 等防应激产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三、饲养管理与病害防控

1.水质管理 虾苗放养后,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含量,发现水质异常可施肥培藻,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生物底改等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夏秋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隔15天注水1次,每次补水15~20厘米,如遇水质恶化,可在大量换水后使用生物制剂处理。

2.饵料投喂 选用具有一定规模、信誉度好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在32%~36%,正常情况下每天下午5点左右投喂,投喂量按在池小龙虾重量的5%~7%灵活掌握,可在池塘中放置若干个观测饵料台,检查采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喂量。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巡查时要清除剩渣残饵,捞除漂浮的水草等杂物,杜绝青蛙、水老鼠等敌害生物进入虾池。根据天气、气温、水质情况进行水位调控,养殖前期控制较低水位,有利于水温快速升高,促进小龙虾的摄食生长;高温季节加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避免形成“老头虾”。

4. 病害防控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害防治方针,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入手,控制小龙虾发病。定期消毒杀菌,每半个月左右投喂1次药饵,连投5天,方法是按饵料量添加0.2%维生素C+2%强力病毒康,水溶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晾干后投喂。

四、适时捕捞与效益分析

1.两次捕虾 常规养殖和天然捕捞的出虾旺季为5-6月。本试验为一年两次捕虾,第1次捕虾是4月中旬至5月下旬结束,比常规养虾提早1个月出虾,可取得市场的高价,同时避开了“五月瘟”危险。首次未能起捕的小龙虾,在池塘中继续饲养,中途不再捕捞。第2次捕虾从11月开始,采取冲水形成微流水的方法诱使小龙虾活动进笼,专门捕获大规格虾,在冬季市场紧俏时上市。

2. 捕虾方法 采取特制的专用地笼捕大留小,地笼设计网身为12号网目,捕捞的成虾大多在30克/尾以上,凡是进入地笼的小龙虾都要分类卖出,不得再回塘饲养。

3.产量效益 试验的两口池塘总面积49亩,第1次捕虾14 388千克,平均售价46元/千克,产值66.1 8万元;第2次捕虾1 934千克,平均售价70 元/千克,产值 13.54 万元。总产量 16 322 千克,亩均 333.1 千克;总产值 79.72 万元,亩均1.63万元。总投入32.50万元,亩均6 633元,总毛利47.22万元,亩均9 637元。

五、创新点与小结

1.创新点 高温季节降低水位,胁迫小龙虾在池塘四周池坡和中间堤坝上打洞,通过环境的变化,多次上水、降水位,诱使小龙虾入洞抱卵、产卵,为来年生产奠定了苗种基础。

2.小结 本试验养殖生产模式表明,改造养鱼池塘主养小龙虾,两次收虾亩产量达330千克左右;利用时间差,错峰销售,卖出高价,毛利润在9 000元/亩以上,投入与产出比高,从而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