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许多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世人皆言“岁寒知松柏,患难知真情。”

每逢江山荡板,神州倾颓之际总是英豪辈出之时。天下不定,则百姓不得安居,而此时浑水摸鱼,或许便能夺得天下的权柄,定鼎中原。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1)

明朝末年,天下动荡,各地烽烟四起,这个封建王朝只延续了两百多年但直至最终,他们以一个朝代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誓言,皇帝以身殉国,臣子战死沙场。虽已内忧外患,但他们的自身气节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明清交替之时,即使顶着内忧外患的压力,明军也与清兵交战了十几年之久。清军虽胜,但明魂仍存。无数忠臣烈士的精神不断激励着后辈们前行,反清复明的斗争不断刺痛着得胜者的神经。而在清朝建立了三百多年后,明末名将孙承宗的遗言竟然一语中的。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2)

文武双全孙承宗

孙承宗,明末著名将领,但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将领,他还身兼教育家,学者和诗人的多重身份,更是当时明末时期的文坛领袖。

在当时,文人武将互相轻视,矛盾时常存在,文臣往往嫌弃武将的“举止粗鲁,徒有匹夫之勇”而武将则看不起文人“矫揉造作,只逞口舌之利”。

而孙承宗却允文允武,能力出众,虽身为文臣,却很受武将欢迎,可谓官场中的一个异类。所谓文能治国辅社稷,武能安邦定天下这样的文武双全的臣子自然深得天子喜爱。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3)

孙承宗其人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无可争议的文臣一员。他先后历任多职,均做出了不菲的功绩,但却在任兵部尚书时的成就最大。

原来,孙承宗自小便学习武术,不仅文采斐然,更有一身好武艺,文臣才气武将豪情汇与一身。

在他担任兵部尚书之际,他初步展示了他的另一面才能,孙承宗不仅兢兢业业的负责工作,还在闲暇时与低级军官们交谈询问防务问题,认真总结修正,为明朝的边防事务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这些意见不仅大大巩固了明朝的边防力量,还为后世子孙提供了宝贵经验。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4)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表现出治世之才的孙承宗本应该治国辅政,展一身抱负,可惜生逢乱世,大厦将倾,最终却将一生奉献于边关。

清兵叩关成了当时明朝的重要转折点,也成了孙承宗一生的转折点。清兵兵临城下,边关将领却弃城而逃,战局一时糜烂至极,明朝瞬间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值此之际因局势所迫,孙承宗,一个文臣却穿上了武将的铠甲担上了带兵打仗的职责。朝中大臣们原本希望知晓兵事的孙承宗能守住国土稳定局面,给朝廷争取时间稳定政局。却没想到明军在孙承宗的带领下作战顽强,硬生生的打破清军的不败神话。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5)

使得有他在的战场,清军寸步不可进。无论陷于何种险境只要孙承宗一出现,明军就可奋勇杀敌,人人皆可将生死置之度外。

或许孙承宗自己都没想到,临危受命之下却能与外敌十年之久,孙承宗统领下的边关明军硬生生将明朝从泥沼中拉了回来。

可惜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却也刚愎自用,疑心重重。孙承宗自然是边关柱石,国之栋梁,但他也太过功勋卓著,最终一腔热忱的孙承宗只得被闲散搁置。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6)

无可奈何之下,孙承宗告老还乡,即便他文武双全,也无力阻挡一个王朝的倾颓,而面对清军的不断进攻,失去了主将的明军根本无力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至,年迈的孙承宗已然看透,局势已无可阻拦,却仍愿为国尽忠。

后来,面对皇帝请他出山抗清的请求,孙承宗义无反顾的接受了,虽然当年大败清军的名将已老,但胸中的志气尚存。

虽千万人在前,亦往!可惜这次孙承宗没能再次告老,全家三十四口人皆丧于清兵之手,孙承宗临死之前留下遗言:“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这位老将,最终以生命为自己忠心的国家殉葬。何其壮哉!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7)

而伴随着孙承宗的战死,明朝已无转圜之力,最终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覆灭,清朝虽然建立,但反清复明的斗争却延续了下来。

虽然只是些小打小闹,却不断挑动着胜者的精神,在不断的清理之下,明朝的复辟势力已所剩无几,清朝似乎能稳坐江山了。

但清政府或许没想到,几百年后,全中国的进步青年会在一个名为孙中山的年轻人领导下一举推翻帝制,将压在人们身上的封建大山彻底推倒。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8)

孙姓后人灭清帝

封建帝制在我国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在这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能人志士进行起义以期建立一个百姓安居生活富足的国家。但最终人民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在无数次起义中,只有这一次是真正的,彻底的。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将封建朝代彻底瓦解,使得后人能够不再受压迫之苦。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丰功伟绩,但这样的丰功伟绩之后,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

孙承宗一心想要覆灭清朝,而孙中山先生不仅覆灭了清朝更消灭了帝制,使得中国可以摆脱落后,走向光明的未来。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9)

伟人曾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英雄。

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颠沛流离,舍己忘我的精神与孙承宗保家卫国的志愿仿佛不谋而合,秉承了人民意愿的孙姓后人,将清朝连同封建帝制一同扫除,让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中华大地。冥冥之中,孙承宗的临终之言真的实现了。

孙承宗遗言(孙承宗死前立誓)(10)

小结: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朝代更迭,自有定数。明朝因为皇帝的自大,朝臣的无能最终消散于世间,清朝又因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而被彻底推翻。

但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孙承宗、孙中山这样的有志之士担起时代的责任。但与孙承宗不同的是,孙中山先生有着众多的志士同仁与他一起拨开云雾,挽救神州大地,他们一起推翻旧时代,带领人们走向新时代,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他们的身影格外分明。

孙承宗为护国而欲灭国,而孙中山先生是为救国而灭国。他们都有着过人的胆魄和眼界,但孙中山先生无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坚定无畏,他信念十足,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即使经历再多磨难,他也一直带领大家继续前进。

孙中山先生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虽然孙中山先生已不在人世,但他所留下来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教育和激励的后人,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