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科硕士很难申吗 我去港科读硕士(1)

个人背景:天津大学 英语专业 GPA3.9/4.0 雅思7(6.5) 两篇课程论文 一段校内科研 一段港校暑研 三年奖学金

Offer:HKUST Mphil in Humanities(全额奖学金) / 兰卡斯特 MA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UCL MA applied linguistics

最终去向:HKUST Mphil in Humanities(全额奖学金)

关于遇见世毕盟和可爱的老师们这件事:

大一时基本确定自己想要留学的想法,并着手了解雅思、留学机构等相关信息。大二疫情在家上网课会有些焦虑,然后在同学推荐下选择世毕盟,了解过后认为这边的老师很专业,态度十分认真,对学生也很好,于是选择了签约。

对于签机构是否必要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自己的情况,二是机构的质量和能提供的帮助。自身情况而言,我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拖延症的,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老师(剑桥大学硕士毕业)给的反馈和鼓励会起到督促作用,不至于把时间拖得太长。再就是考虑自身对于文书的需求,包括考虑自己英语水平之类的。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上过得去,但是除了在语言上mentor能够给到帮助外,更多的还是行文逻辑上的指导,还有培训师前期经常帮我改改邮件,因为有些实用的措辞确实不太能接触到。

机构质量而言,我认为世毕盟是我所知道的机构里很靠谱的。Mentor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我想要了解的相关的资料、经验也都很齐全,不需要再去网络上大海捞针。包括当时我在申请季前的暑假提出有申研究型硕博的想法,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老师都是很快的帮我厘清申请侧重点,告知申请的难度等等,找到申请案例等等。

申请季开始前的准备:

一是语言成绩,二是申请课,三是背景提升。

语言的话,我只考了一次雅思,出分后觉得够用(除了牛剑之外我想申的学校基本能搞定),但还是打算再冲一冲。人算不如天算,疫情取消了第二场在八月底的考试,加上换题季和申请季的压力,我决定好好写文书,放弃再去刷分。所以语言成绩真的趁早考,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很大,身边也有很多小伙伴陷入这一焦虑的。可以灵活选择考试的方式和类型(如果学校承认多种考试的话),不用死磕。

世毕盟的申请课可以说是深入浅出,能把整个流程和具体的注意事项都讲清,配合培训师给的时间表,能清楚知道自己本阶段要做什么,按部就班来,也就不会心慌慌。

背景方向也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去套磁教授,做暑研。由于当时只是想申授课型硕士,其实科研好像看起来没有那么重要(我神奇的自信来源于看了很多申请成功的小伙伴的bg 校内也做了不少活),但还是硬着头皮给很多教授发了信,就当是锻炼了。起初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老师告诉我,教授和学生之间的需求是双向的,也是正常的交流,所以逐渐变得没有那么社恐。本来是不抱有很大希望的,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联系了与我导师有来往的教授,并且她组里也需要助研,然后就进组了。这一段经历不仅为我争取到了老师的推荐信,也对我后来的选校选专业有很大帮助。而等老师的回复邮件差不多得有大半个月,所以石沉大海是很有可能的,但不要灰心,很多老师会有反馈,即使是告诉你组里没有position。还有一位年轻,刚入职的英国学校的老师还给我发了很多专业相关的资料,也算是不错的收获。

申请季开始之后:

首先是选校吧。在和我自己专业的导师聊天之后,老师鼓励我去试试申请直博,这与我在结束暑研之后的想法大体一致,增添了我一些有用也没用的自信(有用在于申请季难免自我否定,很少正向反馈,但老师能鼓励我;没用在于最后事实证明申请博士我的背景还是太勉强)。然后开始选校,我的原则基本上是:专业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有我目前感兴趣的导师,研究型项目有没有奖(因此英国只申了MA保底),套磁的教授有没有理我,当然也会参考排名。

美国是要求提交一篇sample writing,我改了改一篇课程论文上交了。香港需要写research proposal,时间上十分仓促。后来看一些经验分享才知道,正常的话可能二三月份就选题准备写了,而我九月才开始选题,HK博士普遍十二月一日截止,所以后期我导师只帮我改了一稿就交了。套磁也也遇到了很好的教授,跟我约了meeting,并且希望我认真考虑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我的research proposal也是这位教授的博士研究给了灵感。但香港这边因为时间原因也没有套磁,有点头铁。不过和暑研的教授聊了聊,她告诉我HK的mphil比PhD难度还大,同时也跟我提了几位在HK做我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其中就有港科的这一位,不然我都没有考虑科大(因为科大没有专门的语言学的项目,当时官网上没有检索到位。我这个项目有四个人文方向的专业)。所以最后香港申了两个研究硕,两个博士,就当啦,抽中算我运气好(最后证明我确实运气好),毕竟对英国的MA项目还是很有信心的。

文书的进展我认为挺顺利的,推荐信很顺利,CV和PS在mentor的指导下都还挺好的。除了RP属实使人头秃,mentor也有很用心在帮我改措辞。还是如前文所言,申请季的正反馈是很少的,但是Shelly还有一同申请的小伙伴都会给我很多鼓励,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们也是。

因为香港的ddl很早,所以我十二月份基本就结束了痛苦,没有拖延,直接放飞自我,十二月中兰卡的保底offer就来了,然后心态开始摆烂,以至于我一月中才发现12月31号HKU的教授给我的email,觉得我有潜力,建议我在第二轮申mphil,但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没时间改RP了,然后只能说读完硕我再来(当时内心也没有遗憾,就是觉得相当于联系了导师,挺好的),摆烂的后果还有HKUST的申请我一直没交,直到ddl前一周(一月底)的邮件提醒,我才匆匆交了早在十二月就准备完了的申请。当时因为有了兰卡的offer就太放飞自我了,对HKUST也没抱太大希望,直到他很快就给了面试通知。

关于面试,我认为我没有太多准备,RP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前一天才开始看,稍稍准备了几个常规问题就上战场了。面试是五对一,时长半小时,其中四位老师提了问题,基本上是质疑RP。我个人感觉除了其中一个问题我没有回答的很好之外,其余的都比较顺利,我的回答不一定是老师认同的,但至少是我知识水平下可以回答出来的,英语也比较流利。这里要感谢本科的导师对我的训练和日常challenging!但说实话,鉴于对香港卷的程度的了解,我也是没有抱什么希望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果有我就去,没有我就去UK体验生活,还能去欧洲玩,还有闺蜜一起(能在疫情下出国待一年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当然是在你、不怕感染的情况下)。HKUST效率很高,周六面试,周二导师就给我nomination的邮件了,再一周问是否接offer,再一周就下正式offer了,心里石头落地了,申请季也就顺利结束了。

以上,可以说是我整个申请季的心路历程了,因为心里预期是英国MA,所以到现在还觉得能在HKUST拿全奖读研究型的硕是一件不真实的事情。在申请这件事上,实力和运气都缺一不可吧,希望大家早日拿到心仪的offer!还要再夸夸帮助我的两位世毕盟的老师,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以及所有在申请季承受我的负能量的朋友,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