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畔滑雪?这并不是天方夜谭。12月18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1-2022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杨浦站在杨浦滨江绿之丘段举行。首个比赛日,多位中国体育健儿收获亮眼成绩。其中,中国越野滑雪运动员王强、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分获男子、女子短距离比赛(自由技术)冠军。

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1)

黄浦江畔赛滑雪:新奇,刺激

越野滑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着“雪上马拉松”之称。作为冬季运动的基础大项,在2022北京冬奥会将要产生的109枚金牌中,越野滑雪和以越野滑雪为基础的项目占26枚。过去,越野滑雪大多在山区进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推广。为了让这项充满趣味的运动走入街头巷尾,城市越野滑雪应运而生。

本次城市越野滑雪赛是国际雪联主办的A类赛事,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积分赛。本赛季的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共十站,上海站为第九站,共设男女个人短距离自由技术和男女团体短距离自由技术4个项目,分两天进行角逐。

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2)

“滑雪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获女子个人短距离自由技术亚军的巴亚尼·加林赛后难掩激动之情。四年前,正在读高中的巴亚尼被“跨界跨项选材”选中,至此开始滑雪生涯,如今她的奥运梦想再近一步。她坦言本次参赛体验很满意,“虽然赛道和过去的比赛不太相同,但赛事在各方面很完善。参加这场比赛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奥会积累经验。”

“兴奋”成为许多参赛选手的直观感受。在波光粼粼的黄浦江畔踏雪驰骋,即便是专业选手也深感新奇有趣。已经获取冬奥会参赛资格的中国越野滑雪队运动员池春雪非常高兴能在黄浦江边比赛,“上海第一次举办滑雪比赛,我们就能参与其中,成为第一批在上海参加越野滑雪比赛的运动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还对赛事表示感谢,“比赛的工作人员做了很多努力。比赛前一天下了一场雨,赛事组委会马上对赛道进行了修复,总体来说体验非常不错。”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冬奥健儿开启最后的冲刺。对于接下来的训练比赛,运动员们也有着自己的“小目标”。池春雪说,“我们整个团队都在非常积极地备战冬奥会,我们会珍惜每一场比赛,尽量贴合奥运会的情境,把这些比赛当作高强度的训练。希望能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提高自己的体能储备和竞技水平。”

科技助力扬冰梦:传承,发扬

1932年,刘长春从杨浦滨江出发,单刀赴会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如今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点燃上海市民的冬奥热情。雪道边的祥泰木行、明华糖仓以及在建筑界屡获大奖的绿之丘,一幢幢融合百年杨浦工业回忆的建筑都成为这场赛事的见证者,杨浦滨江雪道也成为申城一道靓丽的体育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完全采用人工造雪,是上海举办的首个真雪赛事。为了在黄浦江边铺设出一条近300米的国际雪联标准城市越野滑雪赛道,赛事组委会11月18日就开始制雪工作。据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严家栋介绍,杨浦滨江建雪场并非易事。为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组委会专门调取近十年杨浦滨江天气状况,最终敲定在12月18、19两日进行比赛。“制雪过程中有一些挑战,气温、湿度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严家栋表示,“但这些困难最后都得到克服,呈现出的雪场也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3)

本次比赛采用先进的环保节能城市高温造雪技术,利用专业设备将水引进造雪集装箱内,在箱内冷却上冻后再推进机器打磨成雪,最后由压缩空气吹出箱体形成雪花。这种高温造雪能耗低、损耗低,对周边环境零污染,是目前最为推崇的城市造雪模式。通过科技助力的方式,南方城市也具备了开展越野滑雪的条件,滑雪这项“冷运动”在南方城市也可成为“热时尚”。

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冰雪之梦绽放黄浦江畔)(4)

按照防疫要求,记者远程连线运动员。

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推动,上海冰雪运动多处发力,渐成燎原之势。有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50万上海民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从学校到俱乐部,再到各区冰雪运动协会的建立,上海正在逐步织起一张‘网’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严家栋说,“上海也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冰场,承办各大冰雪赛事。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引进更多高水准冰雪赛事,推动冰雪运动在上海持续发展。”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龚洁芸

摄影 海沙尔 视频 海沙尔

来源:作者:凌贤哲 龚洁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