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生活习惯让孩子越来越笨(父母的这个行为)(1)

编者按

许多家长都有吼孩子的经历。他们认为,吼两句很正常,谁小时候没有被家长吼过,日子不是照样过吗?但吼完孩子,说几句好话,伤害真的就消失了吗?近日,国外顶级心理学专家11年的研究报告出炉,结果很扎心——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精神病专科医院——麦克莱恩医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马丁·A·泰彻,通过大量的数据样本证实: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包括吼叫、诅咒、侮辱、威胁、贬低、嘲讽等)的孩子,脑结构会受到损伤,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的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泰彻教授对“父母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 11年的研究。2009 年,其团队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语言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对语言进行处理加工)和前额叶(负责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之间的连接减少。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就越差。

2011 年,泰彻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的团队扫描了21 个 18~25 岁曾经遭受过父母严重语言暴力的人的大脑,发现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增加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增值达到14%。颞上回区域也和语言智商有关,父母语言暴力越多,这个区域的增加体积越大。和经常被父母语言暴力伤害的人类似,受过虐待而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女性的颞上回体积也比正常人大。

2018 年,泰彻教授团队再次发现,长期接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的海马体和胼胝体体积缩减,而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起着连接左右半球的作用。与此呼应的是,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人的语言智商只有 112 分,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人则有124分。

通过这些研究,泰彻教授指出,语言暴力会改变儿童大脑对感觉信号的处理回路,改变这些相关脑区的生理结构。他认为,由于儿童时期正好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关键时刻,因此极度压力所产生的冲击,很可能在大脑的结构及功能上留下无法消除的印记,给神经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骂孩子后,再多的表扬都无法安抚

泰彻教授还发现,父母如果经常辱骂孩子,事后的安抚并不能让伤害烟消云散,并且语言暴力与虐待会一代传给一代。当代知名心理学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曾在一篇著名论文中指出,“坏的力量比好的强”。

他说,人类的大脑生来更关注危险和消极的事物。和表扬相比,我们对尖刻的批评记忆得更准确,反应也更快、更深刻。也就是说,从进化上来说,积极的事物和消极的事物无法互相抵消,因为它们对于大脑来说性质根本不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父母平时要多加注意,有些话不要随便说出口。当孩子真的惹怒了父母时,该怎么办?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曾在著作《不吼不叫:如果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中提到过一套“ABCDE法”:

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side what your childneeds)——同理心(Empathize)。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吼不叫的关键在于先冷静自己的情绪。“自问”可以帮你弄明白发脾气的根本原因,“呼吸”和“平静自我”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放松与情绪调节。之后,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只是他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我。最后,用平静的陈述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吼叫的威慑其实远比不上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孩子因为顽皮故意将牛奶洒在地上,与其朝他吼叫,不如给他一块毛巾,让他擦干净。(范宏博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范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