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棉花的生理特性以及生长发育规律

1.1 生长特性

第一,喜光。棉花在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的要求要比其他农作物高。第二,棉花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如果棉花根部断伤,能够长出新根。第三,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并且对肥料需求量较高。

1.2 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

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称为全生育期,一共210 d 左右,生育期主要划分为以下5 个。第一,从播种到50%棉花出苗为出苗期,时间为7~10 d。第二,从出苗期到50%棉花现蕾为苗期,时间为50~55 d。第三,从现蕾期到50%棉花见花为蕾期,时间为30 d 左右。第四,从开花期到50%棉花见絮为花铃期,时间为45~50 d。第五,从吐絮期到棉花收获结束为收获期,时间为70~80 d,棉花的苗期和蕾期是生长关键时期,也是营养积累时期,要做好该时期的田间管理,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高产棉花种子哪个最好(棉花高产栽培技术)(1)

2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

2.1.1 选种

优良品种直接决定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要坚持科学的选种原则。第一,在选种前要了解当地的棉花种植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二,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势强、结铃集中、易管理和不早衰的优良棉花品种。第三,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应到正规的种子部门,选择纯度高和发芽率高的优良品种。

2.1.2 种子的处理

在播种前15 d 应选择天气晴朗时晒种,时间为4~5 d。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水泥地或者石板上晒种,否则会造成水分流失,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可以通过阳光照射的方式灭杀种子表面病菌,避免种子烧伤,将其放在木板上晾晒。此外,还可采取拌种来预防病虫害,使用“杀菌剂 杀虫剂”进行拌种,可提高防控效果。

2.2 选地和整地技术

2.2.1 选地

科学选地工作很重要,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和排水灌溉好的田块,并且田块没有发生过病虫害。

2.2.2 整地工作

在播种前15 d 左右可以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料、三元复合肥、硼肥和锌肥等。如果地块曾经发生过黄萎病,需要施硫酸钾,能够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施肥完成后要及时翻耕整地,保持平整没有洼地,有利于排水。此外,还要做好清理棉花田块杂物的工作,如棉柴和地膜等,以减少病虫害的为害,促进棉花生长。需要注意的是,要采取深耕细耙措施,保证土壤平整细碎,土壤上松下实,有利于棉花出苗和根部的生长发育。

2.3 适时播种

通常情况下,棉花的最佳播种时期为每年的4 月中下旬,可采取人工播种、机械播种和半机械播种的方式,控制好播种深度,深度为3 cm 左右即可,要结合土壤墒情控制好播种时间。如果播种太早容易造成烂种和烂芽,播种太晚会造成生育期延迟,导致棉花晚熟和减产。此外,控制好播种量,每穴种子数量为4 粒左右,保证土壤养分能满足种子生长发育需求。如果采取条播的方式,播种量存在差异性。在碱性土壤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10%即可,确保棉花出苗率。

2.4 苗床管理

在播种后到出苗前要做好封闭除草管理,避免杂草生长。在播种后到出苗前,要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种子发芽萌动。种子出苗前,要做好苗床密封工作,遇到大风天气要及时覆膜。出苗后做好田间水分管理,以满足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需求,抑制病害出现。如果温度在22 ℃以上,要加盖杂草遮阳,适当降低地膜温度。当秧苗长到2~3 片叶时,要采取保苗和炼苗措施,在9:00~10:00 揭膜,下午4:00 以后盖膜,在移栽前3~4 d,要全部揭膜。在移栽前5~6 d,要打好送嫁药,以叶面喷湿为主。

2.5 适时移栽

在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如果采取双行栽植,需要在中间开沟埋施,否则会导致幼苗烧根。在移栽前4~5 d,可以使用10%草甘膦兑水进行喷雾,有效预防棉田杂草。在播种后25~30 d,当秧苗长到三叶一心时可以移栽,如果过早移栽会由于地表温度过低,影响秧苗生长。要控制好移栽深度,在地下水位比较低的棉田,可以适当深栽,否则会影响秧苗生长。在每年5 月底完成移栽,肥力较高地块栽苗2.3 万~2.7 万株/hm2,中等肥力地块栽苗2.7 万~3 万株/hm2,肥力较差田块栽苗3 万~3.8 万株/hm2。

高产棉花种子哪个最好(棉花高产栽培技术)(2)

2.6 合理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复合肥和磷钾肥等。通常情况下,基肥选择菜籽饼、氯化钾、磷肥和硼肥等。在秧苗移栽成活前后可以使用人畜粪肥或者尿素,促进秧苗生长发育。在棉花花蕾期,可施氯化钾、饼肥或者三元复合肥等。花铃肥以氮肥为主。针对肥力较差田块,可多施肥料。通常情况下,尿素采取深施方式,可在雨后撒施在地沟处。叶面追肥能增加铃重,促进棉花成熟。在次年8 月下旬棉花根系活力明显减弱,要及时给根茎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每间隔7 d 喷洒1 次,连续用药2~3 次,可以弥补后期营养不足的问题。

2.7 棉株管理

2.7.1 整枝

在棉花现蕾后,要做好整枝工作。针对行距过大和密度较低田块,可以选择垂直生长的健壮枝叶,打去边心。针对空枝较多的田块,将无效蕾花及时去除,可改善棉花田内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棉花吐絮。

2.7.2 适时打顶

在每年立秋前后做好打顶工作。针对行距较大的棉田,可适当早打顶,促进果枝伸长,有利于光合作用。针对行距小和群体大的棉田,可适当迟打顶,改善中下部的通透条件。长势旺盛的棉田可以迟打顶,生长偏弱的棉田可以早打顶。

2.7.3 去除老叶

在花铃后期阶段,及时摘除无效花和无效蕾,剪去下部空果枝,有利于供给上部养分,促进结铃,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2.8 科学化控

在棉花蕾期,要使用助壮素,施用量为60~90 mL/hm2,兑水后进行喷雾。在降水较多的年份和水肥管理较好的棉田,要科学化控。通常情况下,棉花在每年7 月中上旬开花,在花期要喷施助壮素,避免棉花徒长。在降水正常的年份和土壤肥力中等的棉田,应适当喷施助壮素。在打顶后5~7 d,要喷施助壮素,施用量为240~290 mL/hm2,兑水450 kg 进行喷洒,能有效防止棉花徒长,减少蕾铃脱落。此外,在用药过程中要结合棉花生长情况适当用药,控制好用药时间和浓度,不能盲目加大药物的浓度和使用量,在用药4 h 后如遇降水,要及时补喷[3]。

2.9 病虫害防治

2.9.1 病害的防治

1)棉花黄萎病防治。患病部位叶片逐渐枯萎,并且形成不规则黄色病斑,之后逐渐扩散,造成叶片脱落。为了防治该病,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选择轮作倒茬。在发病初期阶段,选择80%代森锰锌、50%福美双8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5~7 d 喷洒1 次,连续用药3 次,效果显著。

2)棉铃病防控。该病易出现在秋季多雨时节,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和湿度大。为此,要做好该病防控工作,要及时打空枝、摘烂铃,减少病害扩散和蔓延。在每年8 月中下旬,选择70%代森锰锌对准棉株中下部喷洒防治,每隔7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3~4次,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4]。在棉铃腐烂前,可喷洒化学药剂,能起到防治作用,包括代森锌和波尔多液等。

3)立枯病防治。该病会造成棉花烂芽,从而导致幼苗死亡,直接影响棉花产量。为此,要做好立枯病防治,发病后可使用三唑酮、退菌特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胶悬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每隔15 d 喷洒1 次,确保立枯病消失。立枯病发生具有一定特点,发病前会出现水渍状病斑,为了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了解棉花根茎生长情况,掌握发病原因,有效抑制病害,避免大规模扩散和蔓延,保证棉花健康生长。

2.9.2 虫害的防治

1)棉蚜。棉蚜是棉花花期主要害虫之一,直接造成棉花晚熟或者减产,可采取以下化学方式,每667 m2使用10%吡虫啉20~30g,或者70%吡虫啉4~6 g 喷雾防治,防控效果在90%以上。

2)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类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导致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要做好该害虫的防控工作,应加强对二代棉铃虫的控制。选择药剂防控,可使用20%氯铃毒死蜱1 500 倍液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应在10:00 前和16:00 后用药均匀喷洒,保证药物的使用效果。

2.10 适时收获

通常情况下,棉花成熟采摘期集中在每年9—10 月,采摘过早会导致棉花没有完全成熟,影响产量和质量。采摘过晚会严重降低棉花的纤维拉力,导致棉花品质较差。为此,要控制好棉花采摘时间。

3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新途径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种植制度。在我国棉花种植地区,受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应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棉花生产的栽培技术,保证棉花产量[7]。

3.1 棉花栽培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成铃期是棉花储存转化太阳能效率最高的阶段。在棉花栽培中,应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3.2 简化栽培的思路与方法

为了保证棉花高产和稳产,应简化棉花栽培技术,包括以下5 方面。第一,简化育苗。利用地膜覆盖育苗,并且发展为棉花育苗的中心。第二,板茬打动移栽。采用板茬打动移栽方法取代传统复杂移栽法。第三,简化施肥次数。简化施肥次数可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第四,简化整枝。科学的整治技术可以节省成本,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第五,简化治虫。可以采用转基因抗病虫害的方式,在增产基础上节约用药成本[8]。

3.3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棉花的栽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棉花的高产栽培中,简化棉花栽培技术流程,提高棉花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思路

4.1 重视对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为了保障棉花高产高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应重视对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改进和研究,探索出一条高产、低污染的种植技术,形成相应配套品种和生产技术,推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结合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水肥需求,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的环境条件,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结合地区生产需求,减少棉花品种多乱杂的情况。

4.2 坚持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棉花生长中,灌溉和施肥是棉花生长的重要环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种植棉花避免浪费水资源,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棉花种植中,灌溉措施必不可少,降水量是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膜下滴灌技术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肥一体化发展。在播种的过程中,可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利用地膜铺设灌溉带,在每个地膜下铺设滴灌带,确保棉花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得到充足的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施加适量的肥料,保证植株根部湿润,为棉花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高产棉花种子哪个最好(棉花高产栽培技术)(3)

4.3 利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将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代替传统人工生产,降低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对人力和物力的需求,减少种植成本,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可培育优良的棉花品种。此外,制订切实可行的种植方案,确保棉花种植高产高效。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种植技术,研究先进播种技术,控制棉花种植密度。

在棉花种植中,要加强对种植人员的培训,积累实践经验,能够稳定地操作机械设备。举例说明,研究机械式穴播器,能解决种子在播种中破损问题,可调试机械设备,设定播种方式,提高播种精确度,均匀播种。应研究高水平摘锭的采棉机械设备,提高采棉效率。通过不断优化播种技术、灌溉技术等方式,能实现棉花种植产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棉花生产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发展对棉花的需求。

4.4 加大对病虫害防治研究的力度

棉花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直接影响棉花高产和稳产。应研究新型棉花病虫害防控技术,重点利用农业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减少应用化学防控技术。如果选择化学防控,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药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

5 结束语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对脱贫致富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重视应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确保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在棉花的种植中应做好病虫害防控,减少病虫害为害棉花,推动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勇(汶上县郭楼镇人民政府),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4期,图文编辑:天山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