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去世了?刚看到新闻时,我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特地反复查询多次,才最终确认。怎么会啊?还那么年轻的一个人?心中不禁无限感慨。

李咏去世带来的思考(李咏去世从)(1)

图片来自网络

翻开李咏的简历,你会发现他从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会儿写诗,一会儿组织活动,老师都忍不住问:“你能不能干点正事?”他不喜欢做“傀儡”式主持人,所以从语言风格到外在打扮都坚持自己的“个性”。曾经有无数个领导都表示对李咏的发型不满,“一个央主持人,头发弄得乱七八糟”。他刚开始进入央视时,不管台风还是言谈举止,总会让很多人不满意。在央视待了22年,很长时间他都被看做是个“异类”。

李咏自己曾经说过,他走的是一条逆道。他原本读的播音系,可他觉得搞播音没出息,上课时老爱往电视系的教室跑,四年下来,他在电视系的上课时间比本专业还要长。在电视台上班,总是不愿干播音,而是想去做记者和编导。

九七年香港回归后,中央台要加强对海外的宣传,名导郎昆被调到了海外,他让李咏主持一个新的综艺节目。李咏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他讨厌当主持人,尤其不喜欢当文艺节目的主持人:“那不就是花瓶一个?”但当时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他最后只能服从组织安排,正式调入《欢聚一堂》栏目。

刚开始,李咏很不适应,完全找不到感觉,得让搭档胡琪带着,从站姿到说话再到表情都一一排练。但他首次往台上一站,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他还是蒙了,紧张得腿肚子都抽筋了。虽然紧张过度,但他的才华也从这次节目中初见端倪,这期节目由他撰稿,写的词都不是常见的格式化语言,但很适合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串联形式也很新颖,观众反映特别好。

1998年,《幸运52》诞生了,但主持人的人选也成了大难题。试了很多人,但英国专家看后都摇头,觉得感觉不对。当穿着西服的李咏往镜头前一站,英国专家立刻来了兴趣——“就是他了!”专家虽然认可,可李咏自己却既没把握,也没有特别热情,他感觉自己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加入了一个新节目。

不久后,他渐渐进入状态,有一次录制节目时,观众已经准备好,不料设备出了故障,一直没有修好,最后李咏只好上台对观众说对不起,每人发一份纪念品,送大家离开。 那一刻李咏的心里竟然特别难受,觉得特别对不起观众,同时他又感觉很惊讶,原以为自己不过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主持,没想到一期节目做不成,会这样难过。他知道自己渐渐喜欢上了主持人这份工作,因为知道了一个主持人要懂得那么多东西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以前对主持人的片面看法是多么可笑。

李咏去世带来的思考(李咏去世从)(2)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大众对李咏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喜爱,《幸运52》不出意外地爆红了。后来外景曾传言李咏的身价是4亿,当时他就笑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实他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如果我想成为富豪的话,我不会干这行。”

李咏离开央视的原因,坊间曾经有很多传言,有人说是因为妻子哈文在单位的级别高过了自己,他为了避免尴尬离开;也有人说李咏主持的节目已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事业上的瓶颈促使其决心另谋出路。对于这些,李咏都不曾公开回应,但从他的一段话中可能会看出几分端倪:“我是个散漫、不守纪律的人……我现在是极力捍卫周六周日假期的,而越是不停循环状态的话越不能保证有节假日,就没有了很多自由。”他的离开,会不会是所有风景都看透后,只想要一份细水长流的宁静与自在?

李咏走了。但他明媚的笑容和风趣的语言却成了一代人心中最难忘的回忆。咏哥,一路走好,愿天堂再没有疾病缠绕。

作者简介:陌菲,自称“酷爱码字的中年少女”,2016年9月开始提笔写作,目前已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生命时报》、《意林》、《故事会》、《读者》、《格言.校园版》、《特别关注》、《知识窗》、《家庭百事通》等知名期刊和报纸上。

欢迎各位小伙伴点赞留言,喜欢我写的故事,别忘了点击关注“菲常故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