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长江:荆江整治 让一砖一草呵护大江精灵

文章来源: 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4 08:57 进入论坛-我要纠错

荆州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长江荆江整治)(1)

图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水上交通,同时严格保护长江生态。图为巴东县官渡口镇长江巫峡口水域。(视界网梁勇摄)

湖北日报讯 本报报道组

大江东去,百舸争流。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长江沿线每天过往船舶超过3万艘(次),总量和密度均居世界第一。

湖北江河、湖泊密布,既带来水路运输的便利,也出了一道生态保护的难题:来来往往的船只,如何才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留污染?

船舶截污,情法交融加速推进

6日,梁子湖上春雨磅礴。

坐在自家旅游船上,鄂州梁子湖万顺旅游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启海美滋滋地说:“下得好!这场雨一过,花开了,树绿了,游客就要多起来喽。”

62岁的老余是地道的梁子湖人,小时候下湖游泳嬉戏,捕鱼捞虾,如今驾船做旅游,每年15万人次的游客量让他在城里买了两套房、一台车。

“这一湖清水就是我们的饭碗,谁要是敢污染这一湖清水,那就是图财害命。”老余说。

老余一席话,让梁子湖海事处主任张旭东倍感欣慰。“把你这个‘老顽固’当年的丑事好好跟记者说说。”张旭东开起了玩笑。

2008年,为改善梁子湖水体环境,减少船舶污染,鄂州市启动了船舶“零排放”行动,禁止任何船舶以任何方式向湖区水域排放污水、污油、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所有污染物都必须人工收集转运上岸,再进行处理。

禁令一出台,包括老余在内的众多船主炸了锅。

几十年来,垃圾随手扔,污水就地倒,简单又方便。“这大一湖水,凭我们几艘小船就能污染?把污水、污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上岸,运输费谁出?人工费谁出?”当时,老余意见很大。

面对抵触情绪,工作人员五次三番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把老余的这根筋扭过来了。“他们把油水分离器铅封起来,就相当于把你的‘下水道’给堵了,隔三差五就来检查。”老余说。

湖且如此,大江尤甚。

在荆州港区,“加翼油趸1812”号船舶负责人乔祥感叹:“千万别等污染无药可救了,再去治理。”

荆州市船舶检验局船检科副科长刘启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艘搭载400人的客轮为例,一天的生活垃圾、污水超过2吨,如果都直排长江,那长江岂不成了“纳污渠”?

“长江变黑了、变丑了,还会有那么多人来参观游玩吗?”他说。

据省港航局介绍,2011年以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我省在新船出厂时强制安装污水处理装置,否则无法通过船检;旧船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引导加装污水处理装置。

目前,全省客船已全部完成改造,货船改造正在进行中。

航道整治,生态考量成为生死线

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这是水运三大优势。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湖北宜昌至安徽安庆段的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被作为重点工程纳入。其中,从武汉至安庆段的航道水深将被提升至6米,工程完工后,可保证万吨级的船舶常年双向通行。

国家级重点项目,能否大开大建、大挖大填呢?

宜昌至安庆段长江航道整治模型试验负责人刘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长江也是有灵性的,绝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就去剥削它、破坏它、压榨它。”他说。

在位于武汉的长江航道研究所,指着航道整治模拟试验河道沙盘,刘林告诉记者,这是根据长江实际的水流速度、水体含沙量等水文数据,按比例缩小的沙盘,每天都在进行航道整治的模拟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