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莱州湾南畔的寿光市,其开发甚早,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这一说法缺乏依据,关于仓颉,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仓颉是个介于神话和传说之间的人物)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在这里字句成章。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1)

西汉初置寿光时,县治在今县城东北洛城镇牟城村。东汉时,寿光县属青州乐安国。三国魏时,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 西晋,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隋代,公元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公元596年,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到大业初年,撤闾邱县,并入寿光。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2)

寿光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有着北方最大的蔬菜市场,交易批发基地,地位极其重要,对北方的蔬菜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寿光还是中国蔬菜大棚的发源地,蔬菜大棚技术改变了中国许多地方的农业模式和生产格局,极大的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因此,寿光多年前就获得了中国菜都的称号。

寿光的名优特产丰富,杠子头火烧、羊口老咸菜、马莲韭菜、寿光大葱、田马“王婆”香瓜、寿光小枣、寿光大鸡等,都是享誉全国,其中,虎头鸡更是当地最为有名的美食。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3)

虎头鸡

松鸡(虎头鸡),或谐音"糊涂鸡",传统民间鲁菜菜式,具体做法也相差较大。广泛流行于山东及其周边地区,京津,苏北,东北辽宁等地受鲁菜影响地区都有改良菜式。

松鸡制作最早起源于明代大码头地区(属寿光管辖),但王高虎头鸡传承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据王高《王氏家谱》所载为清代康熙年间所创制,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为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王椿总修的《续寿光县志》"世居于城北十五里土丘之侧......往来胶莱客商通衢便利.....以贩肉糜 膳(善)糜为业"其中的肉糜推断即为今天的王高虎头鸡。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4)

清末民国时期,同盛、福有、洪烈等菜馆制作的虎头鸡颇负盛名,当时烟台驻守将军朱泮藻,专门制定虎头鸡为必备菜品款待宴请当地知县名流,一时成为佳话。

民国校点本《寿光县志》记载,当地厨师王景顺所制作的松鸡闻名全县,北洋军阀时期天津举办四方食艺大赛,寿光人王景顺以王高虎头鸡菜式一举夺魁,获当时政府的嘉奖,时《大公报》记者对王景顺其人进行了专访,《北洋画报》亦对其所制王高虎头鸡进行了照片刊登,可谓名噪一时。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5)

传统虎头鸡制作流程:

以寿光地区所产慈伦鸡(即俗称"寿光大鸡")为原料,以冬储老姜、茴香、八角等辛料,加山药或土豆煲炖,但切不可用辣椒和花椒等川料入煲。

先将隔年母鸡杀死(幼鸡太嫩不耐火,且不易入味和滤油),去毛开腹,去脏洗净,剁成枣大的块状,放入细白面中揣打均匀,倒入适量的蛋汁调和,然后置沸油锅中烹炸,待松鸡呈琥珀色后用漏勺出锅晾好。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6)

炸制鸡块要诀在于使鸡肉保持在七分熟左右,太熟则肉制老,口感差,失去鲜嫩口感,炖制时容易化油,不入味。太生则挂糊不佳,炖制时糊皮易脱落,肉质水涩,同样不如味,看虎头鸡炸制是否合格,要看其熟度,还要看其挂糊得均匀否。

将水煮沸,倒入炸过的松鸡,随之加入大葱,姜,花椒,八角,醋等调料,以慢火长时间焖炖,直至入口后,肉烂骨出为宜。口味可依个人喜好而添加底料。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7)

寿光酒香悠悠越千年,其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寿光的侯镇是山东四大酿酒古镇(兰陵、景芝、侯镇、索镇)之一,有“寿光第一大庄”之称,酒文化底蕴深厚。

相传夏代,少康在侯镇附近灭寒浞称主,史称“少康中兴”。少康对百姓“劝农桑、布其德,始有余粮,开作酒醪”。周时,姜尚在此建都,扼盐铁而治天下,使齐地之民弹琴、击筑,无不善饮。自西汉始,司盐都尉署设于侯镇,盐署开始酿酒,历三国、经西晋、过五代,直至宋元明清,代代相传。寿光没有丢弃传统的酿酒工艺,而且继承发扬,酿酒技术越来越精湛,保存下来近二十家酒坊。

潍坊寿光蔬菜(蔬菜之都寿光)(8)

寿光,无论你怎样看待这座城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