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0月16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杨升 王祥)从浙江湖州引进的首批64棵乌桕,被种在东湖绿道二期的湖林道旁,作为代表这段绿道景观特色的“形象树”。武汉晚报记者打探得知,这批远道而来的“外援”行道树,是从上万棵乌桕苗木中精选而出,树木“选美”的严格程度,不亚于人类挑选“空姐”。

64棵乌桕成东湖绿道二期(64棵乌桕成东湖绿道二期)(1)

湖林道是一条环形绿道,长约14公里,起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北门,止于东湖一期磨山道刘备郊天坛,目前已贯通12公里。其中,长约2.8公里的团山路一段,背倚青山,面朝东湖,沿线景色宜人。为了让这段绿道景观锦上添花,园林专家决定丰富其色彩,将其打造成以观叶为特色的景观大道。适合在湖北地区生长,秋季叶红似火的乌桕,成为景观“形象树”的最佳“人选”。

经过仔细研究,园林专家认为团山路至少应种150棵乌桕。他们为这些乌桕树画出“标准照”,并定下4条“选美”标准:树干1.3米处胸径为0.14米;主干分枝点在2.1-2.3米处;树冠幅度3-3.5米;树高4.5-5米。一般而言,挑选苗木主要看胸径和树高是否达标,其它数据,只要误差控制在正负0.8-1米即可。为了保证东湖绿道的苗木品质和景观效果,施工单位武汉市花木公司将标准提高,要求将其它数据控制在正负0.5米之间。

“要找到符合这一标准的乌桕并非易事。”该公司现场负责人说,采购员先后前往湖北鄂州市、安徽的肥西县、广德县考察了多家苗圃,均未能如愿。经10余天苦寻,最终在浙江湖州两个小镇的苗圃中,发现了一批品相上乘的乌桕。选树时,采购员每发现一棵符合标准的乌桕,便以自己的身高为参照,现场通过微信传回一张与树木合影的全景照片,由公司现场负责人从视觉效果上进行二次把关、确认。经过严格挑选,最终从上万棵乌桕苗木中,精心挑选了首批64棵乌桕,于14-15日带土球运回武汉,经现场复核达标后种下。

据悉,在安徽郎溪县及浙江湖州市发特色的第二批符合条件的乌桕,本周将陆续抵汉。

【编辑 叶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