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管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2020年底过渡期结束以后,商业银行不得再发行或者存续 "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

为满足监管要求,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进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据统计,2018年商业银行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4481只,同比增长278.78%。与此同时,"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正在逐步减少。未来,银行理财将是净值型产品的天下。

对投资者来说,何为理财产品净值化? 银行理财净值化,是利还是弊?如何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何为理财产品净值化?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理财净值化其实就是投资结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收益分配方案正常化、合理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银行业开始理财净值化转型前,各家银行推出的都是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比如说,张三花了5万元,购买了某银行发行的1年期、预期收益率5%的封闭式理财产品。

张三购买了理财产品以后,就只能呆呆地等着产品到期,然后收回本金和收益。在长达1年的投资周期内,他无法了解所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情况,也不知道实际投资收益率能不能达到5%。产品到期后,张三除了知道本金和收益有没有到账,银行是不是按5%的预期收益率进行正常兑付外,其它的还是一概不知。

二是参考过去的投资业绩。有些银行除了公布产品净值外,还会公布理财产品的上日年化、上期年化、七日年化或近1月年化收益率等代表过去投资业绩的信息,大家也可以进行参考。

三是重点关注收益分配方案和费用高低。

一份3x6的远期利率协议表示 一份34(1)

如上图所示,投资者在赎回或到期时所获得的本金和收益,是在扣除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浮动管理费(即业绩报酬)之后的理财产品净值。

这就意味着,除了实际投资收益率以外,一款产品的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和托管费的高低,以及银行获得浮动管理费的条件和比例,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最终收益。还有一些理财产品,银行会收取认购费用、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这些费用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投资收益。所以,大家在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时,要重点关注这些信息。

总的来说,大家在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时,可以参考业绩比较基准和过去的投资表现,并重点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分配方案,优先选择那些费用低,银行获得浮动管理费的条件和比例较为合理的产品。

除了安全性和收益性外,投资者还应关注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尽量选择现金流与自身资金使用计划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一是要看理财产品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如果是开放式的,多长时间开放一次;如果是封闭式的,封闭期有多长。二是要看理财产品是否支持转让。目前,已经有不少银行推出了理财产品转让平台,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流动性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关注平台的活跃度和转让的成功率。如果购买理财产品后,能够以市场价格快速转让出去,那么流动性也就有了一定保证。

除了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外,大家在选择净值型产品时,还要了解一下购买门槛。目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已经从原先的5万元降到了1万元。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五家大型银行已先后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按监管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设销售起点金额,不需要到网点进行面签,并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是,新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应该不会再发行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型产品的普及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在净值化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理财产品净值化,并学会如何选择净值型产品。如果你有银行理财投资方面的问题,也欢迎留言评论。

欢迎关注《小钱说金融》,获取更多金融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