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南京人心目中永远的“小上海”。

从板桥坐上135一路飞驰,跨越大半个南京尘土飞扬而来。这里是梅山,很多人留下青春的地方。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

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上海钢厂多但生铁供应不足问题,国家决定在南京有较好铁矿资源的梅山建设上海的炼铁基地,虽在南京的地盘上,但归上海管理。

当时适逢1969年4月24日,九大召开,故定名为"九四二四"工程。如今,一说起梅山很多老梅山人还会脱口而出“9424”。

对他们来说,9424,不是一串普通的数字,它承载的是大把的光辉岁月。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

当时,第一批来梅山的以上海人居多。他们有的是只身一人,有的是举家搬迁,他们日常以上海话交流,烧菜浓油赤酱,渐渐的把梅山变成了“小上海”。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4)

▲以前的宝钢梅山,如今的梅山钢铁

虽然现在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梅山,但在过去,曾有长达35年的时间,南京人生活所依赖的煤气,2/3都是由9424提供的。如果梅山要停产,家里就要揭不开锅。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5)

跟着父母在梅山长大的孩子,大多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学,大家的的感情很深厚。相识十、二十年对于梅山人来说都不是个事。

生活区里的楼都隔不太远,你甚至可以听到谁家小朋友挨打了,看到哪家妈妈又出来晾衣服了。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6)

中午上学前总要先到某个同学家集合一下,对对答案,再一起背上书包去学校。放学后也会先去同学家,看看电视,吵吵闹闹,掐着爸妈下班的点赶回家,营造出一幅认真学习的乖样子。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7)

甲乙丙丁的门栋号,老式的玻璃窗,满墙的爬山虎,晒在院子里的花生……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梅山的故事。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8)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9)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0)

在老梅山人心里,梅山和南京是分开的。从小到大,如果是进城去新街口等地,通常都会说“去南京玩”。

那些年,等半天才能来一辆的新九线,载着梅山人晃悠悠的去新街口,后来,新九线不见了,去新街口需要先坐公交再换地铁。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1)

不仅梅山与南京有天然的结界,就连梅山内部也是有划分,一个是西善桥的矿部,一个是板桥的公司。梅山人一般会说为:矿里和公司。

想要区别一个梅山人到底生活在矿里还是公司也很简单。一般,上二中的是矿部的,上一中的就是公司的。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2)

虽然两个学校现在都是“南京”开头,但在08年之前,他们可都是实打实的上海学校,一直是实行的上海教育,使用上海的教材,参加上海的中高考。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3)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4)

上怡新村、上怡二村、二号小区、老生活小区……梅山生活区的房子先后盖于不同的年代,第一批的外墙是绿色的,第二批是黄色,第三批是红色。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5)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6)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7)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属于梅山的鼎盛时代。当年只要说家在9424,必然能收获满满的羡慕。

羡慕梅山人的工资级别是挂靠上海的,相比南京而言高出不少,而且职工每年能享受煤气补贴、电费补贴,还可以用炼铁副产品换生活副食品,逢年过节冰箱都塞不下。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8)

对梅山的孩子来说,夏天是美好的。

各种蓝的红的白的棒冰票汽水票,一个夏天都吃不完。咬着棒冰,去2号小区前面的游泳池游泳,或是拿大人的工作证去职工图书馆看书,幸福的不行。

假期坐上宝钢的大巴往返梅山和上海,如同春游一般欢乐。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19)

集体宿舍的电视间里播放着想看的电视剧而且没广告,清凉无比的防空洞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属于梅山人自己的电影院,少年宫里前的哈哈镜和游戏机,有碰碰车,转椅,小火车的儿童乐园……这些梅山的专属记忆,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0)

文化宫后面的公园被梅山人称为大公园,当时梅山电视台就在那里。

电视塔下面的大锅还记得吗?当时的梅山就可以收到卫星电视,香港的star tv,channel V 都能看。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1)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2)

▲从前的大公园,如今的梅山文化广场

公园东面的菜市场热闹无比,大人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着,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过家家。

副食品商店里的简易纸袋,装着让孩子们流口水的小零食,阿姨亲切的一句“侬要撒门子”,便让你乖乖交出存了很久的2毛钱。

冬天去厂里的浴室洗澡不要钱。热乎乎的大水池,公用的木质拖鞋,衣物随手丢在长椅上也不担心有人拿走。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3)

这些美好的记忆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梅山!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4)

曾经的东商场,西商场早已不见踪影。如今的梅山商业广场成了梅山的新街口。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5)

曾经的宁芜铁路,运煤车一趟接着一趟,串联矿部和公司,如今装着满满货物的绿皮火车阻挡了梅山人的去路,让他们不得不停下来,静静的思考过去和未来。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6)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7)

拆掉的老菜市场被新的菜市场代替,用上海话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渐渐消失。如今梅山还会说上海话的人少之又少,但梅山的热闹依旧能在这找到。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8)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29)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0)

小时候总觉得梅山很大很大,怎么走也走不出生活区。现在又觉得梅山实在太小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熟悉到不行。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1)

穿着工作服,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们,高大的梅山医院,围坐在一起打牌下棋的大爷们……梅山的一切仿佛都没变,又仿佛一切都不一样了。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2)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3)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4)

在梅山时想回上海,在上海却回忆梅山。如今的梅山早已时过境迁,没了当年的上海风情,却成了老梅山人永远的惦念。

即使梅山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上海,我们依旧是我们,永远梅山的孩子。

南京六角亭(南京的梅山永远的小上海)(35)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