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九句话(再不易的生活都能坦然面对)(1)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你以为遇到了要命的大河,过不去了,其实当你放下患得患失,去面对、去接受,去经历时,虔信自己,你便有了勇气,获得了纯真,感受到了轻松快乐。

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执着

“想”是对感受进行判断,让我们产生行为并通过“身语意”三门表现出来。这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科学,也是我们生命的麻烦所在。

“色、受、想、行”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却是我们生命背后的一双黑手。它起于小小的“色”,成就于一个行动。它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速,不断增长力量,直到我们不可控制的地步。

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分别?为什么有那么多嗔恨?是因为我们虽然平等地感受到一切,却对它起了自我执取,产生了相对的行为。因一切的想法产生的一切行为,形成了生死疲劳。

不同的看法造成不同的命运

这些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一切现象是实有的,不知道所谓的“有”是业的感召。业的感召是什么?我们认可一个价值,外界就出现与这个价值相应的现象让我们执取。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的原因所在。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每一种执实的看法会产生相应的认知,所以对同样的现象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由于对世界的理解各异,每个人的命运也千差万别。

心经的九句话(再不易的生活都能坦然面对)(2)

色即是空

观世音菩萨在《心经》中提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色不异空”。我们认为现象是真实的,观世音菩萨却认为它不存在,菩萨告诉我们,色和空是一样的。

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是真实的,但是我们经历之后会发现,过去认为真实的事情,在后知后觉中又会感到它好像没有那么真实。就如小孩子有一个玩具:哇,这是我的,它很好玩。而老年人却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小时候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呢?

悲智双运才能避免危机

心是无常变化的。在心见到对境,以自己的视角去看一个现象时,它暂时是真实的。所谓的“暂时”就是真相,“暂时”就是观世音菩萨告诫我们的:一切法没有本质。不要凡事断然下结论,事情要慢慢来。这是观世音菩萨给予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

比如面对时代的困境,大家给出来的解决方案都不同,只有少数人能将问题看清楚,他们并不认为现实无可救药,智慧和信心成就了他们的信念。最为重要的是,这种信念是从对众生的慈悲而来,如果没有慈悲就不会生出解决困局的方案。

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佛法就有办法,有慈悲就有方便。”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慈悲和智慧下永不放弃地探索,于实践中不断调整,从而避免了一切危机。

净化“识”是生命的希望所在

观世音菩萨非常清楚地提出论点:色是如此,基于色的受是如此,基于受的想则更加自我与虚无缥缈。“识”它来源于我们过去分别心的累积,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赋予它另外一个角度,“识”就会被净化,这正是我们生命的希望所在。

我们为什么修行?因为识可以用智慧净化,可以变得有序、稳定,观世音菩萨提出般若的真相来教诫我们世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就叫“般若”。

《心经》虽然只有短短的260个字,但在佛教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流传甚广,号称是“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

美学大师蒋勋说:“我以为心经能帮我免除苦难,但是最后发现其实是渡。它不会免除,它帮我渡过。”

心经的九句话(再不易的生活都能坦然面对)(3)

今天,简读君向你推荐这本《图说心经》,这本书左边是文字详解、右边是图解,可以让人快速理解。

阅读这本《图说心经》的过程也是一次静心养心、修身养性的过程,可以让我跳出令人烦恼的思维模式,心底生出无限的平静。当你越能体悟《心经》的智慧,心也就能常定不乱,情绪、烦恼都是浮云。

心经的九句话(再不易的生活都能坦然面对)(4)

《图说心经》真正让我们意识到: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顺逆、好坏,就让它发生,不迎、不拒、不相随。

现在下单,优惠价55元,点击下方横条进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