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老子》 中有: “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荀子说: “做君主的,以善于管理别人为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 《傅子》 中讲到: “如果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诸侯国君分到土地,并牢固防守;朝廷三公总揽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坐遮那里统治天下了”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仁者见仁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仁者见仁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

我听说《老子》 中有: “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无为取天下。”荀子说: “做君主的,以善于管理别人为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 《傅子》 中讲到: “如果士大夫忠于职守,服从命令;诸侯国君分到土地,并牢固防守;朝廷三公总揽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坐遮那里统治天下了。”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在尧的统治时期,舜担任司徒,契担任司马,禹担任司空,后稷管农业,夔管礼乐,倕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管司法,益负责驯化野兽。这些事尧一件也不做,凭什么做帝王?而这九个人却做臣子,其中的缘故是什么?这是因为尧了解各种政务,让这九个人各自根据自己的才能供奉自己的职事,而他们又都各胜己任并成就了自己的功业。尧于是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汉高祖刘邦说: “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负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能重用他们,这就是我拥有天下的原因。”

所以说:知人,是君王之道;知事,是臣子之道。无形的东西,才是万物的主宰;没有始端的东西,才是万事的根本。鼓不在五音之列,却因为可以和每一种音相和而能作五音的统领。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做百官之事,却能做万事的主宰。君王恪守君道,百官各司其事,自古就是这样。

先王通晓这一道理,所以利用不属自己拥有的东西就像利用自己拥有的东西一样,这才是真正通晓了为君之道。

君主当中不通晓为君之道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去做,就不会任用贤德之士。不任用贤德之士,贤德之士就会厌弃他。这就是功名受到损害、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

商汤灭夏,武王灭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夏、商的全部财产,分封复商的土地,天下莫不心悦诚服;把夏商的财物笑尝给功臣,天下莫不竞相效命。这就是善于利用非己所看的东西的做法。

所以说:设立官职,分配职位,是君主的根本;委任官员,监督责成,是君主的根本;勤于谋略,不知倦怠,是君主的根本;宽容大度,赢得民心,是君主的根本;包容弊端,忍辱负重,是君主的根本。君主有为君之本,臣子就会对他敬畏而又爱戴,这就是帝王成就大业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