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书上的秋天的短句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书上的秋天的短句子(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书上的秋天的短句子

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语文报·教材百度》(8)

汪旭升

地坛之秋

史铁生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且丰满的思想。他的文字,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如《秋天的怀念》一文,通常以为是用朴实的文字、平常的话语写出了母爱的深厚,然而仔细研读,却会发现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魅力。

语言质而实绮

本文的语言是朴素的,朴素的近乎口语化。开篇首句“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看似突兀,实则简捷,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当时的心情。又如“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就是一些最平常的词语,道出了人世间最沉痛的哀伤——此别竟是永远的诀别。最后一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

语言的表现力并不因语体而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朴素之外,本文的语言还有富丽优美的一面——“绮丽”。

如:“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黄色”、“白色”和“紫红色”交相辉映,色彩斑斓,母亲生前是最爱花的,用花来寄托对母亲的哀思是最合宜的。“热烈深沉”“泼泼洒洒”极力铺陈秋花也如春花般而生机勃勃——花要开得烂漫,人要活出精彩。

意蕴癯而实腴

本文言简而情长、文短而意丰。

一是母爱得深沉。

当我暴怒无常时,“她悄悄地躲出去”然后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两个“悄悄地”可见母亲的隐忍,红红的眼边足见母亲内心的痛苦——因为任何加在儿女身上的苦难在母亲的心里总是要加倍的。

当我对生活感到绝望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想要扑灭的是“我”不想活下去的念头,想要抓住的也不只是“我“的手,还是“我”如琴弦般脆弱的生命。

当我看着窗外的树叶飘落时,母亲特意“挡在窗前”,她想挡住“我”哀伤的思绪。

当我答应去北海看菊花时,母亲竟然“喜出望外”,高兴得坐立不安了。是啊,任何时候,只要还有一丝爱美之念,生活总还有盼头,生命总还有盼望,这是儿子新生的起点。

母亲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她放心不下的还是儿女的生活和未来。一言一行总关情,母爱倾注在无微不至的细节中——

一如江河水,绵绵无绝期。

二是对生命的反思。

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史铁生高位截瘫。正是青春如花绽放时,世界却在作者面前轰然倒塌,谁受得了呢?

于是这样的场景成了生活的常态:“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世界在“我”面前支离破碎,任何美好的情景都不能安抚“我”痛苦的心灵,“我”陷入无边的苦海中。对命运的不公无处发泄,只能“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前路茫茫,“我活着有什么劲!”

比身体的痛苦更深的是心灵的绝望。

但是史铁生挺过来了。

史铁生的后半生一直与病魔作斗争,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生之艰难让作者进一步思考苦难的意义:“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这是怎样的一种超脱和睿智啊?

他体验到生活的苦难,却表达出生命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和哲思,照亮的却是我们失落的灵魂。

朴质中蕴含着华彩,清癯后是立体的丰腴。

他的生命,就在文字里面。

2014.5.14

最后的聚会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