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如何打造个人ip(当大厂运营员做起心理咨询)(1)

下班后,邱波开始做公益心理咨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每天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邱波会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电脑,查看求助者们提出的问题。

“孩子最近很叛逆,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孩子上网课的时候总浏览别的网站,我们常常吵架,该怎么沟通?”……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求助,邱波会一一耐心答复,给出专业的建议。

今年41岁的邱波是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大厂的一名运营人员,业余时间里,则是一名公益心理咨询师。

公益这件事,邱波已经做了14年了——自2008年起,在公司内部公益组织的带领下,邱波看望过聋哑学校的学生,也为乡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她说:“积累了多年的公益经验后,我就开始思考,自己能否主动带领别人做一些公益?”

一次,与一名乡村委培教师交流儿童教育方法时,邱波意识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很重要,“因为我本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内心希望能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就这样,2020年,邱波带领几名同事在公司内成立了“青少年儿童心灵守护团”,不定期在公司内部举办相关讲座。同年,邱波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始以公益心理咨询的方式,为孩子和家长解决“成长的烦恼”。如今,邱波已经帮助了上百个孩子和家庭。

“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当我用专业知识‘拉他们一把’,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情绪,帮他们解决问题,我就觉得自己没有白忙。”邱波对《方圆》记者说道。

找到孩子内心的“卡点”

今年7月,眼看着就到中考的日子了,初三男生小亮(化名)还是不肯去学校上学。同时,小亮总是觉得心情烦闷,夜晚也常常失眠。面对小亮这样的状态,他的家人十分着急。在朋友的介绍下,小亮的叔叔找到了邱波。

从小亮的叔叔口中,邱波了解到,小亮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小亮去看过医生,被诊断为童年情绪障碍,还服用了一段时间抗焦虑的药物。但情况一直都没有得到好转。”邱波如此介绍道。

“小亮到底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面对小亮家长的疑问和担忧,为了更好地了解小亮的问题,邱波决定对小亮进行一次一对一视频心理咨询。

视频另一端的小亮看起来有些腼腆,头埋得低低的:“我就是很烦,看到我爸妈就烦,什么都很烦,不想去学校,也睡不着。”小亮的声音含混不清,“像卡在喉咙里出不来”。

看着眼前有些语无伦次的小亮,邱波意识到:“这个孩子只是觉得烦,却说不清楚原因,我得先引导他找到造成负面情绪的原因,才能帮他解决问题。”

邱波拿出了一套“心偶”,准备用这套工具来引导小亮进行表达。所谓“心偶”,是一套颜色各异的木质人偶形物件。通过“心偶”进行的人偶心理游戏疗法,是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疗愈技术。邱波将“心偶”排列开来,让小亮从中选择一个代表他自己。

心理咨询师如何打造个人ip(当大厂运营员做起心理咨询)(2)

在邱波的引导下,小亮摆出的“心偶”。(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小亮抬起头,看了看面前的“心偶”后说:“蓝色的那个。”邱波将蓝色的“心偶”单独拿起摆在了桌面上。

“你再选择一个代表你现在烦躁和焦虑的心情。”邱波说道。

这一次,小亮选择了一个橘红色的“心偶”,邱波将它摆放在了蓝色“心偶”的前面。“与你的烦躁和焦虑相关的人或者事情,你想用哪个颜色的‘心偶’代表呢?”邱波继续引导道。

小亮有些迟疑,思考了一会儿后,选择了一个粉色的“心偶”。邱波将它放在了橘红色的“心偶”旁边。

“现在可以给我讲讲关于这个粉色‘心偶’的故事了吗?”邱波问道。小亮的目光投到粉色的“心偶”身上,说:“这是我的一个同学。”

在小亮的讲述中,邱波了解到,原来,在几个月前的一次课堂上,小亮回答问题时吵到了旁边正在打瞌睡的女同学,课后,女生就找老师去告状。“她肯定说了我不少坏话,然后老师就批评了我。我是被冤枉的。”小亮如此对邱波说道。

“听他讲述完,我挺高兴的,因为我们共同找到了一直以来困扰他的问题,这是帮助他走出负面情绪的关键一步。”邱波还告诉《方圆》记者,大多数情况下,前来咨询的孩子不会轻易地向陌生人打开心扉,“‘心偶’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帮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层层渐进地打开藏于内心的纠结和伤痛,并向我表达出来”。

定位到了小亮内心的“卡点”后,邱波也明白了小亮不愿意去上学的原因。“他不知道怎样去化解和同学的矛盾,也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所以才会被困在负面情绪中,选择逃避,这时候我就要引导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邱波说。

在后来的咨询中,小亮向邱波讲起了自己打篮球的爱好,还聊起了自己喜欢的球队。“能明显感受到他身上的‘包袱’轻了不少,声音都比一开始放得开了。

看着小亮渐渐舒展开的神态,邱波感到很欣慰。7月末,小亮也正常地参加了中考。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看见即疗愈’。很多被困在负面情绪中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卡’在哪里了,他们就会在负面情绪中越陷越深。而我要做的就是要帮他们找到心中的‘卡点’,引导他们找到化解‘卡点’的方法。”

邱波觉得,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只是需要适当的引导,而她也乐于为那些暂时被阴霾困住的孩子指出一条通向阳光的道路。

一对一陪伴留守儿童

在“青少年儿童心灵守护团”成员的联络下,邱波和她的同事也关注着生活在云南省乡村的留守儿童。

“我们和乡村学校的老师对接,老师会推荐学生与我们结成‘对子’,我们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陪伴,每周定时和他们视频,与他们聊天。”邱波告诉《方圆》记者,被老师推荐过来的学生都是“性格比较孤僻,或者比较偏激的”,“一些孩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内心往往更为敏感脆弱,我们充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给予他们陪伴与引导。”

“孩子每天都在日记里写‘讨厌学校’‘讨厌同学’,还‘想要自杀’,您能帮帮她吗?”今年6月,小鹏(化名)的妈妈从外地务工回家,看到了小鹏的日记,之后她通过学校老师联系到了邱波,向她求助。

得知小鹏的这一情况后,邱波的心被“提”了起来。小鹏是邱波远程陪伴的孩子,当时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小鹏的妈妈告诉邱波,小鹏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没什么朋友,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太好。“这个孩子融入不了班集体,被孤立了。”邱波说。

在邱波看来,像小鹏这样无法融入集体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是缺乏自信且迷茫的,而她能做的,就是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帮他找到自信。在以往与小鹏的沟通中,邱波了解到小鹏很喜欢画画,“每次聊到画画,他都表现得很兴奋”。

后来,每次与小鹏视频沟通的时候,邱波都会主动地询问小鹏最近画了什么画,并让小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她看。邱波发现,小鹏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后来都很积极地拿画给她看,“他很高兴我愿意关注他的兴趣爱好,我也常夸赞他画得好”。

邱波还告诉小鹏,他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反复提及他热爱的画画,就是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可。”

除此之外,邱波也会向小鹏分享她曾经与同学间交往的经历。“在我小的时候,走在路上看到同学没有理睬我,不和我打招呼,我也会觉得是不是他不喜欢我。直到我主动询问了才发现,是他那天心情不好而已。”

邱波告诉《方圆》记者,她是在启发小鹏,与同学间的交流,远没有他想象中的复杂,主动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后,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分享自己的画作,小鹏也会在视频中和邱波分享他在班级里和朋友间发生的趣事。“这些都是好的信号,他开始变得积极了起来,不再觉得什么都很‘讨厌’了。”邱波说。

现在,邱波对小鹏始终保持着关注,但这样的关注是有“限度”的。“我不能全权帮他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不会有问必答,这样孩子会产生依赖性”。

在邱波看来,她只能陪像小鹏这样的孩子走很短的一段路,“重要的是要带领他们动脑思考,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离开了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依旧能够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邱波觉得,这才是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陪伴的真正意义。

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有正面意义

心理咨询师如何打造个人ip(当大厂运营员做起心理咨询)(3)

邱波(右)在公司内部组织儿童心理健康相关讲座。(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从事公益心理咨询的这两年,邱波还接触了不少前来求助的家庭。邱波发现,这些家庭往往存在一些共性。

“一方面,这些家长缺乏育儿知识,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会用‘吼叫’和‘命令’的方式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也不是很好,无形中会影响孩子产生负面情绪。”

不过,邱波觉得,家庭暴露出问题并不是件坏事,早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地解决,“只要正确地对待,每一份负面情绪背后都有正面意义”。

在邱波看来,当发现孩子的坏习惯或负面情绪时,家长除了提醒他们“不要这样”,也要记得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家长有了这样的思维后,才能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培养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邱波坦言,从事公益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她自己也有所成长。“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了。”邱波发现,这两年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遇到事情也会主动往好的方向去想,“因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

作为一名大厂运营员,工作很忙碌,邱波也时常觉得力不从心,但她依旧很热爱公益心理咨询这份“兼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促进我更投入地工作和生活”。

在未来,邱波想尽自己的力量辐射到更多人群,“继续用专业的力量帮助被情绪‘困住’的人找到心灵的‘出口’”。

(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9月下期)

本文杂志原标题:《当大厂运营员做起心理咨询》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在醒目位置标明作者,并注明来源:方圆(ID:fangyuan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