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全诗(谁家新燕啄春泥)(1)

作者

杜若

春燕(后文亦称“小燕”)是怡红院的丫头,地位与芳官,四儿,碧痕等同。“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那回里,她同那三个丫头一样,出三钱银子给宝玉过生日。

这个春燕,在我看来,竟是怡红院里一个最平和善良又热心无私的好姑娘。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诗(谁家新燕啄春泥)(2)

她死了父亲,与寡母何婆子和妹妹小鸠相依为命。而何婆子原本是荣府“三等人物”,只负责浆洗,“不曾入内答应”,是粗使婆子罢了。因为芳官认了她做干娘,“托赖她们,方入园中,随女归房”。而春燕也是那个时候被挑进怡红院做丫鬟的。能进宝玉的怡红院做近侍,用五儿的话来说,那是给父母“争气”的事。春燕一定品貌不凡。而何婆子因春燕和芳官的缘故,家中光景“着实宽裕了”。

可是何婆子不是个“省事的”。她苛待芳官,因为洗头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又因不懂规矩要给宝玉吹汤,被怡红院一众丫鬟媳妇斥责嘲笑。春燕也是怡红院的丫鬟,看自己的母亲如此不堪,内心该是怎样的难过呢:“幸亏园里的人多,没人分记的清楚谁是谁的亲故. 若有人记得,只有我们一家人吵,什么意思呢?”春燕身上,有类似探春的苦涩。

她直言母亲的贪得无厌:“ 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对待芳官和母亲的矛盾,她不偏袒母亲,清白磊落,不肯听母亲的话,占芳官的便宜:“我自有钱,就没钱要洗时,不管袭人,晴雯,麝月,那一个跟前和他们说一声,也都容易,何必借这个光儿?好没意思。所以我不洗。”

她认同宝玉的著名论断“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说起来也是宝玉的半个知己了。

怪不得宝玉特意嘱咐春燕照顾芳官“以后芳官全要你照看他,他或有不到处,你提他。袭人照顾不过这些人来。”其实,宝玉是托过袭人,要她照管芳官的,可是袭人说:“我要照看她,哪里不照看了?又要她那几个钱才照看她!没的讨人骂去了。”宝玉不放心,这才托妥帖的春燕。而春燕也痛痛快快的答应宝玉:“我都知道,都不用操心。”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诗(谁家新燕啄春泥)(3)

宝玉对春燕的信任,还体现在要五儿进怡红院一事上。他支出四儿,问了春燕事情的进展。这是背着袭人的事,可见宝玉对春燕是信得过的。

春燕不像芳官那样,是个“狐狸精”,聪明伶俐又美丽。但是她本分单纯,诚实感人。

宝玉生日,芳官吃不惯面条,跟小厨房要了小灶,“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小燕放在案上,走去拿了小菜并碗箸过来,拨了一碗饭。”

芳官要的饭菜,全程却是春燕在为她服务。按照在怡红院的等级,芳官并不比春燕地位高,也不是袭人晴雯这样的大丫头,按说,轮不到春燕为她服务。可是春燕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此自然,任劳任怨。

好饭好菜好汤,芳官却嫌弃:"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将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宝玉闻着,倒觉比往常之味有胜些似的,遂吃了一个卷酥,又命小燕也拨了半碗饭, 泡汤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等他们主仆两个吃完,春燕还将剩的要交回。宝玉道:"你吃了罢,若不够再要些来。"小燕道:"不用要,这就够了。方才麝月姐姐拿了两盘子点心给我们吃了, 我再吃了这个,尽不用再吃了。"说着,便站在桌边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

这一段话,我读得非常仔细。春燕真真是个好姑娘。她也是怡红院端茶倒水的近侍,可是她身上却没有一丝骄纵轻狂之气,也无坠儿,佳蕙之流小丫头的小家子气。吃剩的饭交回去,想必是规矩。宝玉让吃便吃,但是绝不攀比,恪守本分。最让人感动的是,还要留下点心给母亲吃。何婆子这样的“鱼眼睛”,何德何能,有这样乖巧懂事的好女儿。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诗(谁家新燕啄春泥)(4)

前几回,柳叶渚边,为了莺儿编花篮,她那同为鱼眼睛的姑妈迁怒于她,不敢对莺儿怎样,就打她出气。她母亲何婆子也“正为芳官之气未平,又恨春燕不遂她的心,便上来打耳刮子”,又骂了一通不堪入耳的脏话。

春燕哭着跑向怡红院,何婆子追赶。若不是宝玉庇护,何婆子还要打春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无辜的春燕还要同自己的母亲去给莺儿赔礼道歉。春燕没有为自己叫屈,反而笑劝母亲说:“妈,你若安分守己,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呢,且告诉你句话……”原来,这善解人意的姑娘也自有她的精明之处。宝玉平日里说的话,“一应我们这些人,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她记得清楚。是啊,宝玉的话,相当于许了她一个美好的未来。不是每个丫鬟都有一个姨娘梦。春燕就没有这个想法。她也许期待的只是脱了奴籍,能够由母亲做主嫁个如意郎君,而不是到了年纪就由主子去随便的“配小子”去。在春燕的感召下,何婆子也“百依百随,不敢倔强了”。

看惯了怡红院众丫鬟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春燕犹如石上清小溪,清澈见底。犹如二月的春风,温润轻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怡红院的这只小燕子,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啊。

(部分插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