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电影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2)

FIRST电影节昨晚闭幕了,我这个专栏也暂告一段落。期待威尼斯、柏林、戛纳再跟各位见面。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3)

今年FIRST暂告一段落,再会。小徐 摄

今年的西宁节,达成了一个个人的小成就,差一点就堪称完美。这是我的观影数量:

开闭幕片2/2

剧情单元长片12/12

纪录单元长片8/8

短片单元12/12 1

超短片单元20/20

训练营单元:0/7

对,最后就栽在训练营上。

这个事情当然跟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有关,但是组织不力,管理混乱也是难辞其咎,到现在两天过去了也没有一个说法,反正组委会大概就当这个事儿是没发生吧。

情况是这样的:

因为训练营短片只放一场,所以作为合作媒体早就预定且拿到了邀请函,并按要求提前40分钟排队。

入场就乱做一团,更令人气愤的是等到剧组亲友入场之后,先放的竟然是等位观众而不是持邀请函的媒体(大概率是放错队了?),导致到场排队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媒体都没进去——且不说邀请函有没有发超这个问题,明明预留了媒体席,竟然就莫名其妙的没座位了。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4)

图文无关,胤祥 摄

排队没问题,排队管理难每个电影节都是一样,但是如果是这种遛人的行为,真的让人很恼火。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5)

借一张图片说明,排我前头的大哥连排队时候都在做公号排版,都很拼哈

不能啥事儿都赖疫情。

至于为啥非要执着,对,我就是执着。不执著能刷完20长 13短 20超短么。

今天对剧情片做个小结,顺带也分析一下FIRST今年的策展思路和一些动向。

当然一篇负责任的电影节研究文章要统计一下入围影片的来源(出自哪家创投),公司(比如欢喜,爱奇艺,工厂大门……),电影节路线,导演履历等等。

限于时间精力也只做个最基础的分析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6)

胤祥 摄

整体说来今年入围的12部影片(《荒野咖啡馆》退赛)质量还都不错,不少都已经拿到了龙标,都有望在院线上映(观众看到龙标鼓掌也是一景)。

比较显眼的如《龙门相》、《罪业搭档》,都是必然要上院线的影片。

犯罪片如今也是市场上的稳定类型,选这两部影片也明确表示,FIRST仍是想通过电影节来经营自己在电影市场和观众方面的影响力,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心迷宫》和《暴裂无声》,纪录片的选择《棒!少年》《告别十二岁》,以及短片里的《修容镇》也是这一原则下的选择。

内地电影节向的艺术电影,是需要跟别的电影节竞争的,今年的包括《花这样红》 《回南天》,以及《藏历一年》。

同时FIRST的基本盘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如《情诗》 《艺术死了》 《未见莲华》《歌声缘何慢半拍》和《枝栖》。

台湾电影受限制之后,海外华语电影今年仅余《加害者,被害人》。

比较不常见的则是《哈日夫》这种题材和做法都堪称偶发事件的影片。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7)

《哈日夫》剧照

剧情片方面比较体现今年策展水平的当然是《情诗》(放在剧情片单元就足以体现策展的前沿意识),以及对视听媒介和社交网络等有着深入探讨的《艺术死了》(高居观众票选第一位,直到昨天《哈日夫》奇迹般空降榜首)。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8)

选出其它电影节系统的影片并不是特别难,比如塔林的《未见莲华》,鹿特丹的《花这样红》和《回南天》 ,尼翁真实电影节的《情诗》,乌迪内远东电影节的《加害者,被害人》;

而《藏历一年》《歌声缘何慢半拍》《枝栖》,本来就是FIRST电影节基本盘的影片该有的样子。

实话说诸如《平静》这样的片子,若不是必然去平遥,FIRST当然也是乐意选来的;当然还有《她房间里的云》甚至《叔·叔》,只要审的过……

《哈日夫》这部片子则是所谓可遇不可求,蒙古题材不少,但能拍成这样真的是相当不容易。

还有就是自从取消外国影片的展映与评奖(2019年起评审团大奖改为向入围竞赛的华语影片颁发)后,FIRST的前沿性其实打了不少折扣。

没法再苛求了。

平心而论,其实说到底透露出来的策展方向还是要更加亲近观众一些,但效果就是少了些前沿性。

诸多B类节和类似的节里面,不少导演们的前两部作品还是相当值得一看。

分析下原因,无非也是这几个大电影节,如上海、北京、海南、丝路,和小一点但相当之重要的平遥,在外国影片首映权的争夺上已经近乎白热化,每年抢的不亦乐乎。

其实我倒觉得开个5部左右的展映单元,也不必非要要求内地首映,挑一些能够开拓创作者和影迷的前沿作品,未尝不是件好事。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去年釜山的《爷爷的告别》、《母亲的土地》、《姐弟的夏夜》、《老妇人》、《落叶杀人事件》、《冲向天际》,平遥的《咿嘞呜》、《高烧》(其实是洛迦诺首映的),今年鹿特丹的《空调》、《发现的那一年》,柏林的《黑色乳汁》、《擦窗男孩也想要一艘潜水艇》等等。

再就是做焦点影人专题放映,以及一些未上院线的新导演华语片的放映等等。

当然限于条件也都是难做,去过一些小而美的展,比如的里雅斯特东欧电影节等等,竞赛片、纪录片和短片的体量跟FIRST都差不多,放映也不过两个影厅而已,但是小单元的策划很见水平。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取消了提名制之后,FIRST的奖就比较难猜了。

一共十个奖,短片单元两个,纪录片单元一个,余下七个都是给剧情片的。

其实吧我倒是觉得,「最佳电影文本」「一种立场」和「最佳艺术探索」乃至「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大奖」发给纪录片一点问题都没有。

之前我们讨论过「mocumentary」和「docudrama」的问题,加上「最佳电影文本」这个奇妙的奖项从去年开始引发各种口水,奖项设置上结构性地「歧视」,啊这个词不太好,「区别对待」纪录片,其实是有点那啥啥的。12部剧情片7个奖,8部纪录片1个奖,这显然……

按照颁奖顺序,最佳导演奖还是比评审团大奖要更重一些,《龙门相》拿到最佳导演奖,《罪业搭档》拿到最佳演员奖之一,《修容镇》拿到最佳短片奖,也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市场潜力和工业水准也是一个需要被平衡考虑的因素。

《哈日夫》这部拍「黑马」的黑马片拿到了评审团大奖(听说引发了评委激烈讨论),这个选择也是挺合适的。

开奖前一天押奖,押中的包括《哈日夫》《艺术死了》《罪业搭档》,《歌声缘何慢半拍》我押的是「最佳文本」,《花这样红》我押的是最佳剧情片,《情诗》我押的是最佳导演。

能把最佳剧情片和最佳演员之一颁给《情诗》,评审团还是挺有勇气的。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9)

12部剧情片里的个人喜好如下,最喜欢的三部片都有奖:

《花这样红》★★★★

《情诗》★★★★

《歌声缘何慢半拍》 ★★★☆

《回南天》★★★

《艺术死了》★★★

《藏历一年》★★★

《哈日夫》★★★

《罪业搭档》★★★

《龙门相》 ★★★

《加害者,被害人》★★★

《未见莲华★★☆

《枝栖》★★☆

补几个短评,供大家参考。以及今年所有片子的点评,以后大家有机会看到这些片子,可以对比参考一下。

《艺术死了》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0)

★★★

导演:周圣崴

作为伪纪录片「mocumentary」而不是「docudrama」,创意还不错,先说好处,对社交媒体和舆论方面做得不错,对媒介也很敏感,「借景」且绑架意义(尤其是各种画展、拍卖会现场)是个很有才气的创作手法。

不过执行的一般般,尤其剧作就坑太多,不说别的,刑侦方面有点太不用心了。cue沈巍大师那段应该场面再搞得大一点(本片导演在那个长镜头里突然消失了也是呵呵)。

刘刚的遗作还是挺不错的,不过美术史研究早就能用X光了非要用松节油干啥,这个观看即毁坏的过程应该有个更大的场面啊(否则杨教授不就太不专业了)。

只关注画不关注「装置」是照顾普通观众么?

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片子结尾,要么彻底把这个人做成虚构的,要么就把这个合谋的过程再拎一下,现在这个灵异的底有点……

《歌声缘何慢半拍》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1)

★★★☆

导演:董性以

河南农村版《本命年》,出狱后的「老舅」心智和行为基本还是一个青年的状态,艰难地试图回归社会,用导演的话说则是「人与时代的时差」,除了逆着人流的长镜头,也通过总是走慢的挂钟来体现。视听可以概括成「广播剧调度」,对话跟情节好多都发生在画外,虽然肯定是因为非职业演员,虽然观感并不很好,但也是自成体系。把农村的生命状态捕捉得挺准确,很多闲笔拍得饶有趣味。

《哈日夫》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2)

★★★

导演:宝音格西格

观众评分空降第一名。

这片类型上为啥不标个奇幻……剧作问题比较大,前后根本是两部片,哈日夫的「三千里寻主记」也太奇幻了,游过渤海或者爬个长城你试试……

这种拟人化(尤其后半段)可能比较讨喜,但是实在是有点……

当然硬要从很早就不在场的叙事人(孙子)的角度来说也算揭得过去(凡是他不在场的戏都是脑补的),但是不是把不确定叙事再明确一下?

《加害者,被害人》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3)

★★★

导演:季竹青

黄璐带着马来西亚周冬雨和马来西亚董子健演的马来西亚《少年的你》。

尺度比国内大,所以能拍到同性恋、强奸、霸凌等等尺度较大的戏,因此在动机上做得比较有层次(《少年的你》就是只能把心思用在手法上);加上还有上一代的交锋,也在文本上比较厚实;但视听呈现上实在是比较八点档电视剧。

《花这样红》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4)

★★★★

导演:周洲

2020鹿特丹费比西奖。从各方面完全达到欧洲电影节向艺术片水准的作品,费比西奖的点可能主要在于女性方面相当正确-病人-结尾镜头。

片中人物善良和人性得恰到好处,女主角写得也可圈可点,这种收拾好一切去赌未来的感觉让人想起《八月照相馆》。

《未见莲华》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5)

★★☆

导演:刘姝

鹿特丹HBF基金资助,2019塔林入围。从一开始大概就没打算过审。

核心冲突那场堪称戏眼的戏,肯定是翻的《密阳》,写得算是有力,不过因为铺垫和各种地方都不够,导致那个段落和整部影片观感都不是很好。

比如找个真正高中生来演退学的学生很难吗?以及女主从形体到生活就根本不像个语文老师,而且上课的戏基本就是为拍而拍;

依我看其实不如狠下心走金基德一路,片尾先砍死老公(老公都写得这么招狠了还不弄死他?)再去报仇之类……

《龙门相》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6)

★★★

导演:肖一凡

卖相挺好的犯罪片,问题是片子调性不太稳,在搞笑和黑色冷硬派之间跳来跳去,尤其以两个笨贼最为跳戏。何教授的演技真是挺惊喜的,直追王千源老师,期待何教授更多的作品!

《罪业搭档》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7)

★★★

导演:高寒

世界首映-电影节未完成版。

胜在对玉门这个石油城的后工业气氛的把握,有种冷硬派的调性,王学兵和马浴柯的CP感已经有了,不过其实可以再强点,俩人都是又耿直又傲娇的强硬性格,发糖时刻太少了……

故事上是个标准的社会派推理,有些细节还是值得商榷。动作戏有点……以及最后一段一定要结案搞得就有点尴尬。

本片惊现《逐梦演艺圈》女主,算是一大惊喜(口音是认真的吗?);以及这个片名……比较容易产生误会,是最终片名么?

《藏历一年》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8)

★★★

导演:高剑

2018年就拿到龙标了这会儿才世界首映。

概念上当然是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四个故事结构还是挺严整,牧区到乡村到县城到城市,覆盖各个年龄层;

可惜四个故事没搭上联系,不然会更好一点。导演包揽编导摄剪,几乎是一个人的电影了,相当厉害,相当不容易;

限制性也被用成了视听语言风格(几乎只有正面和90°侧面两种机位)。

概念先行或者汉族人都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概念有点过时了……


最后,请谢飞老爷子镇一下楼,明年再会!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19)

星期一傍晚的闭幕式红毯上,谢飞老爷子。小徐 摄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独家专栏西宁First影展日记)(20)

作者:胤祥(发自西宁)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本文是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