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6年冬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也受邀接受他的采访,毛主席突然说道:

“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已经读《新青年》这个杂志了,我非常敬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成了我的楷模”。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胡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曾经领导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在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而毛主席亲自说出这一番话,可见毛主席对胡适的敬佩。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

胡适照片

就连蒋介石也对他进行高度评价,说他是“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毛泽东与胡适在北大结缘,在陈独秀先生的安排下,毛泽东担任北大的图书管理员以及李大钊先生的副手,在北大毛泽东和胡适相遇了。

1919年,毛泽东离开了北大,可是20世纪50年代胡适却当着其他人的面说道:

“他不是我的学生,他当时只是在北大图书馆做事,毛泽东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

很多文人都夸赞胡适是一位翩翩君子,可是在一位翩翩君子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也可见毛泽东和胡适之间的误会之深,那么误会到底是怎么引起来的呢?

毛泽东与胡适的相识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倡白话文,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也拉开了序幕。

1917年胡适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胡适一回到国内就受到了欢迎。刚回到国内,就被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选聘为北大哲学系教授。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2)

胡适在做研究

在北大研究和传授学问期间,给他开出了每个月200多元的薪水,这不仅仅与他的在国外的资历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领导新文化运动有很大的关系。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和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在社会上倡导白话文,同时积极宣传新思想,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可谓是影响巨大。

和胡适先生相比较,当时的毛泽东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毛泽东也在一步一步的学习,同时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毛泽东早年离开韶山,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道“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积极努力学习,也在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同其他的年轻学生一样,对胡适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在毛泽东心里,胡适更加是他的楷模和榜样。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3)

年轻时候的胡适

可是此时的中国,袁世凯复辟失败也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该往何处去,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到底在哪里,各种东西方的文化思想也在相互交融,如何才能使中华民族独立,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成为了摆在中国社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这时毛泽东虽然博览群书,学习了不少先进知识,但是他的思想更像是一个“大杂烩”,还没有足够成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观点。

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毛泽东倾向于去法国留学,继续深造,可是当时出国留学的费用十分高昂,由于支付不起留学费用,毛泽东也只能暂时性的放弃了这个目标。

同年毛泽东在恩师的极力推荐之下,决定前往当时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一职。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4)

胡适照片

尽管每个月的工资很少,但是对于毛泽东来讲,能够在这所全国最高学府工作,阅读大量先进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同时与各位知名学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对于毛泽东来讲,就已经很满足了。

当时的大学学术氛围并没有像今天一样自由开放,到处都充斥着严重的等级观念。

有一个下雨天,毛泽东因为避雨着急地赶回了北大,突然他向左边走去,好像看到了什么。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5)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原来那边的通告栏上写着“中国文学史主讲胡适”,毛泽东也十分激动,终于可以见到胡适了,于是大步走进了教室。

毛泽东的举动也迎来了人们异样的目光,原来毛泽东身上穿着蓝色布衫,背着麻布袋,以及肩上还夹得褐色的雨伞,在当时的学生群体当中显得格格不入。

毛泽东看到教室中间那一排没有人,就坐了下来。胡适看到毛泽东的打扮不像一个青年学生,连忙问道:“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毛泽东站起来,对着胡适鞠了一躬,说道:“先生,您好。我叫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毕业生,现在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今天突遇先生授课,对先生倾慕已久,故前来倾听”。

但是胡适却一脸严肃地说道:“毛同学啊,学校有学校的制度,我们这不允许来旁听。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6)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回答到:“学生实在是仰慕先生的大学问,只听一节就走,得偿心愿,绝对不会影响大家学习”。

胡适听完毛泽东的话,在讲台上踱步走了一下,看见同学们还在一直看着他,只好皱着眉头对毛泽东说道:“坐吧”。

毛泽东连忙鞠躬致谢。

这便是毛泽东与胡适的第一次见面,但是这样的见面并不愉快,这样的一个开端也许注定决定了两个人以后的恩恩怨怨。

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毛泽东潜心学习,同时又拜读了李大钊先生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作。

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书籍,接触了大量先进的的思想,他的思想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创办湘江报刊

毛泽东在北大期间,旁听了很多的北大课程,他觉得北大的课程已经过于腐朽,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并没有什么实用,要想救亡图存,必须依靠共产主义。

毛泽东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中国的实践出发,不能根据外国的经验,毛泽东的心理也已然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认识到“弱国无外交”,政府的不作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7)

五四爱国运动

随后学生们开始纷纷罢课,工人们也开始罢工来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马上就席卷全国。

毛泽东也看到了民众在这场爱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决定离开北大前往湖南,声援湖南本地学生的爱国斗争。

临行之际,毛泽东前去拜访了胡适,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讲到了湖南本地的学生斗争,希望可以争取到胡适的支持。

回到湖南,毛泽东也在积极领导学生进行斗争,同时为了进一步宣传新思想,推动学生运动,毛泽东组织创建了湖南学生会联合会,同时创办了《湘江评论》,积极进行国内革命问题的研究。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8)

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

胡适看到了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更是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评论中说道:

《湘江评论》的长处似乎是在议论的一方面,…… 《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

《民众的大联合》是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得到了胡适的好评之后,《新青年》《晨报》等报刊都先后将这篇文章予以转载。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这时候两个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胡适对于毛泽东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毛泽东与胡适亦师亦友,可是为什么两个人后来却渐行渐远,甚至胡适在后来谈话中甚至还说到“毛泽东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呢”。

渐行渐远

在之后不久,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积极推动当时的农民运动。

毛泽东在斗争中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但是相比于胡适则是一直潜心研究学术,对政治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心思。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9)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然后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遭遇了失败,蒋介石疯狂地屠杀中国共产党人,迫害革命者,毛泽东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毛泽东与胡适也开始渐行渐远。

胡适和毛泽东不同,他主张用温和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变革,并不赞同毛泽东所谓的“武装夺取政权”,他也不赞同在中国走激烈的革命道路,胡适和毛泽东的之间的交往也逐渐中断。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东北人民也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0)

晚年的胡适

中国共产党提出红军北上,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可是与之相反的国民党却对日军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胡适在得知日军侵占东北的消息之后,却说:“中国和日本国力悬殊,应该忍痛求和”,甚至天真地想通过国联来解决中日争端。

胡适认为:中国应该努力地解决中日矛盾,从而谋求十年的和平发展。显然这种想法在当时却很不合实际,与毛泽东的思想相悖。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1)

胡适照片

但是毛泽东和胡适仅仅只是政治上的分歧,毛泽东对胡适也一直很敬重,甚至毛泽东在接受采访之时,依然充满了对胡适的欣赏和敬佩之情。

可是后来,胡适更是说出了“毛泽东当时的水平考不上北大”的话,完全是对毛泽东的一种偏见。

首先毛泽东是有真才实学的,从他早年写的诗里面就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饱学之士。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2)

毛主席的书法

而且在图书馆的这几年,毛泽东虚心好学,更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增长的无数的知识,不可能考不上北大,而且当时的他更是放弃了国外留学的机会留在了中国。

毛泽东之所以没有在北大继续深造是因为他在北大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觉得北大的知识过于腐朽,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他认为要想救亡图存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外国不同,即便是去了国外学习,照搬照抄外国革命的方式,依然解决不了中国现存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只能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

而胡适说出这样的气话,也完全是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导致。胡适毕竟只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圣人。在说出话的同时,也总是带着自己强烈的个人意愿。

争取胡适

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毛泽东经深谋远虑,想到的是未来中国国家命运,他迫切希望能够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从而避免内战。

同年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蒋介石签署协定的目的在于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不久之后,便撕毁了协定,开始进攻解放区。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3)

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1946年7月1日,在毛泽东的邀请之下,褚辅成、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等民主人士前来延安进行访问人。中共领导人亲自在机场迎接。

傅斯年曾经是“五四运动”当中的北大学生领袖,在北大期间也和毛泽东打了不少交道。在谈话中,他们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胡适。

就在一行人要离开延安之际,毛泽东再一次要傅斯年代他向胡适先生问好。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4)

民主人士来延安访问

傅斯年回到重庆以后,通过文章转达了毛泽东对胡适的问候,同时也谈到了自己对于毛泽东的印象。

胡适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写道:

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恒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毛泽东看到胡适的电报并没有回应,胡适对此事也一直是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对毛泽东的规劝也完全是一厢情愿而已。

尽管毛泽东并没有给胡适回电,但是毛泽东对胡适还是非常感念这位老师的,也更加希望能够把胡适争取过来。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败局已定,蒋介石决定败逃台湾,毛泽东也想帮胡适一把,能够把胡适留在大陆,甚至还可以让他继续在北大担任校长,同时兼任北京图书馆的馆长。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5)

晚年的胡适

胡适听闻后,感叹了好久,但是他觉得毛泽东并不信任他,甚至就连他发的电报毛泽东都没有当回事,胡适拒绝了毛泽东的好意。

过了没几天,胡适坐上飞机,前往南京,从此一去不复返,远离了中国大陆。

晚年的胡适

胡适在半年之后,又独自去了美国,开始在美国的流亡生活,可是他的26个“荣誉博士”并没有对他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善,他被聘为东方图书馆的管理员,生活也十分拮据。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6)

《胡适思想批判》书籍

他一直都在跟随国民党“反共”,但是在美国的这段时间蒋介石也没有再邀请他回去,因为台湾当局也不需要他,而美国也没必要在乎这么一枚弃子。

在此期间,大陆方面也多次邀请胡适回国,胡适也一直在犹豫不定,随后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批判运动。

胡适也被宣布为罪犯,成为批判的焦点,随后在郭沫若的带领下,出版了一套200多万字的《胡适思想批判》。

胡适听闻后一开始有点恐惧,后来也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批判所用的词语都是陈腔滥调,没有一点点心意。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7)

胡适与蒋介石

1957年,郁郁不得志的胡适终于回到了台湾,并且担任了“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可是蒋介石对他却很不满,甚至还在日记当中多次讽刺到胡适。有一篇写道:

“既要做官,又要讨钱,还要装什么‘独立学者’,人品简直卑劣至极。”

1962年71岁的胡适病逝于台湾,蒋介石得知后更是觉得革命的事业少了一个障碍。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8)

胡适和蒋介石

相对于蒋介石来讲,毛主席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客观了。毛主席认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是有很大功劳的。

胡适在晚年也曾经说道:“共产党中,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

可见毛主席和胡适也仅仅是政治立场上的不同,当这层政治色彩逐渐褪去之后,毛主席对这位老师还是比较尊敬的,而胡适对这位曾经的学生也充满了欣赏之意。两个人也是亦师亦友,惺惺相惜。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当中的领袖人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公允。

胡适在北大讲学(胡适在北大讲学)(19)

胡适与毛泽东

毛主席和胡适只是在政治上的观点不同,但是两个人都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管他们功绩的大小如何,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