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摄影/李睿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1)

塔巴塔巴依宅院的核心建筑“五门厅”

波斯,伊朗的古名。从公元前 600 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作“波斯”。但是史上极盛时期的波斯疆域要比现今的伊朗大得多: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临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2)

布鲁杰迪宅院纷繁复杂却又充满韵律的穹顶

广袤的疆域占据着三大洲交通的十字路口和绝佳的地理位置,引来无数民族、宗教和国家的文化在这里交汇和融合,天然地形成了这片土地极为璀璨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深远地影响至今,也成就了这个国家超乎普通人想象的摄影资源。

因为各种原因,伊朗经常受到曲解。但从旅行和摄影的角度看,它的确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少有的、在这方面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尤其是那些精美绝伦的伊朗建筑,那些绘有复杂图案的清真寺穹顶、砌有色彩艳丽花砖的波斯古宅和花园、甚至浴室和古桥都不可遏止地如孔雀开屏般呈现着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审美水平。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3)

卡尚大巴扎

2019 岁末的 6 天伊朗之行无比精彩,我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波斯古国遗留下的这些壮美古迹,是我旅行生涯中不可忘怀的篇章。

大城市广场。站在这座广场上,举目四望,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穹顶和阿里卡普宫环绕周边,游人如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伊斯法罕半天下“这句话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从摄影角度讲,伊斯法罕最上镜的清真寺反倒是伊玛目广场东侧那座不太起眼的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只因为其独具特色的“孔雀光“。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4)

伊斯法罕

孔雀光是游客按照光线散开的形态起的美丽的名字。从科学角度讲学名是“丁达尔光“,即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汽形成”胶体“,光线穿透其中呈现出一缕缕的光柱。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天空中,均可以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因其为风景带三十三孔桥下的扎因代河在夏天丰水季水流较大,而在冬天枯水季则只有小水坑,不过对于拍倒影来说足够了。此外也正因为枯水季才可以走到河床内拍摄这种横向构图。此桥白天略显平淡,但到了晚间亮灯后则非常漂亮。蓝色时刻的三十三孔桥和倒影,色彩如梦似幻。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5)

蓝色时刻的三十三孔桥和倒影,色彩如梦似幻。

来神圣静谧的感觉,摄影人也常称之为“耶稣光”。在类似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这样的室内,形成这种光线需要两个必备条件:室内有一定灰尘、阳光的照射角度较低。因此冬天是拍摄孔雀光的最佳季节。季节的选择对于风光摄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常常无法抗衡的。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6)

亚兹德

除了清真寺外,伊斯法罕另一座地标建筑是位于城南扎因代河上的三十三孔桥。这条伊斯法罕的母亲河上分布着众多古代和现代的桥梁,而三十三孔桥以其颇为上相的外观,毫无悬念地成为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座。也是伊朗最著名的标志性景点和国宝。

朗国宝级诗人哈菲兹的故乡更有着崇高的精神地位。在伊朗有一种说法,只有两本书在伊朗的每个家庭都可以看到,一个是古兰经,一个是哈菲兹的诗集。

设拉子市中心还有一座闹中取静、低调不为人知的摄政王瓦基尔清真寺,它在游客眼中不是很有名,但礼拜大厅的 48 个螺纹石柱和拱形穹顶极有韵律感,特别适合环境人像摄影。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7)

设拉子

最终,就以本次伊朗之行最期待的一处场景结束这次紧凑而圆满的波斯之行。这次行程原先安排在 9 月,但后来通过查询攻略,设拉子的粉红清真寺最佳拍摄时间是每年冬至前后,因为太阳此时高度角最低,投在花窗上的影子内探最长,所以可以说,这次旅行全为了这张照片而调整到 12 月。并且不仅仅是粉红清真寺,先前的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等一众景点都适合在冬天前往摄影。可见在很多时候,旅行和摄影的确是在目的地上密不可分却又在最佳时间上各有特色的两种爱好。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8)

礼拜大厅

几天的实地行程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伊朗的传统建筑大都是对称的布局,并且室内的装饰往往比室外精彩许多。因此一支超广角镜头是伊朗旅行和建筑摄影必备的。此外,室内光线通常较为昏暗,需要很好的高感光度表现,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全画幅数码单反或微单相机是最好的选择。

古建月洞门摄影作品(旅行建筑摄影作品欣赏)(9)

世界级网红景点—伊朗设拉子莫克清真寺

短短 6 天的伊朗摄影之旅只能说是管中窥豹,但却已经非常震撼人心。不仅仅是华美的建筑永远地留在了照片上,伊朗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来拜访这个满满艺术气息的文明古国,去继续探索和记录那些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

*原文刊载于2020年第4期《中国摄影家》杂志,原文标题《波斯魅影》,文并摄影/李睿。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编辑|郑家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