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1)

文学评论|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兼论胶东散文的气象与格局

作者 崔洪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之间的对话不仅架设了我们美好友谊的桥梁,而且成为我散文创作的遵循融会贯通到我每一篇文章中。红军会长给我打开了一扇散文的窗,胶东散文为我打开了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阔天空。

——题记

胶东散文今年以来有几件事情一直占着热搜和今日头条的显要位置,这是胶东散文的盛事,也是全体胶东散文创作者和爱好者的喜事。我有幸作为胶东散文创作群体中的一员,也持续关注着这些事在胶东散文创作群体,文学爱好者和评论界激荡起的如黄海的潮涌和云卷的浪花。“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我不知道用宋昱的这首《樟亭观涛》是否能够表达胶东散文所呈现的气象和格局,但至少真实传达了我内心对胶东散文的一种独特感受。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2)

今年初,胶东散文创作家团队异军突起,以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积极参加了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的征文大赛,刘玉涛、姜宏芬、冯爱霞、刘文霞、曲永辉等一批胶东散文实力派作者参与踊跃,他们的作品通过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创作视角,丰富的创作元素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回应了青未了散文奖的创作主题,最终经过初审,网络投票,特邀专家评审,部分参赛作品从近万篇征文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网络人气奖,胶东散文创作基地也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短短数周时间,胶东散文壹点号的粉丝量飙升到3.9万多,胶东散文微众平台、黄海散文、胶东散文壹点号推送的散文引起广泛关注和业界好评。特别是胶散平台推出的“大散文”和“付费阅读”文章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散文创作者和散文爱好者中引发了持续热议。“胶东散文”成为散文界一个品牌,“胶东散文”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跨地域,跨领域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金融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公职人员、旅居海外学者等纷纷加入到胶东散文创作家团队,胶东散文这个平台不仅实现了创作—发表—分享—阅读—出版从电子期刊到纸质出版的跨界融合,也圆了无数人向往散文,创作散文,分享创作的喜悦和快乐的梦想。“梦想总是要有的,一旦实现呢!”很多人做梦也想不到胶散平台,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引领散文创作气象的一个融媒体平台,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展现自信,抒写人生传奇,抒发澎湃激情的广阔舞台。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

我与胶散有着很深的缘分。最早是在2020年,我从任职两年的海阳徐家店回到省城后,一直寄情于那片山海而忘他不得,加之自己早年曾在烟台求学,所以关于胶东、烟台、海阳的话题既容易沉淀,也容易聚焦,更容易发散,我沉浸在对那片热土的思念和回味中寻觅着自己精神的栖息地和灵魂的大草原。那段时间,我有幸认识了山东散文学会副会长、胶东散文总编焦红军先生,是他把我领进了胶散和黄散的大门。“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与红军会长的交流中,我深为他的智慧、善良、包容和博学所折服,关于散文创作,我们通过微信、语音有过无数生动的交流和对话,他对于我对散文创作表现出来的那份虔诚和敬畏充满敬意,他鼓励我,指导我在散文创作上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质,不断通过殷殷的教诲和嘱托激发着我创作的动能和灵感。我们之间的对话不仅架设了我们美好友谊的桥梁,而且成为我散文创作的遵循融会贯通到我每一篇文章中。红军会长给我打开了一扇散文的窗,胶东散文为我打开了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阔天空。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3)

“高处不胜寒”,散文的创作越到高处和深处你越会感觉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侥幸可以让你欣赏和享受到散文“面朝大海”的那份优雅和从容,需要你真得怀了无限的敬畏投入思考,投入思辨,投入观察,有时为了一个哪怕很精微的细节也需要你在路边对了一束花、一株草,甚或海边洪波涌起的岸边,一只螳螂紧紧攀附在一块礁石上,也需要你放低了身段俯下去,听一听她们来自自然的那种呼吸,散文需要的是你有这样的定力和纯粹。

在红军会长的指点下,我不断在散文创作的路上左冲右突,有时月迷津渡,有时柳暗花明,有时山重水复,有时峰回路转,在创作中,我越来越进入到散文创作的一种忘我和无我,我为了散文创作的初心而留恋忘返。《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正式出版,我在2021年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2022年我加入了山东省写作学会。创作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可辩。我先后创作了近400篇散文,其中《济南的桥》获得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散文创作也在我步入天命之年后燃烧自己能量和激情的火焰。

在邂逅胶东散文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从平台受益匪浅,对平台的发展和推送的文章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并也有幸成为胶散开设的“大散文”专栏的践行者。我感受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胶东散文对“散文”二字本真的那份坚守和信仰。说起散文,其实在我们老祖宗那里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最早《易经》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到《庄子.秋水》的洒脱无忌,从屈原《离骚》的忧国忧民到司马迁《史记》的综合捭阖,从唐诗的天籁发展到宋词的观致,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筑起的文坛气象和高峰,其实都是都是文学“本真”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胶东散文之所以在散文创作领域独树一枝,最根本的是对散文“本真”的信仰和守候,这是散文创作的灯塔和航标。

二是胶东散文对于散文的“叙事”有着与众不同的实践标准。首先来说,散文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便是写景散文,也是风物的另一种叙事。很少有精美的散文单纯写景能够打动人和恒久传承的。我们最熟悉的《天山景物记》《长江三日》等耳熟能详的名篇,其实都是在风物中对人文情怀的深层展开,这也是这些散文的最动人之处。自媒体和融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对散文的这种叙事已经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是在文字的精雕细琢,更重要的是以文字为媒介,以叙事为载体的烟火气息。这种烟火气息需要你对历史,对文化,对时代,对自己亲历,对身边人和事深邃思考的植入,不是流水账,流水账样式的文章在泛滥的各种公众号和自媒体上不少,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是散文,就是单纯的叙事。而胶东散文恰恰跳出了这样的窠臼,在叙事上不仅打动人,而且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4)

三是胶东散文的跨地域性和包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胶散群体。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诗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的不仅是创作元素和内容的源头问题,更是创作团队和创作群体的来源问题。我们还经常形容一件事情说“蛋糕就这么大,这些人分着吃,人越多分得越少”,在这种思维下,一个蛋糕可能就会固化为一个很小的利益群体。但换个角度,“我们都来做这个蛋糕,你添一点,我添一点,这个蛋糕就越做越大。”具体到散文创作也是这样,在现在的散文界,存在着不少这样的固化团体,排他,最后就是很少人很小圈自嗨,最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胶东散文所具有的跨地域性和包容性让无数怀揣着散文梦想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就如我前面说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来自大地和泥土,来自乡野和城市的亲切文字和发散叙事成为胶东散文的汩汩清流,源源不断,源源不竭。而且胶散平台对所有参与者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只要你能写,你写就是。”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平台推送的散文崭新的叙事和面孔。很短的时间内,胶东散文壹点号粉丝量到了3.9万就很能说明问题,好多粉丝不仅是胶东散文的品鉴者,更是胶东散文创作群体的生力军,这才是胶东散文生生不息的泉源。

四是胶东散文越来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异质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辨识度。“辨识度”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出现时间不长的一个词,但含义非常丰富,说得直白了就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那个弄潮儿,一眼就能辨识出来。胶东散文创作群体创作的散文作品越来越表现出这种迥异的气质和特征。单伟关于大美新疆的描绘,玉涛关于龙口地域文化的表达,刘文霞关于芙蓉树下女孩的情感抒写,曙光关于大明湖和海阳的精细刻画,等等,我不好一一列举,每篇都会让人发现惊喜,每篇都会给人曲径通幽的阅读体验,这种独特性和辨识度成为胶东散文的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实从红军会长最早主办的《昆嵛》期刊所取和所发的文章已经确立了胶东散文的这种异质性。这种特征在《当代散文》壹点号的文章中也有明显的呈现,二者有其曲同工之妙。

五是胶东散文菜单式点评成为无数散文创作者遵循的指南。这也可以说是胶东散文的一种探索和独创。什么事情都要有规范和标准,散文创作亦然,你再形散神散,散文创作的一些规律还是要遵循的。因为散文创作不是无水之源和无根之木,不是发牢骚和宣泄情绪,不是信口开河,虽然提倡创作过程和体验自由,但不是自由放任。因此,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就决定了散文的气象和格局。胶东散文的气象和格局就是星辰大海,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真实生活的抒情表达。每个人通过文字表达之后都希望听听别人怎么评价,从这种评价中自己能够汲取什么样的养分,这是很多散文创作者很关心关注的。很多创作时间不长的作者,很少奢望通过召开研讨会为自己的作品树名,就是听或者看别人的评价,他们也是忐忑不安的,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从这一点上说,胶东散文的创作者真的非常感激红军先生,他对每一篇文章的点评都是用心用情的,都是精准精细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一点一滴的点评荟萃成气势恢宏的评论经典,成为胶东散文群体共同的创作理念。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5)

六是胶东散文对于我们一些共同处境的思考和人文关怀成就了胶东散文的独树一帜。我们应当相信人性和人心的初心都是善意、包容、博爱的,都是把自私的门第关起来,很多时候是利他和阔达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瓦尔登湖》《人类群星闪耀时》《优山美地》都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照和关怀,所以成为不朽和永恒。我们应当相信文字所具有的这种永恒魅力同样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和希望达到的一种格局。我读过不少的文章,感觉就是怨妇情愁、牢骚满腹、小我陶醉、自说自话、自言自语,看过后很难留下什么印象。可喜的胶东散文不是这样,胶东散文从每一篇文章的遴选首先是考虑到这篇文章带给读者共同、共通、共有、共享的叙事和情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提纯,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有一种哲学的思辨,能触动到每个人内心的深处。我对胶东散文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情怀和特质尤为欣赏。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这样类比化用过人生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是这么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实放到胶东散文上,也是蛮适用的。我一直对红军会长心存感恩和钦敬,他的《马钰传》其实就是他坚忍不拔的一种人生写真,他曾经在体制内工作过,如果安于现状,也许会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有着风光的未来,但他选择了胶东散文,选择了他最爱的文学和评论,因为他相信他的选择是一种基于忠诚自己和忠于良心的选择,他深信王国维提的这三种境界,如果始终不渝的坚持操守,是一定能够达到的。最近,他组织的“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和大散文写作研讨会”采风活动我虽然没有参加,但一直关注着活动的进展和后期推出的创作者心得。“山东省写作学会烟台华鼎写作基地”“山东省写作学会龙口写作基地”两个基地挂牌,山东写作学会王景科、会长韩品玉等都亲赴现场传经送宝,成为胶东散文创作的盛事。这也是红军会长对于王国维说的成大事业三种境界的一个力行,为人敬重和叹服。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6)

最后,我还是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来结束这篇文章,“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两句诗的气象和格局让人充满了踔厉不怠,只争朝夕的力量,我在好几篇文章中都引用过,用在我深爱的胶东散文中感觉也很妥帖。胶东散文已经具备了星辰大海的气象和格局,那每一簇群星,每一片翻卷的浪潮,都是最美的风景,如果你笃定了自己的信念,那一切都会是你自己、别人,还有这个世界美好共处的优美叙事,如果你愿意,自然也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和归宿。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7)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8)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是什么歌?我指着大海的方向(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