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1)

无论是《星际迷航》、《地心引力》还是最新的《银河护卫队》和《星际穿越》,都是站在无数前辈的肩膀上,才臻于今日的高度。依据概念开创性、文化影响力、特效成就、影史地位以及题材的代表性,我们选出太空电影的12座里程碑。

自因陋就简的草创年代起航,经过这12次强力助推,太空电影才进化成包罗万象的斑斓样式。这12部里程碑之作,也恰恰反映出太空电影的各种形态,有天马行空的无羁幻想,有紧贴现实的科学指南,有将高科技信手拈来作视听原料,也有把探索精神贯彻到一丝不苟,有热闹火爆的特效爆米花,也有幽闭清冷的黑暗沉思录,其中为数不少改编自知名科幻原著,证明太空电影总在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养料。那些富有创见和开创精神的电影人,如同人类历史上的征空先驱一样,一次次在荆棘遍布的领域开辟出新的疆土,留下无尽的灵感和赞叹。

第一部太空电影

《月球旅行记》被公推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在当时缔造的文化影响丝毫不亚于《阿凡达》等巨片之于当下。该片是电影先驱梅里爱集大成之作,借助了他独创的淡入淡出、多重曝光等电影特技,片长达到前所未有的16分钟,花费在当时惊人的一万法郎,耗时三个月拍成。

片中通过机关操作的高度活动的场景,月球人的奇诡服装,均耗资不菲。太空炮弹击中月球人脸的镜头,是已知最早的定格动画,带着超现实主义的趣味。《月球旅行记》奠定了科幻冒险片的大量经典元素,诸如讽刺闹剧的基调,愚蠢笨拙的科学家,拟人的月球脸孔,对物理定律的无视,这些原创概念被改头换面之后,一直沿用到如今的科幻电影。

该片推出时,电影诞生不过短短七年,观众此前所见的“电影”,都是场景单一、没有完整叙事的片段,甚至不需要编剧这个工种。梅里爱根据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月球第一人》两部小说为蓝本,创造出丰富曲折、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除了奇观视效,也依赖情节紧扣人心。

虽然仍在舞台上拍摄,但在细节上达到极致,有些场景做出了逼真的透视效果。他还通过手绘推出了该片的彩色版,要知道彩色电影大规模流行是将近半个世纪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原著具有丰富的科学描述,诸如计算从地球发射炮弹登月所需的初速度,炮弹的材料,炮管的规格等等。而梅里爱彻底剔除了这些细节,直接呈现一群有模有样的科学家钻进巨型炮弹,发射升空,精确登陆。

也许这是《月球旅行记》作为首部科幻电影最大的价值,它把需要一定知识储备和理性思维才能投入的科幻作品,普及为没有受过科学熏陶的普通观众也能欣赏的草根艺术,充满童心和幽默,毫无门槛和架子,满足了每个人仰望星空时浮现的好奇心。

谁受过它的影响:所有科幻电影

2..《2001:太空漫游》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2)

媲美阿波罗计划

400万年前,一块神秘黑石的出现,启发猿人的智慧大幅度跃进。公元2001年,黑石又指引人类升入太空,与智慧生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作为一部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高度忠实于现实物理法则,并对3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做出全方位的想象,大到智能电脑的无孔不入,太空站的内饰,飞船航行的静寂无声,小到位数更多的电话、信用卡的广泛使用、语音识别功能,甚至能找到iPad的原型。

除了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库布里克还聘请多位专家顾问,不惜工本力求尽善尽美,比如为了拍摄在环形飞船上绕圈跑的镜头,专门打造一个巨大的旋转轮道,至今仍是为了单个场景耗资不菲的典范。

《2001:太空漫游》被后世称道最多的,是库布里克将对生命与智慧起源的哲学探索完美无瑕地融于诸多硬科幻概念当中。它优雅、睿智且深邃,与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大异其趣。影片仅有的通俗情节,是宇航员与“发现”号上的智能电脑哈尔斗智斗勇的段落,拍出了令人倒吸冷气的战栗,被之后的无数太空惊悚片所效仿或戏拟。

影片结尾高度开放,而冥冥中主宰一切的智能生命也自始至终没有现身。事实上,库布里克曾经试图创造切实的外星人形象,但当时的特效水平无法支撑而放弃。然而,虚无的留白,比起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体,更具冲击力。

库布里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幻时代,其采用微缩模型的拍摄方法成为CGI时代前大部分科幻片的标配。而库布里克甚至因《2001:太空漫游》过于逼真的宇宙视效,被不少人认为一手导演了1972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阿姆斯特朗根本没有真正登上月球,一切只不过是电影。当然这样的揣测有点不着边际,但《2001:太空漫游》的超前与宏大足可媲美阿波罗计划,它是每一部后来的科幻片仰望的对象。

谁受过它的影响:所有硬科幻电影

3.《星球大战》

太空史诗交响乐

《星球大战》可说是生逢其时,70年代占据好莱坞的仍是粗粝的现实主义风格,为数不多的科幻电影多走悲观厌世和恐惧反思路线。卢卡斯书写了一个神话与英雄的传奇故事,横空出世,让观众在如痴如醉中,与充满愤怒和颓废的70年代诀别,好莱坞从此跨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纪元。

时至今日审视这个故事,依然令人兴奋不已。邪恶残暴的银河帝国、年轻无畏的勇士游侠,身怀绝技的长者,勇敢美艳的公主,举止逗趣的机器仆从,形态各异的外星怪兽,呼啸的飞船,恢弘的死星,故事横跨沙漠、冰川、森林、沼泽、蛮荒之所和未来都市,正义与邪恶一次次展开较量,奇观迭出,喧哗热闹,完美地满足了一代代观众对太空文明的想象。

《星球大战》的美术设计、道具布景、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每一项都足以引领时代。为还原剧本中天马行空的桥段,卢卡斯成立了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自己开创了整个电影特效行业,一举改变了全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飞船鏖战、激光四射、光剑比武、死星爆破等视觉特效层出不穷。

拍摄压轴的空战大戏时,剧组首创电脑控制摄像机轨迹的技术,片中还用到了数量空前的蓝幕合成影像。此外约翰•威廉姆斯所作的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随着该片大红大紫,此后的史诗片一蜂窝青睐起交响乐。

《星球大战》启发了好莱坞,让他们发掘了新时代大制作的秘密公式,那就是奇观式的视听效果,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剧情设置,配以美国传统保守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这仍是绝大多数好莱坞巨片赖以吸金的固定搭配。《星球大战》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而且对整个美国和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怪里根总统要用“星球大战”为自己的战略防御倡议命名。

谁受过它的影响:所有爆米花商业大片

4.《第三类接触》

让UFO变得流行

1977年,《第三类接触》与《星球大战》一齐掀起太空科幻片的热潮。与后者不同的是,这部斯氏经典没有五彩斑斓的太空激战和奇形怪状的超级武器,它以二战后沸沸扬扬的UFO劫持事件为话题,牵出一段人类与外星人充满和平与善意的邂逅。

影片采取多线平行的结构,单身母亲吉莉安的孩子被外星人所吸引,在一个深夜被劫走;电工罗伊被飞碟发出的光线烧伤后,脑中回荡奇怪的幻觉和神秘音符,并开始狂热地寻找外星人;与此同时,一支法美联合科学小组在世界各地寻找遗失的船只、飞机,并解读出外星人留下的线索;他们最终汇集在外星人的指定地点,见证巨型飞船的降落与被绑架人类的回归。

影片情节直白,没有什么正邪冲突,但张力极强。主创详实参考了大量科学报告和都市传说的内容,将第三类接触拍得神秘骇人,详细表现其留下的后遗症,身体的奇异反应,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与恐惧。两名科学家走南访北、巨细无遗的调查,有着猎奇式科教片般的以假乱真,又不乏悬疑片的引人入胜。

前两幕故事中,对于外星生命见首不见尾的表现手法,也继承了斯皮尔伯格拍摄《大白鲨》的技巧,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想象。片中最标志性的是高潮部分,科研人员与外星生命取得了沟通,采用的是宇宙共通的艺术形式——音乐。当外星飞船从小山背后缓缓洞现,时间仿佛凝固,每个人都抬头仰望,场面犹如一种庄严的朝圣仪式。

双方的对话从生疏到熟练,最后共同演奏出一首气势不凡的交响乐。该片的UFO劫持事件以文明的交融和平作结,但自它之后的同题材电影,却未必都把外星人描写得这般友善。在它之后,UFO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谁受过它的影响:《劫持》《牛仔与外星人》《世界大战》《第四类接触》《V星入侵》《泰星来客》

5.《星际旅行》

曲速引擎 虫洞效应 文明起源

曲速引擎、虫洞理论、超光速旅行,都是现实中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但大多数人对这些名词的了解,却是源于《星际旅行》。进取号的船员便是通过压缩时空,航行在浩瀚的宇宙空间。

尽管这些概念已通过原版电视剧尽人皆知,但置景简陋的电视剧内容与形式严重脱节,直到投资3500万的剧场版才大有改观。摄影棚的味道淡化,舰桥光明鲜亮,平滑的显示界面和控制面板,今天看来依然高科技感十足。舱内四百多船员集体亮相,舱外对整艘飞船长达五分钟的滑轨巡礼,令人无法不相信进取号的真实存在。

大银幕上的曲速航行激动人心,飞船跃入超空间,拖出炫目的残影,进取号穿越蓝色星云,种种奇象接踵而至,令人体验宇宙的浩然深邃和神秘诡异。虽有胶片拼接、模型投影的痕迹,但论画面的瑰丽奇绝、恢弘壮观,甚至胜出同期的《星球大战》一筹。

不像它的那些续集,《星际旅行》首部曲最能继承原版的探索精神。一团硕大无朋、无坚不摧的高能离子云,逐渐紧逼威胁地球的安全,进取者号的船员数次试探交锋后,发现所要面对的竟是三百年前太空总署发射的航海家六号探测器。这一令人哑然失笑的真相,充满了想象力与合理性,航海家六号被一个机械文明接收并改造后,重新送往地球。

在归程中,它积累了大量知识,进化出了自我意识,并迫切希望面见自己的创造者。正如人类将《圣经》和《物种起源》奉为典籍,正如每个孩子都会追问自己的来源,《星际旅行》反映的是所有智慧生物都孜孜探寻的话题:生命起源。自此之后,无数科幻电影都致力于探讨这一重要命题。

谁受过它的影响:《星际之门》《第五元素》《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火星任务》《普罗米修斯》《生命之树》

6.《异形》

聆听太空里的尖叫

《异形》成了一代观影人集体的银幕噩梦,其巨大的成功,在之后几十年内催生出多部续集、前传和外传。但没有一部能像首部曲,用单纯的恐怖来俘获观众,即使在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手脚冰凉,掩面破胆,尖叫连连。70年代末正值冷战时期,处于核恐惧笼罩下的人们,犹如群体幽闭恐惧症患者。

《异形》点中了当时观众的恐惧死穴。电影开篇的六分钟便奠定了阴森的基调,没有人物和情节,冷静的镜头从浩瀚的宇宙空间,推到大量金属墙壁和管线搭建出的狭长空旷的飞船内景,画面笼罩在孤寂压抑的气氛中。从头至尾,这种绝望情绪一直弥漫在画面中,幽闭空间恐惧症在外太空千百倍爆发。正如海报标语所言——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到你的尖叫。

异形从寄生虫攻击,到母体成形,经历了多次危机建立和解除的反复,牵引着船员和观众情绪波动,也“科普”了异形的生命进程。影片对成年异形神出鬼没、始终难窥全貌的处理手法,颇得《大白鲨》的精髓,增加了悬念效果。

客观来看,异形对人类的捕猎,并不怀有任何敌意,只是出自生存的本能,反倒是工程师艾什一角更接近戏剧中的反派,这个类人机器人是军方的秘密代表,意图捕捉并研究异形,是他不漏痕迹地推波助澜,最终促成了异形被带上飞船,大行杀戮。影片向观众揭示,比起凶猛强大的异星怪兽的追猎,真正的恐惧来自不设防的内心,来自人性的软弱,来自于孤独处境下的无助,来自于面对未知时的彷徨绝望。

谁受过它的影响:《异形2、3、4》《深空失忆》《黑洞表面》《星际传奇》《火星幽灵》《毁灭战士》

7.《太空先锋》

像宇航员一样无畏

菲利普•考夫曼改编汤姆•沃尔夫所著的同名小说,运用大量模型布景和特殊效果,拍出这部规格恢弘的航空史诗《太空先锋》。影片以上世纪50-60年代的美苏冷战为背景,集中描绘了第一批美国航天员的诞生历程。故事主角均有真人做原型,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出的七名宇航员,在经过严苛的训练后,相继完成数次太空任务,成为举国英雄,成功地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跟其他太空电影相比,本片的看点并不是广漠的宇宙,而在于表现一群雄心壮志的宇航员如何努力适应太空环境的训练。沃尔夫为创作小说,曾花大量时间考证这七名主角宇航员的日常生活,所以高度忠于小说的电影亦可作为一部精准详实的纪录片来欣赏。剧组采用大量模型还原冷战初期的各色飞行器,并穿插了不少纪录片段,一切细节皆有据可依。

影片将美国政府和宇航员用两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好莱坞主旋律和讽刺剧的风格并存。在描写美国政府时,趋向滑稽漫画,突出政客和媒体的好大喜功、虚伪寡情,航天机构对待航天员的不人道。而在刻画航天员时更趋客观写实,采用英雄主义的基调,颂扬他们独行侠式的豪迈气概,互相间亲密无间的合作精神。

这群勇者有时像孩子一样争强好胜,开各种烂俗的玩笑,对着画报上的猩猩自嘲一番,关键时刻毫不含糊,像真正的男人无畏地承担起一切挑战,他们不是爆米花电影里的粗线条英雄,更像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片名直译是《真材实料》(the right stuff),指宇航员互相认可的一种无所畏惧的特质,通过影片描述的航天之路,他们完整地诠释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男人质地。

谁受过它的影响:《阿波罗13号》《从地球到月球》《月之阴影》《太空牛仔》《地心引力》《火星任务》《星际穿越》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3)

8.《太空炮弹》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4)

恶搞无罪

70年代末至80年代,太空电影层出不穷,鱼龙混杂,几近泛滥。按照好莱坞的惯例,必然会有一部嘲讽之作问世。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恶搞大师梅尔•布鲁克斯,他自导自演的《太空炮弹》,以最著名的太空歌剧《星球大战》系列为戏仿对象,将电影情节、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摄影手法,特技效果,甚至海报、字幕等等,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开涮。对当时的星战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嘲弄,让星战迷生出心有灵犀又哭笑不得的独特感受。

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剥削自《星球大战》,主角孤星船长集合了天行者卢克、韩•索罗的性格特征,装束上又借鉴了印第安纳•琼斯;公主一角酷似莱亚,留一样的发型,却解构为一副耳机;反派黑头盔调侃黑武士,摘下头盔露出真容,令人捧腹;其他包括尤达大师、机器人C3P0、贾巴、楚巴卡等,无一幸免。片名所指的太空球当然是调侃死星,上面居然有百货商场、动物园和马戏团,影片极尽离奇之手段来讽刺其体积之大。

其他包括《异形》《人猿星球》《星际迷航》《2001:太空漫游》动画片《变形金刚》,甚至《绿野仙踪》和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都遭到了影片的无情嘲弄。除了拿名片开涮,《太空炮弹》的常规喜剧造诣也相当不俗,巧妙而露骨的屎尿屁笑料,演员吹胡子瞪眼、狂秀智商下限的表演方式,以及布鲁克斯拿手的打破第四堵墙,集中体现了这位恶搞巨匠创作巅峰期的才华。该片反映了好莱坞戏谑类型片的深远魅力,影响了许多鬼马风的太空歌剧电影,包括戏谑《星际迷航》的《惊爆银河系》。

谁受过它的影响:《惊爆银河系》《银河系漫游指南》《进化危机》《51号星球》《火星人玩转地球》《保罗》《钢铁苍穹》《逃离地球》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5)

9《超时空接触》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6)

当科学遭遇宗教

《超时空接触》虚构了一次人类接触地外文明的奇特经历,不像好莱坞通常的商业科幻片,虽耗资不菲,特效出众,但绝非炫耀视听效果的爆米花。片中科学的成分远大于幻想,即使幻想元素也都建立在现有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每一处科学概念的阐述,不但细微而且合情合理,推动剧情无可替代。

这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影片的小说原著者、已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影片充分运用各种富于象征性的画面,表现出极高的科学素养。开篇气势恢宏的三分钟长镜头模拟了无线电信号的旅程;按照外星人图纸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过程,是对人类受精孕育新生命的一种比喻。

科学与宗教,哪个更接近世界的真相?本片找到了这两个争锋相对的世界观之间的交集,展现出丰富的娱乐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轨迹。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克服重重挫折一圆太空梦,与“父亲”重聚以及意味深长的演说,均令人难以忘怀。

遗憾的是,这部科幻杰作在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只是在小规模的人群中获得上佳的口碑。客观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好奇精神,没有对人类灵魂的价值、对人类身处的世界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恐怕很难与影片产生真正的共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超时空接触》越来越作为一部影史经典被科幻迷友铭记、讨论、解读。

它不朽的价值,就像影片结尾伊莉抓起的那把沙一样,终将会在阳光下闪耀出金光。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无数这样细小的尘埃,每一颗都可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无穷的奥秘。

谁受过它的影响:《K星异客》《深海圆疑》《月球》《死亡幻觉》《阿凡达》《星际穿越》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7)

10.《地心引力》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8)

剥离一切意义的奇观

《地心引力》充满了实验性。故事高度凝练,开篇不到10分钟,所有矛盾都已摆上台面,全片就是一男一女两个宇航员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逃生,后半段甚至演化成女主角单人脱险。影片又企图在闯关式的结构中埋藏深刻的隐喻,譬如连接太空站的绳索与人的脐带,从海水走向陆地代表的生命演化,唤起无限的思考。

全片超过60%采用CGI技术制作,唯一真实的只有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的脸,它用动画片的手法和样式拍摄真人电影,对长镜头的使用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尤其是开场惊艳无比的17分钟。长镜头更完美地模拟了人眼主观视觉的经验,使得这部后期转制3D的影片,品质远胜许多原生3D。

而另一方面,《地心引力》又高度复古。对于没有上过太空的观众,观看《地心引力》是最接近亲身遨游太空的经验,没有各种华丽的科幻元素提醒你这是电影,只有纯粹的高度基于现实打造的宇航景观。它将电影带回到100多年前诞生初期的本质,你可以完全抛开一切——悬念的铺设,演员的表演,故事背后的思考空间等等,专注于一场剥离了任何外在意义的奇观。

它把观众带入虚构的时空,激发出最逼真的心理反应。每一次碎片来袭、绳索断裂、氧气耗尽,都令人目不转睛、手心捏汗、肌肉紧绷、呼吸暂停。返璞归真,最简单原始,也最能叩动人心。《地心引力》代表了纯技术的胜利,而技术,一直是助推科幻电影的最强劲引擎。

谁将受到它的影响:拭目以待吧

十部震撼太空电影(10部里程碑式的太空电影)(9)

11 《星际穿越》

这是新的里程碑。看过都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