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取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指一种客观规律,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企业中的“道”,从管理来说,这个“道”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目标。《道德经》五千言,通篇讲“道”。明了“道”的含义和基本思想,就可以运用老子智慧解决现代企业管理核心问题。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1)


《道德经》中对于管理将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摘自《老子·道经·第十七章》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2)


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呢?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高的等级就是员工知道他的存在,稍微差一点的管理者是员工知道尊重他,赞颂他。在稍微差一点的管理者,就是员工害怕他,最低等的就是员工很多都会辱骂他。

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家以及企业高管会因为自己下属员工惧怕他,而沾沾自喜,感觉员工们都怕他,证明他的管理方式很厉害,殊不知有多少员工在背后骂他,这其实就是不会管理,以及没有文化的表现。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3)


《道德经》中最为重要的智慧之一便是“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给企业家们指出了提升自己思考维度的三重境界,即善利、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提升自己领导力需要七项内容的修炼,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4)


水擅长于通利天下万物,与天下万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水不但存身于江河湖海,亦存身于金木火土四行之中,存身于万物的孔隙之中,水可以影响万物,调动万物,是因为水与万物是一体的,这是水可以通利万物的根本原因。水与万物同生同灭,共存共荣,与天下万物的利益是一致的,没有私利。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说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所以能如此长久,是因为它并不是自己让自己生存的长久,而是生生不息的万物才构成了它的长久。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是因为万物构成了它。因此,天地就是供万物生灭的空间和平台。天地没有私心,不会关注万物中那一个的生死,也不会关注自己的生死。天地没有私利。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5)


人类所有的组织都是一个平台,包括政府、公司、机构。各种资源呈现于平台之上,任由天下人去组合利用,企业家通利万物的能力大小,决定企业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平台的高低。


道德经中的六种智慧是什么(道德经中的四种管理境界以及智慧)(6)


《企业传承领袖班》由品誉集团、品道书院精心打造,致力研修优秀传统文化,邀请家文化研究学者康华兰老师主讲,带领企业家们从浩瀚的智慧海洋中找寻关于企业传承的核心密码,帮助企业家实现家族传承、企业传承、财富传承,成就百年基业的终极目标。品道书院《企业传承领袖班》邀您拨冗莅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