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

本条微信内容为“南京同城会”(微信ID:njtongchenghui)原创内容,

咱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读音,作为南京,有必要科普一下,以下这17个一读就错的南京地名,你曾错了几个?

訾营、郄坊、莘庄、埒草埂、盋山、

笪桥、巽离村、蓁巷、壒里、

篻郎头、繖山、磙桥村、

昝庙.....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2)

俗话说,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

但是南京地名中的生僻字

想使用这个办法还不太容易

反正会长用这个办法没对几个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3)

蓁巷(zhēn xiàng)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4)

南京的蓁巷在东南大学四牌楼小区对面,“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清代时,南京城北较为荒芜,那时的蓁巷就是荆棘丛生的荒地。

盋山(bō shān)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5)

说起这个地方,很多南京人都应该知道,盋山其实就在清凉山公园南,虎踞北路东侧、乌龙潭公园的西侧,这是一个海拔仅45.3米的小山,叫做山,也真是很迷你的样子,不过它的历史倒是很悠久,据说古时候有一种陶器,外形像盆,却比较小,专门用来盛饭,被称为“盋”,盋山的外形正像一只盋。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6)

在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觉得“盋”字太生僻,改为“博”山,不过民间又俗称它为“钵山”,“菠萝山”,不过,后来“盋山”还是沿用下来了,清代文人顾云曾特地为此山撰写过一本《盋山志》。

訾(zǐ)营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7)

这也是个村名,在六合横梁。据称,清道光年间,一个姓訾的家族从徽州迁到这里定居,村子就叫“訾营”,从记者经历的情况来看,是确实没看到过“訾”这个姓,非常少见。

昝庙(zǎn miào)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8)

江宁陶吴有一个村子叫“昝缪”,得名于古时当地两个大家族昝姓和缪姓。昝这个姓在南京也不多,后来“昝缪”也写成了“昝庙”,据资料显示,当地发现过古文化遗迹,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了。

笪桥(dá qiáo)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9)

笪桥在建邺路南侧,评事街北端,笪桥是明代南京元宵灯市所在地,而笪桥的笪字,其实是一个姓,正确读音是“达”。

相传此桥是茅山第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以建桥人姓氏取名。在南京,除了笪桥,还有笪村,在溧水;笪家,也在溧水,笪家桥则在江宁,这些都跟笪氏家族有关的地名。

郄(qiè)坊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0)

位于汤山,因为郄氏定居得名。郄姓同样少见,读音为“qiè”(切)。

繖(sǎn)山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1)

栖霞山原来叫“繖山”,“繖”音同“伞”,sǎn,本来就是“伞”的古体字,因为栖霞山山势呈方形,“形团如伞”,也就是外形看着就像一把伞。

埓(liè)草埂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2)

“埓草埂”的埓(liè),音同“裂”,是矮墙、矮堤埂的意思。位于高淳阳江。

巽(xùn)离村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3)

巽(xùn)离村在栖霞八卦洲,xùn,音同“训”,是八卦村的卦名,这个村子就是以八卦的方位定村名的。

篻(piáo)郎头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4)

在江宁横溪,此村有一口水塘,塘边长满一种坚硬的竹子,这种竹子学名为“篻”,音“piáo”,村子因此被叫做“篻塘头”,后来讹传为“篻郎头”。

壒(ài)里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5)

位于江宁汤山,读ài,指村庄。

磙(gǔn)桥村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6)

这个字倒是可以字读半边,音“gǔn”(滚),地方在浦口星甸,是用石头做成的圆柱形器具,相传当地有过一座用石磙做成的桥。

饮马巷(yìn mǎ xiàng)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7)

饮马巷,正确的读音是“yìn mǎ xiàng”,这个地方在门西,“饮”是多音字,很多老南京人将“饮”读成第三声。其实不准确,这个字在用作喝水等意时,是读成第三声,而在作“给牲口喝水”的意思时,要读成第四声。

三省里(sān shěng lǐ)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8)

“三省里”,正确读音是“sān shěng lǐ”,在北京西路宁海路附近的一条小街,地方真的很难找,在北京西路上有一个小小的巷口,不仔细的话,确实很难找到。

大校场(dà jiào chǎng)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19)

“大校场”对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是一个常常出现在口头的地名,其正确读音是dà jiào chǎng。据悉,大校场最初是明代军队的校场,称为“教场”,后来衍生为“校场”,康熙南巡时在这里搞过阅兵,因此很明显这里的“校”正确读音是“jiào”。

丁解村(dīng xiè cūn)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20)

丁解村,正确读音是dīng xiè cūn,丁解村在江北,在南京气象学院,也就是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近。丁解村形成于清代末年,因为村中姓丁和姓解的人比较多而得名,所以推出这里的解应该读“xiè”。不过现在丁解村已经没有了,2001年被撤销并入江北村。

“解”这个姓不断多见,但有一个名人与南京很有缘,那就是明代永乐年间的文人解缙。

莘庄(shēn)

14个最难认的地名(盋山笪桥郄坊)(21)

像“莘莘学子”,估计大家都不太会读错,但是上海有个莘庄,确实读xīn,而南京仙鹤门附近的莘庄,却是读shēn,又是姓,据说是古代莘姓大户收租的田庄,这个莘字做姓,也不多见,它本身是个多音字。

别崇拜会长

会长也是靠拼音看完这些字

不得不感叹

南京真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老南京,由南京同城会原创/整编。转载请在文章头部完整标注以下信息,否则视为抄袭。

来源:南京同城会(njtongchenghui)

图片来源:微博、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