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信常用语(古人写信是这样式儿的)(1)

古代的信件也是需要保密的,也要封缄起来------用绳子捆住,并在绳子打结处或包裹封口处用泥或者漆封住,打上印信。《战国策·齐策》中有“书未发”一句。即书信未启封。封缄在秦汉时称“检署”,唐宋时称“封题”,近代称“信封”。

“缄”的意思

捆东西的绳子或者信的封口,都叫做“缄”。故“缄”也有信函的意思,缄札、缄素均指书信。李商隐《春雨》云:“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一缄 ”代指一封信。唐·贾岛《寄令孤绹相公》云:“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

从出土文物看来,秦汉时代有三种封信的方法:检封、函封与囊封。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检封

检封

封泥

说到这里,我们也提一下封泥。封泥又叫泥封。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札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

封泥起源于秦始皇的时代,当时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简,为了保密,上奏官员要将竹简捆好,并糊上泥团,再在泥上盖上自己的玺印,烤干后,奏章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封泥完好,确未被奸人私拆偷阅,才敲掉泥封壳御览。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后,纸帛盛行,封泥之制渐废。

古代封泥实物,一直迟至清代道光二十二年才被人们在四川发现,这批由吴荣光首先著录的汉代封泥,一开始竟被误认为“印范”。到了咸丰初年,刘喜海从西安获得一批汉代封泥,始正确地称之为“封泥”。

古人写信常用语(古人写信是这样式儿的)(2)

封蜡与火漆

与封泥相近的,是大约16世纪西方兴起的蜡封戳,对信封封口。也叫封蜡、火漆。那个时候还没有胶水,一个点燃的蜡烛被放倒在信封封口,让几滴蜡落在封口中间,在蜡油上盖上印信,这就是所谓的封印。 后来,人们用蜂蜡、虫胶、松脂等合成制造封蜡,再加入不同的颜色,尤其是红丝绒色般的蜡封,显得格外尊雅雍容。

火漆是由法国人鲁索在1626年左右发明,由焦油、辰砂和虫漆混合加热而成。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再选用合适图案的金属模子,打印在尚未凝固的火漆上,冷却后即可留下清晰图案。火漆通常的形式为火漆棒或火漆颗粒。 使用时, 将火漆棒切一小块置于小汤匙,加热融化后倒入在需要的信封口上,即可盖章。

看来,世界的奇巧,在于不同地域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做着相同的事。不过,这世上最考究与有爱的封缄,我认为,还是那首歌里唱的:Every day in a letter,seal with a kiss-----以吻封缄。

古人写信常用语(古人写信是这样式儿的)(3)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