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痛点以及相应的实践计划(如何找到持续行动的底层原因)(1)

​我发现人真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做一件事情,如果感觉进步明显,那么就会赶紧去做,一旦发现进步速度变慢或者感觉不到正向反馈,那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会不自主地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不能找出充实的理由或者让自己信服的原因,那我们就会立马停下正在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情之前看起来多么好,多么有意义。

比如早起这件事情,你可能听很多人在说,早起好呀,早起后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可以早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没有人打扰。于是你心动了,也试着早起,刚开始两天,感觉还不错,但过了一个星期,你会突然问自己,我这么早起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呀?起早贪黑的,待在被窝里面不更舒服吗?当你开始反问时,就要注意了,如果没有提前想好坚持的原因,那你好不容易想养成的习惯,可能就此终止了。

人类其实就是一种意义生物,凡事总会去问为什么,思考有什么意义?

特别是成年人学习这一块,特别容易中途放弃。因为既没有人强迫你学习,不学感觉也没什么损失。

但如果想要坚持学习,就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充实的理由,让自己在面对内心扣问的时候,能够让自己信服。

支撑我们行动的理由有很多种。找到让自己开始行动的理由,相对简单。比如你想看书,可能就是看了别人的书评,想要跑步,可能就是看了一个视频,感觉跑步很帅。

但是要找到一个理由,能够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说服自己继续前进,却很难。

因为激发我们开始行动的理由往往是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他人的建议,物质的刺激等,这些都经不起我们内心的不断追问。

只有找到真正想做这件事情的初心,也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底层的原因,我们的行动才不会动摇。

一旦我们找到行动的初心,就能够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因为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所以能够提高我们行动的积极性和意志力,一时的挫折困难也不会打断和绕乱我们前进的脚步。

那如何才能够找到我们做事的最初动机呢?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叫动机追问法。这个方法总共有四步。

第一步,罗列筛选。找一张纸,把你想做的事情的所有原因罗列出来,然后从中找出一个最让自己认同的原因。就拿我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我为什么想读书呢?我梳理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比如读一些故事人物传记,能够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读非虚构类的书籍,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第二个原因是我了解到原来可以靠读书赚钱,这个起源于我参加了一个读书变现训练营,里面讲到了读书不仅可以提升认知,而且如果我们把读过的书写成文章、书评稿或者制作成课程,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来赚钱。

在这两个原因中间,我觉得第二个原因,即读书可以赚钱,让我更有认同,是我更想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步,写明影响。即写出我们梳理出的原因对自己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也包括间接影响。比如当我认识到读书可以赚钱以后,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呢。直接影响是让我读书更加有目的性,以前读书就是拿本书随便翻看,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读书的快感,现在我可能会更有目的地去读书,读书效率更高了。间接影响是让我写出了很多篇文章,也拍了很多读书分享视频,读书产生出了眼见成果。

第三步,对影响进行评价,思考这个影响对自己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还是拿我读书这个事情来举例,我觉得影响肯定是正面的,因为它让我读书的效率更高,而且读书有了结果。

第四步,追问评价。也就是继续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第一个是他让我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掌控感和成就感。因为当我可以通过读书写出文章,拍出视频,我就会意识到,原来我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去做成一件事情,不需要外在的任务和压力,这种掌控感和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是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第二个是让自己感觉更有价值。因为我可以通过看书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特别是能够通过文章,视频甚至是课程帮别人解决一些困惑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了我的自我认同感。

你看,到最后,我为什么想要读书呢?说到底,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可以赚钱,而是我在内心深处认为读书是一件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是一件能够提升成就感,是一件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能够提升自我认同的一件事情。读书能够带来的这些内在感受,才是我想要持续读书的初心。

最后,希望你也可以通过这一简单的动机追问法,找到自己愿意长期坚持的事情的初心。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是钟生,每天和大家一起读书成长,明天见咯,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