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阅卷,有时候,总感觉沧桑的历史很是神秘,而又趣味无穷,就像今天的这个话题,笔者就以为,曹操修建铜雀台的目的,以及曹植所作的“铜雀台赋”都是和大乔二乔没有直接关系的,若非说有,只是音同,古代“桥”通“乔”罢了。不必因为《三国演义》里的虚构出来的相关情节来曲解了史实。

三国演义诸葛亮劝周瑜献二乔(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的铜雀台真是为了)(1)

其一,是时间上的不可能。公元210年,曹操横扫河北,击败当时最强大的对手袁绍,灭其残余,再北征乌桓,最终平定了北方。建都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后,大兴土木,在漳河河畔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位于三台中间,高十丈,南与金虎台、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以阁道式浮桥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台上住姬妾歌妓,实为曹操晚年间饮酒作乐的场所。建成后,曹操大宴群臣,觥筹交错,鼓乐喧天,歌舞拂地,曹操命其子曹丕登台作赋,有“飞间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之语。次子曹植,更是才思敏捷,捧命铺陈,写下《登台赋》,即《铜雀台赋》,狠狠夸赞了他老爹一回,个人感觉这个版本的更符合“赋”的行文规则和气势,以及曹植所作文章的用意:

三国演义诸葛亮劝周瑜献二乔(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的铜雀台真是为了)(2)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三国演义诸葛亮劝周瑜献二乔(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的铜雀台真是为了)(3)

而《三国演义》里引用《铜雀台赋》这一情节,目的是诸葛亮为了说服周瑜应战,故意将其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两句,改为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就有点不厚道了,偷换概念,本来人家说的是连接三座高台的两座长桥,好像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壮观;变成了儿女情长,要与东南(暗指东吴的地理位置)的两位美女相偎相依,朝夕相处,显然很可笑,一来大乔小乔出嫁时是公元199年,已近10年,曹操怎么会如此痴情啊?而且,赤壁之战的发生时间是在公元208年,很显然,这只是罗贯中为了情节需要,杜撰出来的语句和故事说辞。

三国演义诸葛亮劝周瑜献二乔(三国演义诸葛亮说的铜雀台真是为了)(4)

当然,无风不起浪,罗贯中的灵感也是有缘由的,记得唐朝杜牧有一首诗《赤壁》里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所嫁的郎君,一个是东吴当时国主孙权的哥哥,前国主孙策;一个是统领东吴水陆兵马的军事统帅周瑜,二乔的身份和地位都很显赫、特殊,可以说是东吴政权的象征,如果她们都被锁在铜雀台了,也就说明了东吴政权的垮灭。因此,这是不可能的。

小说里,罗贯中虚构出的这个故事,生动有力的塑造了诸葛亮能言善辩、运筹帷幄的形象,但是经不起推敲,一看了之,一笑了之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