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只是沧海一粒粟(苦海也皆为浮尘)(1)

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世间一切幻象,如果用“法眼”来看,一切都是空无,哪有什么好与坏,又有什么得与失。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并不是真正存在的痛苦深渊,而是我们永远逃不开的内心虚妄。

当我们由自己的“贪、嗔、痴”之妄念引领,而去追逐那些自认为很重要的幻象时,痛苦、深渊、苦海便应运而生。

正所谓世间本无苦海,只是自己难以挣脱欲念罢了。

《小窗幽记》之中说:烦恼之场,何种不有,以法眼照之,奚啻蝎蹈空花。

世间有种种烦恼,但是以佛家的法眼来看,只不过像蝎子攀附在虚幻的花上罢了。

“法眼”在佛家的中就是五眼之一,佛家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和天眼”看见的是事物的幻象,而“慧眼与法眼”洞见的是事物的本质,“佛眼”便是如来之眼,无事不知,无事不见,能够探听世界一切本源,而我们世俗之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过是肉眼去观察而已。

人生如梦只是沧海一粒粟(苦海也皆为浮尘)(2)

所以,世俗之中你看到的只是自己想让你看到的,无论痛苦或者快乐,只有以法眼观之,才能知其本源。

在清朝时期,北京城有一帮艺人,经常出去唱戏,其中一人本是满族贵族子弟,最初是在戏班客串,后来唱戏越来越精,大家就劝班主将他收纳在自己戏班之中,于是他从实习转正,成了“正式员工”。

但是没过一段时间,他家里面就传来消息,让他回去继承爵位家业,但是前提是需要退去自己戏子的身份,因为在古代戏子差人一等,戏子的身份对于家族是一种侮辱。

然而他听了却一切不以为然,更没有要放弃戏子身份来谋求世俗爵位的想法。

有人就特别不理解的问他:“唱戏的职业是低贱的,而家族的名声是荣耀的,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呢?”

他说:“我为自己戏子的身份感到自豪,并不觉得有什么卑贱,在戏里我可以扮作君王,也可以扮作将军大臣,我可以赢得众人喝彩。”

此时别人又对他说:“但这一切都是戏场上扮演出来的呀,还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真实呢。”

而这个人便笑着说:“你以为世俗爵位是真的荣耀吗,或许我还没有来得及享用,第二天就失去了。”

世俗的真未必是真,戏场上的假也未必是假,人生真真假假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人生如梦只是沧海一粒粟(苦海也皆为浮尘)(3)

二、

你用肉眼判断出真假,再用慧眼的角度去揣摩,就会发现这一切又是另一番场景。

所以世俗所认为的安贫乐道未必是消极,或许是智慧,而世俗所认为的追名逐利,未必是福气,反而会让自己迷失于欲海之中。

倒不如以慧眼观之,看清这世间琐碎,看清这表象虚妄,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人生看戏时,你为戏中角色生出悲喜之心,但殊不知,自己却只是在戏中而已。

相传唐代有一人不拘小节,喜欢和朋友饮酒作乐,一日喝的烂醉,被人扶在走廊下小睡。

迷迷糊糊中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马车,他便随马车进入一个树洞之中。

但见树中别有洞天,车行数十里之后,来到一座府门之前,也有丞相出门迎接,并且告诉他,愿意将他招为驸马,将公主许配给他。

他诚惶诚恐地接受这一切,与公主成亲之后,又被称为郡太守。

后来多年时间,他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上获得君王宠信,下获得百姓爱戴,但突然有一天,外族入侵,他率军迎敌时,屡战屡败,自己的妻子也不幸病故,自己又连遭不测。

正在他惊惧之时,当初那两名紫衣使者再次出现,又将他请入马车之中,带出树洞之外。

此时惊醒过来,才看见仆人在自己院子里面打扫,两个朋友也在旁边嬉笑,此时落日余晖,一切如往常,原来这一切皆是梦。

人生如梦只是沧海一粒粟(苦海也皆为浮尘)(4)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世人忙忙碌碌都以为自己是清醒,但是却不知自己或许只是在梦中被牵制而已,你所计较和在乎的名利得失,又如同梦中虚幻。

如庄子的梦一般,庄子在梦中化作蝴蝶翩翩起舞,梦醒之后,不知是蝴蝶梦中化为庄子,还是庄子化为梦中蝴蝶,但之后便毫不在乎,因为无论是梦是真,一切皆为虚幻罢了。

浮生为梦,一个人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自己去选择,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用什么样的状态对待自己,完全出自于心智是否合于自然。

如果一切不悲不喜,一切不惊不惧,那世间苦海便化为浮尘罢了。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