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古诗词#

一首诗看了几遍才能看懂(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1)

附录原诗:

《冬诗引·不向人前叹雪霜》

出品/北平永胜

醉入沟渠卧井长,

金龟毕竟可添觞。

此生自诩明狂客,

不向人前叹雪霜。

——————

【诗词制式】

〖韵〗《平水韵》,下平七阳。

〖律〗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

【诗题注释】

以“向人前叹雪霜”为题,以“四明狂客”贺知章典故为诗核,铺陈诗词。

【内容诠释】

◎起句丨醉入沟渠卧井长

此句化典,引贺知章醉后跌入深井趣事。

以“醉入”起兴。

以“长”字表意。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如上诗句引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完整记录了贺知章醉后落井的趣事。

此句为兴兼赋的手法。

★胜师说:

以典故入诗,或以古代趣闻逸事入诗,或以公案桥段入诗,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一首诗看了几遍才能看懂(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2)

◎承句丨金龟毕竟可添觞

此句化典。引贺知章与忘年交李白对饮,以御赐金龟折换酒钱趣事。

以“毕竟”的副词连属,承接金龟换酒(添觞)事。

金龟是拟人化手法,是以物象拟人象,实际是附着了作者寄予古代诗词名家的崇敬与赞赏(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句为兴兼赋的手法。

◎转句丨此生自诩明狂客

背景知识:

四明是古代地名,位于现在的四明山,地处浙东沿海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镇,在贺知章家乡附近。

一首诗看了几遍才能看懂(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3)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今属萧山市)人。

早年迁居山阴,少以文词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后迁太子宾客、检校工部侍郎、秘书监等官,因而人称“贺监”。

知章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仙善。

象仙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在京以“清淡兴流”,放达纵诞而为人倾慕。

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自诩”是明贬实褒,并以此起兴。

此句为兴兼赋的手法。

一首诗看了几遍才能看懂(每天带你解读一首诗)(4)

◎结句丨不向人前叹雪霜

此句生发感慨。

对于四明狂客给予了高度赞扬。

以“雪霜”借喻世途艰难。

以“不向”表决心。

以“叹”字起兴。

作为结句是将转句生发,且发挥到极致。

此句为兴比兼赋的手法。

【诗词通解】

醉入沟渠卧井长,

金龟毕竟可添觞。

此生自诩明狂客,

不向人前叹雪霜。

——————

①(想当年)那贺季真不仅有醉后跌入深井呼呼大睡的场景。

②还有用御赐金龟折算酒钱的场景。

③他那自诩狂客“清淡兴流”的习性,让人暗暗称奇。

④虽然今非昔比,但不惧世途艰难的决心,想必诗人们的心意相通是一致的!

【诗词总结】

作为一首“叙思咏隔涧为寄”兼“叙高逸为赠”的咏怀诗。

作者以贺知章的故事入诗,在赞颂其人品的同时,为后来者的处世之道指点迷津。

【诗后语】

化典是作为诗词写作手法的备选项之一。

经常有人提到“化典于无形”,不留痕迹。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明典、暗典的使用问题。

暗典一般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

而明典则相对于在理解方面更容易一些。

一般在绝句中尽量使用明典,而在律诗中可以使用暗典,这是由诗词的篇幅所决定的。

——————

备注:本文作者为京城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周刊副主编。

自2018年开始在平台上开办公益诗词讲座,目前已经培养了4000多人次的诗词爱好者。

我们的口号是——听讲座、多读书、勤练笔、敢献丑,一年后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