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由深圳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杨小彦担当学术主持,游江策划的“逍遥无游——鲁珊的精神世界”11月10日至11月20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当代艺术家鲁珊近些年不同创作主题的系列作品。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1)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2)

△艺术家鲁珊

此次展览通过梳理艺术家鲁珊近6年的绘画作品,展现出一个艺术家个体情感的叙事空间。鲁珊的作品形式比较多样,内容紧贴时代,特别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一系列作品呈现出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此次呈现的作品以油画为主,同时还展出了艺术家专为此次展览创作的装置。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3)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4)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5)

参展作品共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部分为“飞鸟”系列,另一部分是“胜境”系列,两部分虽然创作时间有所不同,但都是艺术家在反复体验媒介、形式和观念的过程中,基于日常生活感悟的物化和艺术表达,可以说,无论什么主题,她的作品最终描述的都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我始终认为,一张好的画应该把画家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与观众产生互动。这些画,无论是表现的,还是抽象的,我在画的时候,都很畅快,对于我来说,拳打脚踢地把一张画画好,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是最重要的。”鲁珊说。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6)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7)

△《飞鸟》系列

多年之前,在捕鸟网上看到的一只垂死挣扎的乌鸦,给了鲁珊新的灵感,“在这只鸟身上,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力量,此后我开始‘飞鸟’系列的创作,我希望在画面中找到那种力量感。”策展人游江指出,在不同的时期,鲁珊会专注于画同一类题材的作品,鸟、丛林、石头、花、塔、房间这些作品里的图像是基于生存经验中的对象,同时也从个体的感受走向生命意义的探讨。从“折翼”到“自吁”、从“山型”到“胜境”,我们从展览中看到,鲁珊在不同系列的作品中寻找突破口,将个体的“问题”融入到物像之中,在图像塑造中展现个体情感的同时,找寻自由和生命的力量。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8)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9)

△《胜境》系列

“绘画这件事,其实是我幸运地获得了同世界和解的一次机会。”鲁珊在随笔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一次,她也把这段文字印在展厅的墙上。在绘画的过程中,鲁珊逐渐找到内心的平静,游江认为,鲁珊最去的不少形式的美感,而是内心的表现,她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一定艺术疗愈的力量,不仅让她自己从中受益,也给观众不少启示。

学术主持杨小彦认为,在鲁珊的作品中,他感受到艺术家内心所经历的一场接一场的精神历险,有一种挣扎,又有一种解脱。在这一幅中表现的挣扎,而到了另外一幅,则又凸显了突然之间的解脱。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10)

杨小彦表示,从手法上看,鲁珊是典型的表现主义,她在画面上所施展的是一种疾速的放肆,笔和色高度一体,渲染一种动荡的场面,而又止于色层。几经涂抹之后,画面的层次却恰到好处,轻重缓急似乎天成一般,让构图保持一种内敛,而与表现的手法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从而造成一种冲击,而又不失和谐。他认为,鲁珊开始作画时并没有太过固定的想法,即使有所想法,也在涂抹中产生变异,从而让画面上升为主角,拉扯着她往某种未知疾驰。毕加索曾经不断强调画的自主性,坚持认为不是他在作画,而是画本身所滋生的一种力量在拉扯着画家,从而跨越那些情感的障碍,抵达未知的彼岸。在他看来,鲁珊的画也有这样一种自为性。

青年美术馆展览(寻找自由和生命的力量)(11)

展厅中特别吸引眼球的是中央的装置作品,这件作品由黑色的羽毛和诗卷组成,艺术家鼓励观众打开这些诗卷,里面记录的只言片语,来自鲁珊20年间写下的上百万文字,文字与绘画的相映成趣,为观众理解艺术家的作品打开另一扇窗。

据了解,在举办展览的同时,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还将结合“逍遥无游——鲁珊的精神世界”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审读:谭录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