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意思是,大凡巧言令色者,多不是仁义之人。这就比较严重了,“五常”“仁”为首,不仁之人就是人品有大问题了。

何为巧言令色?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就是讨好的表情。说白了,就是言不由衷的假话和谄媚虚伪的假面。这样的人哪个地方都有,主要表现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当面说好话背后捅刀子,很多人被他们伤害还不知原因,如果一个“仁义”之人遇到这样的同事,那真是十分不幸的事。

巧言令色和察言观色的区别(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巧言令色的人不好,但又多喜欢甜言蜜语、和颜悦色,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该如何区分和鉴别巧言和令色呢?请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言不由衷的话

有些人与人交往从不交心,说话句句口吐莲花,但却没有一句是真心,这一点,大凡有一点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听得出来。好处是,这样的“巧言”可能与人无害,顶多就是听起来味同嚼蜡罢了;

巧言令色和察言观色的区别(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2)

2,恭维谄媚的话

说这样话的人其实是自己有想做不敢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于是就通过恭维你如何有能力、如何有担当等等,撺掇你去冲锋陷阵,而他会在背后观察,一旦时机成熟,摘果子的时候可能就会跳出来;

3,中伤别人的话

也就是喜欢挑拨是非的人,专门在你不愉快时挑拨你上火。对于这样的人要高度小心,他用花言巧语挑拨你同别人争斗,可能渔翁得利的恰恰是他。

巧言令色和察言观色的区别(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

当然,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是一般人的应酬,不是同每个人都袒露心胸就好,古人也说“逢人但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所以,不是所有巧言令色的人都不仁义,也许只是仁义之人化了淡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