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员官职大小是按品级划分的,有着一品到九品划分,并且有文官和武官的区别。

封建社会是一种身份社会,有礼教的等级和规制,特别是上层社会中,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官员官服更是充分体现着这一思想。

清代官服沿袭明代的补子(明清时期官服上显示身份的补子)(1)

宋朝时的官服

明朝时,官服的规制继承了唐宋以来用颜色区分品级的传统,一至四品用红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九品用绿色。

除此之外,明朝的官服又开创了补服制度,补服就是前胸和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补子。文官官服的补子绣的飞禽,武官官服的补子绣的是走兽。

不同品级官员的补子也是不同的,文官中一品是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是孔雀,四品是云雁,五品是银鸡,六品是鹭鸶,七品是紫鸳鸯,八品是黄鹂,九品是鹌鹑,排不上品级的文职官员是练雀。

清代官服沿袭明代的补子(明清时期官服上显示身份的补子)(2)

清朝时的顶戴花翎

因为官服补子上的禽兽图案,所以民间有百姓戏称为“衣冠禽兽”。文官带有祥和福瑞寓意的鸟类官服文质彬彬,武官带有刚毅果敢寓意的兽类官服威风凛凛,也是一种别样的风采。到清朝时,也大抵沿用了这一区分官员品级大小的补子,但同时加上了原本游牧民族时的顶戴花翎等一些显示身份饰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