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中国观众视野,并取得飞速发展。尤其在上海,越来越多音乐剧制作机构进驻,经典IP连番上演,票房和上座率也一直处于相对高位。这些迹象都在表明,这座城市正逐步迈向“音乐剧之都”。

日前,全国首档全产业链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在东方卫视播出,官方视频播出平台百视TV同步呈现。节目中,从600余位面试者中遴选而出的32位音乐剧演员轮番登台,《剧院魅影》《阿波罗尼亚》《在远方》等中外音乐剧精华依次上演。上海这座“爱乐之都”,迎来了音乐剧的“黄金时代”。即使目前,上海剧场因疫情暂时停摆,但“爱乐之都”的精彩在荧屏延续,辐射给更多观众。

“摸着石头过河”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1)

音乐剧演员夏振凯

音乐剧进入中国只有二三十年时间。在这段不算长的历史中,音乐剧演员夏振凯已入行15年,总计演出800余场次,是十足的“行业劳模”。这次,为了专心参与《爱乐之都》,他推了9部戏。

夏振凯的母亲是温州鼓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走音乐道路也是母亲一手力推的。“受语言影响,这个地方剧种被限制在温州这一区域范围内,于是她就想把我推向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艺术形式上去。”就这样,夏振凯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那时的音乐剧还是一个在国内少有人知道的新兴专业。他记得起步的艰难——教学资料少、谱子也没有,就连音频也很难听得到。“很多老师去百老汇买了音乐剧的谱子,再扛回来。老师带着学生,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音乐剧演员寥寥,更不用说专程买票看戏的观众了。2007年,仍是在校生的夏振凯演出《旋转木马》,虽说是商演,也对外售票,但来的几乎都是受邀的,不是师生、家人,就是亲朋好友。快毕业时,他出演音乐剧《伙伴们》,由于没有职业音乐剧译配,也就缺少翻译歌曲的能力;在小剧场演出的这部戏,台词说的是中文,演唱的仍旧是英文。

稍晚几年入行的音乐剧演员施哲明也还记得毕业那会儿的“不易”。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他猛然发现,学了音乐表演出来,但“就连上海都没有音乐剧可以演”。那年,施哲明考入了江苏省话剧院,成为一名职业话剧演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音乐剧《寻找初恋》到南京甄选演员,施哲明一试就被选上了。“突然有一个音乐剧的机会向我招手,我的梦想和机会重合了。”2013年4月,《寻找初恋》在大宁剧院建组,6月1日在工人文化宫里的茉莉花剧场预演。“演完之后成就感特别大。”同年10月,施哲明从话剧院辞职,正式留在上海,开启音乐剧演员之路。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夏振凯在上海第一次学到了音乐剧的“规范”。“音乐剧市场的改善是从2012年左右,亚洲联创引进音乐剧《猫》《妈妈咪呀!》开始的。”夏振凯是首轮《猫》中文版中,英雄猫蒙克史崔普的扮演者。

“排练《猫》的时候,最开始拿到的是艾略特的诗集,以及一本猫的解剖学,让我们从猫的个性、平衡、生理方面,去做一些表演方面的练习。”“规范”,是夏振凯对这次排练最深刻的印象。“几乎引进了一整套外方管理系统,演员的训练,所有工种、部门都很规范,制作部门也很规范。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音乐剧是这么做的。”在他看来,这一时期,上海培养了舞监等一大批演员之外的工种,对音乐剧市场的未来发展功不可没。

此后几年,音乐剧市场又经历了一定起伏。“2015年至2017年,制作公司也陷入迷茫期,大家都在尝试和试探,音乐剧无论是演出量、剧目都非常少,关注度也低,加上市场刚刚培养起来,剧目突然中断,观众又流失了。”施哲明说。最难的那几年,他又开始陆续演话剧,同时等待下一个音乐剧的机会。

2018年综艺《声入人心》爆火之后,音乐剧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声入人心》让音乐剧在大众媒介上露出,一下子吸引了非常多的观众,他们走进剧场来看戏、来看人,市场火爆起来了,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施哲明说。

让更多女演员被看见

打造《爱乐之都》,总制作人施嘉宁的目标是“破圈”,即引进圈内外的人才,让电视观众看到全世界丰富多彩的音乐剧的样貌。“这是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节目,它是植根于音乐剧产业的一次拓展。”

《声入人心》捧红了阿云嘎、郑云龙等一批优秀音乐剧男演员;而在《爱乐之都》舞台上,除了有夏振凯、施哲明等男演员的身影,也不乏一批实力雄厚的女演员。

在《爱乐之都》32位选手中,有14位女演员,她们大多已是音乐剧舞台上的“台柱子”,有实力,但缺“流量”,丁臻滢就是其中之一。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2)

丁臻滢演绎《狮子王》

她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是第一位在伦敦西区舞台上表演的中国籍演员,也是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女演员之一。她演过100多场《妈妈咪呀!》,100多场《狮子王》,200多场《猫》和200多场《西贡小姐》。更拼的是,她怀孕3个月在《狮子王》的舞台上,怀孕6个月还在演《疯狂的花店》,生完孩子一个月就进入音乐剧《信》的排练厅。

可是在参加《爱乐之都》录制前,丁臻滢已接近一年没有登台演过音乐剧了。“那段时间感觉碰到了一些瓶颈。一方面,市场上可供‘30 ’女演员选择的剧本并不多,这些剧本里,真正吸引我去挑战的角色就更少了。”

在《爱乐之都》的录制中,丁臻滢挑战了一些她没有挑战过的角色。一开始,习惯了剧场舞台的她拿捏不好在镜头前表演的尺度,每次预录完都忍不住大哭,擦干眼泪又开始一遍遍琢磨角色。一段30秒的唱段,她练了不下300遍。

“我希望能通过《爱乐之都》让观众看到音乐剧女演员的力量。”丁臻滢说,“也希望未来,音乐剧舞台上有更多丰满的女性角色,尤其是中国女性角色。”

对丁臻滢身上的这种“韧劲”,26岁的音乐剧演员张会芳感到惺惺相惜。“我发现,这种韧劲是14位女选手的共同点。我们没把彼此当对手,只是想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做好。如果能一起推动音乐剧行业变得更好,我们都会受益。”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3)

音乐剧演员张会芳

张会芳出生于戏曲世家,学习豫剧多年,半路改行学了音乐剧。大学里出演的第一部戏是原创音乐剧《紫石街》,她演配角“月牙儿”,却把戏里大大小小角色都“啃”了下来。有一回走台,演“金莲”的女主演临时有事,导演叫她代替,她竟一字不差地全唱出来。

这一习惯她保留至今。2017年在上海跟郑云龙、刘令飞等演员一起演《变身怪医》,男主角海德和杰克的唱段,她背得滚瓜烂熟,还大开脑洞,自己改编情节和歌词。“我宁愿一年不演戏,也要等一部真正喜欢的作品,然后全身心投入,把自己揉碎再重组。”

《声入人心》后,大男主戏越来越多。“疫情之下,演出行业不确定性太多,制作方觉得男演员有‘流量’,所以都去排大男主的戏。但我想,观众不是不喜欢女演员,他们只是还没看见我们而已。《爱乐之都》已经带来一些转变,只要给我们舞台,我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大放异彩。”张会芳说。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4)

音乐剧演员朱芾

不久前,音乐剧演员朱芾刚在上海出演了“一台好戏”的音乐剧《阿加莎》。《阿加莎》是一部大女主音乐剧,朱芾演的是女主角“阿加莎”,跟她演对手戏的是郑云龙。不可否认的是,来剧场看戏的观众里,大部分是冲着郑云龙来的。

“我反而觉得,观众因为大龙走进剧场,然后看到我,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大龙是一位很好的对手,跟他在舞台上演对手戏很过瘾。”朱芾说。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5)

音乐剧《阿加莎》,朱芾和郑云龙

朱芾透露,在《爱乐之都》舞台上,将有多部大女主音乐剧的片段呈现。今年她正在准备试镜的一部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一部大女主戏。“安娜这个角色很饱满,也让我着迷,我相信只要作品足够好,观众一定会喜欢。”

除了演员的身份,朱芾还曾在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音乐剧课程。近年来,报考音乐剧专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面对那些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朱芾总会说:“如果是想出名、想挣钱,那就算了。以前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要搞艺术的人一定要心无杂念,才能走得更远。”

上海,因音乐剧而澎湃

在中国音乐剧的版图中,上海始终是最澎湃的都市。有数据为例: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2021年上海全市专业剧场的音乐剧演出场次达911场,同比去年增长142%,观演人次达52.4万,同比增长129%。与此同时,“演艺大世界”市场聚集效应与区域特征逐渐显现:黄浦区专业剧场2021年共上演639场音乐剧演出,占全市音乐剧演出份额的七成,细分市场头部效应显著。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个逐渐成熟的音乐剧市场,是华语音乐剧的强势复苏,也是产业链各端运营者、创作者持续不断的努力。

这是音乐剧的黄金时代。而上海几乎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城市。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6)

《爱乐之都》中,《在远方》演出剧照

夏振凯感慨,毕业时班级总共25个人,现在还留在舞台上的只有5人左右。当时演出频次有限,很多人放弃了梦想;而一离开上海,在当年几乎意味着放弃这个行业。“我们这一代音乐剧人是苦过来的,知道怎样才有今天这个很好的环境,我们特别珍惜现在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市场繁荣后,夏振凯最直观的感受是戏多了、可以挑了,工作机会也多了。“现在不像以前,一部《猫》出来,大家抢破了头,现在我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演的戏。”

在夏振凯看来,上海是当之无愧的“爱乐之都”。“这是一个非常包容、现代的城市,汇聚了很多能人。全国各地有实力的人,都想往这个有竞争意识、竞争空间的地方走。”

音乐剧把施哲明带到了上海。这座城市,是他眼里的“爱乐之都”。“上海具备了音乐剧发展的所有条件,高度活跃的经济、比较集中的人才,和世界保持最直接、最频繁的交流。这个城市几乎占了做音乐剧的所有优势。”在他看来,上海的音乐剧观众基数大,并且“既包容又苛刻”,“他们会不停地鼓励、鞭策从业者,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张会芳一直记得施哲明对她的帮助。2018年,她在上海排练音乐剧《长腿叔叔》,施哲明是她的搭档。每天上午9:30开始排练,施哲明常常7:00就到了,坐在楼下的咖啡厅,一边吃早餐,一边看剧本。知道他到得早,张会芳会找他聊剧本,他会耐心引导张会芳抓住聊天时的放松状态,一点点进入角色。“那时候,我和施哲明没有任何‘流量’,但《长腿叔叔》在上海的票房非常好。这也让我相信,只要作品好,就能在这里立足。”

爱乐之城十大排名(上海如何成为爱乐之都)(7)

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剧演员张会芳和阿云嘎

刚从北京来上海演戏的时候,张会芳总觉得,这座城市很有“烟火气”,这座城市里的人都很热爱生活。“大家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街边的一个小奶茶店、小咖啡馆,门脸不大,但收拾得很舒服。大家会去喝个下午茶,晚上再来个夜宵。对他们来说,进剧场看戏,也是刚需。”

上海为何能成为“爱乐之都”?张会芳说,这离不开热爱生活的城市氛围和文化消费的意愿。可能正是这种良好的观众基础和市场环境,吸引台前幕后的音乐剧人才汇集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爱乐之都”添砖加瓦,形成良性的循环。

“上海是音乐剧的源头和码头。”对施嘉宁而言,《爱乐之都》不止于节目中的舞台,“音乐剧尽管是舶来品,但未来必然会跟中国当下的社会故事,跟我们的文化背景融合,产生出真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精品。”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剧院魅影》演出剧照 图片来源:东方卫视及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张熠 吴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