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大玮 毛鹏飞)在马来西亚,生活着700多万华人,他们的祖籍地大都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完善的中文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马来西亚华人寻根问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马来西亚华人寻根问祖(马来西亚华人以粽搭桥)

马来西亚华人寻根问祖

(文/王大玮 毛鹏飞)

在马来西亚,生活着700多万华人,他们的祖籍地大都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完善的中文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今年的端午节是马来西亚5月1日解封后迎来的第一个重要的华人节日,很多华团很早就开始组织各类活动,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是必须要吃粽子的。5月15日,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妇女组联合多个当地华团举办了一场“裹粽子”比赛,拉开了大马华人迎端午的序幕。

当天的比赛有16支队伍参赛,现场热闹非凡,队员们通过现场制作各具特色的粽子,表达着各自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理解。

参赛队伍制作的粽子既有传统的糯米红枣粽,也有体现当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咖喱兰花粽”。参赛队员黄慧恩说,她们制作的“咖喱兰花粽”融合了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美食特色,包括华人的米粽、马来民族的兰花饭和印度民族的咖喱鸡。她希望可以“以粽搭桥”,将传统华人文化推广给其他友族,共庆端午佳节。

参赛队伍中还有一支队伍,队名叫“代代相传”,参赛队员包含了华裔祖孙三代,他们以实际行动守护和传承着华人文化。

主办方负责人黄玉珠表示,很高兴看到参赛队员以年轻人为主,很多是在读大学生,来自全马各地。她希望可以将裹粽子比赛一直举办下去,让更多的当地年轻人了解华人文化,喜爱华人文化,传承华人文化。

其实,端午节在马来西亚还会被赋予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守护传统。历史上,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华人文化一度面临被“消亡”的危机,是几代华人先贤不畏强权、誓护华根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华文化在这里的蓬勃发展。

5月29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一个商场内举办了一场“端午文化艺术节”,主办单位都是当地民间华人社团,他们每逢重要华人节日都会举办类似活动,将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画、中医讲座、诗歌朗诵、茶道等华人传统艺术形式做一个集中展示。

开幕式上,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刘华才说,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华人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守护传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将其发扬光大。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赛龙舟。新冠疫情之前,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都会在全马多地竞相上演。疫情让整个世界放慢了节奏,包括马来西亚。时隔两年,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将再次迎来龙舟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39年龙舟赛的马六甲龙舟促进会,将联合多个机构于6月5日在马六甲河举办“过端午·赛(游)龙舟”系列活动。比赛从“马中友好植树广场”出发,这里也是郑和七下西洋,至少五次驻节的地方。

提到马六甲,就不得不提峇峇娘惹文化,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长颜泳和告诉记者,历史上,中国与马六甲有着不解之缘。早期的中国移民与当地人的后代被称为峇峇娘惹,是东南亚土生华人族群。峇峇娘惹保留了中华传统习俗,同时吸收了当地马来人的文化,是中马文化交流融合的代表,也是马来西亚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珍贵文化遗产。

端午节期间,峇峇娘惹会包娘惹口味的粽子,糯米是一样的,但馅不一样,既坚守传统,又拥抱多元,很值得中国民众了解。

近些年,端午节也走进了马来西亚校园,不少华人学校会组织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学习包粽子,不少马来裔或印度裔的学生也会参加。

对此,马六甲州对华特使颜天禄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如今海外华人的腰杆更硬了,也有更多的友族同胞愿意学中文、写汉字,愿意与华人一起庆祝华人传统节日。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