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1)

2021的双十一,把大家都整累了。

01

双十一,凉了

“今年的双十一,我不会购物。”

今年双十一预售开启的前一天(10月19日),网友“爱菜”发帖表示不会参加今年的双十一。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2)

帖子引来大量网友回应,“去年双十一买的今年都还没用”成了大量网友的真实消费写照。

仅“爱菜”所在的豆瓣小组“极简生活”小组,就聚集了33万网友。

战报少了,折扣少了,玩家也少了。

从2009年首届双十一购物节至2020年的12年间,其活动期总交易额从0.52亿元高速增长至4983亿元,十二年时间,总交易额增长了近10000倍。

巨大交易额背后的隐忧却是热度在下滑,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增速8.45%。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3)

看上去数字在增加,但实际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改变统计口径就行了。

以前双十一,大家都看当天的成交额,现在是拉长到11月1日统计,很多商家甚至在10月底、10月中就开始搞预热活动,很多人本来要在10月买的东西,统统留到了双十一活动。

实际上今年的双十一,是把10月-11月两个月的消费量全都挤压到双十一这一个促销活动中来。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4)

所以,从纸面数字来看双十一还有巨大热度,而且一年比一年热。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今年双十一消费增速不到去年同期增速三分之一,难看的数据将销售增速的下滑,消费疲软的窘境一展无余。

今年双十一的战线被进一步拉长。

从10月开始,各大电商平台、主播、商家就跑步进入双十一周期。各类促销、推广活动层出不穷,但仍然无法改变双十一正在变冷的趋势。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5)

几秒成交额破10亿、几分几秒成交额破100亿、第1小时以X元打破纪录……各大平台喜报式的实时成交额,突然不见了。

口水战,熬夜攻略,快递爆仓……似乎也不见了。

按照往年,将双十一推向高潮的无疑是各大双十一晚会。从曾经的四大顶流到一年一茬的偶像团体,再到顶级的国际巨星,它几乎见证了娱乐圈狂飙突进的那些年,消费主义与偶像狂欢完美融合。

明星、晚会、购物,双十一早已成为一场盛大的嘉年华。

然而今年的双十一晚会却显得冷清。似乎大家都对双十一不怎么感冒了。

02

曾经的神话

在淘宝出现以前,11月11日是个再平淡无奇的日子,那会儿光棍节这个概念都还不曾流行。

直到马云带着淘宝横空出世,才让这一天在全中国火了起来。

2006年的阿里在雅虎中国的合并案中被搞得灰头土脸,公司经营连带着也出现很大问题。要走出困境,需要找到足够的资金,上市融资便是最可行的办法。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6)

此时,精明务实能干的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吸引了马云的眼光,主动让贤请卫哲当阿里巴巴公司的总裁。

卫哲上任仅仅一年,阿里巴巴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409%。随后阿里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高达250亿美元,比当时的腾讯 百度 新浪的市值总和还要多,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互联网公司。

然而卫哲急速扩张方法的代价,是大量资质不符的商家入驻淘宝,进入阿里的供应链体系,假货泛滥的漩涡立马把势头正盛的阿里卷了进来。

最终,马云组织了一场阿里内部的“庐山会议”。卫哲被冠以“涉嫌欺诈”供应商的名义,被当作批斗对象,要求他引咎辞职。

卫哲的离去并未让阿里声名狼藉的境况扭转。

2008年5月17日,在广州举行的网商大会上,马云对业界质疑淘宝假货泛滥的传言予以澄清。马云说这些话时,底气也不是很足。

淘宝的优势就是便宜,不论马云承认与否,以低价为主要特征的假货,正是淘宝崛起壮大的功臣。这就是淘宝的“原罪”。

创立之初,马云立志“阿里巴巴要做成一家102年的企业”。一家伟大的企业,可以有“原罪”,但不能不“赎罪”。

然而,打假太难了。淘宝的商家、商品数以千万计,监管极难。更为重要的是,假货在淘宝交易中分量很重,一旦斩草,势必影响淘宝的根基。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7)

更危险的时刻还远远没到。一年后,受金融危机、外贸下滑影响,阿里B2B陷入停滞。同时,C2C深陷假货漩涡,B2C久久不见起色,可谓到了生死之际。

大厦已有将倾之势,淘宝的几个员工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商量着模仿美国感恩节搞一次促销。不知道谁提议,

“就放在11月11日,忽悠光棍来网上购物”。

谁也没有想到,在阿里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讨论出的促销策划,创造了5200万元的销售额,是日常交易额的10倍。中国最早的电商从业者,第一次见识了互联网“剁手”的力量。

此后,“双十一”成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为淘宝、天猫导入大量的流量。

9.36亿、52亿、191亿、350亿、571亿、912亿、1207亿、1682亿、2135 亿.......

一次次的购物狂欢刷新成交记录;至少在之前十年,双十一是中国除春节、国庆外最重要的日子。

彼时,淘宝卖的是不是假货,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03

走下神坛

万事万物,皆有周期。

人的运势有周期规律,社会的运势也有周期规律,经济的运势也有周期规律,国家的运势都有周期规律。

阿里、淘宝、双十一,皆不是例外。

如今由淘宝开启的双十一的,走过发展、成长、成熟几个阶段,颓势越来越明细,其背后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是,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套路满满。

今年双十一的各类活动,延续了以往数学题的“公序良俗”。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8)

不管你是定金人,还是尾款人,我们都是打工人!都不得不在“定金”“预售价”“预付抵扣”“满减”“尾款打折”等词汇中翻来覆去,并悔恨自己当初没学好奥数。

上完“数学课”后,还要为了几元钱的优惠,拼人品、拉人头……最终再问自己一句去年问过的话:“怎么今年又没忍住?”

在这场涉及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甚至人类学的高规格博弈中,懂得再多的消费者,也很难逃开“限时折扣”的强力吸引。

其实,我们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重视,追求的是简洁明了、高效实惠,不会再为了一点小便宜而熬夜,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更何况还不一定便宜。

既然是想搞促销,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优惠,没有红包、满减,简单直接,让人通宵达旦点到手发麻依然精神亢奋。

可惜“双11”的很多套路与这种需求背道而驰。

“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乱花渐欲迷人眼,全不是我们想要的。

二是,直播带货的降维打击。

李雪琴说:“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薇娅说:“明星的归宿都是直播带货。”

面对9亿用户的庞大流量池,短视频的商业化模式日渐成熟,广告、电商成为了主流变现模式,自抖音开展直播带货业务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如今轻松超越淘宝。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9)

并且主播大多是,靠着生活点滴吸引观众,直播间的商品也都以家庭生活用品为主,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便宜好用的化妆品。

对于电商而言,价格优势是最核心的优势。对于抖音用户来说,抖音直播间也有国际大牌,价格低于薇娅、李佳琦,虽没有他们那么多赠品,但少花钱才是王道。

在直播间天天都是双十一,刷视频的时候可以直接抢购,完全不需要再去淘宝蹲守。

待到双十一这一天,实际很多消费需求已经在平时被释放,整个市场也变得疲软。

三是,大家没那么有钱了。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10)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人的支出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收入增长,这还只是平均水平,具体到普通人身上,实际感受应该比这个要强烈得多。

经济越来越不景气,通胀导致物价又越来越高。一方面工资没有增长反而有可能下降,还有近几个对教培、游戏、地产业一轮轮的打击;另一方面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在涨价,前段时间连蔬菜也翻了一番。

今年怎么没有双11的战况了(可能是最后一个)(11)

再有就是,房贷已经成为家庭的沉重的负担,房贷的占比已经达到我们月收入的一大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吃不喝也要还房贷。

说得惨一点,我们本就不多的消费能力,实际上已经被榨得差不多了。我也很想去拉动内需,可那点工资去带动消费比螳臂当车还可怜。

回到前文所说,大多数物种和个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作为一个被制造的节日,自然也会有周期。

以前双十一能火起来,一来是淘宝扭转困境的现实需要;二来大范围的促销活动也能让大家得到实惠。

现在双十一套路越来越多,时间越拉越长,人们的消费疲惫感逐渐加重。加上直播带货的不断挤压,让消费需求在平日里被稀释,这种大型集中促销的日子只会一次比一次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