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志向而努力就不会疲倦;并相信我可以成为坚强有力的、有情怀的教育者

近日,艺人仝卓在直播中自曝高考时,将往届生改为应届生身份,原因是他曾经复读,但是他心仪的大学只招收应届生,于是他通过某些手段将自己改成了应届生身份,但最后还是没有考上。与此同时,翟天临博士期间学术造假也因此重新登上热搜。

此刻,我联想到了2020年考研的341万大军!越来越多的人挤破脑袋提升学历,导致考研越来越热,毫不逊色于高考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原来,艺人们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啊,在发展自己才艺和演技的同时,也很在意打造更加高级版的学历,给自己添砖加瓦。

研究生学历固然是个敲门砖,但是很多情况并不是顺顺当当,你可能被跨考、本科专业限制、本科院校限制、复习时间、毕业年限等等条件的限制而卡壳,感觉没有了生机。怎样绝处逢生,在一线希望中顺利上岸,需要技巧和策略。

为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我决定考师范类研究生。在确认报考前,我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各种雷区几乎都踩到了:已经毕业深漂6年,知识早已记得不那么准确清晰;跨学科,本科并非师范专业;距离考试不到5个月,时间非常紧迫;心仪大学专业课的复习资料无处可寻;困难重重,理智告诉我,决定考研并不能脑袋一热就往前冲。

2019年8月份,经过一番思索后加入了341万考研大军中,开始备考并参加了2019年12月份的研究生考试,期间经历了漫长而刻骨铭心的复试、调剂,2020年5月份,顺利拿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拟录取通知书,用四个月上岸,结束了六年深漂生活,成为一名准研究生。

首先,介绍下我的个人情况:本科211大学理学学士,2014年毕业,这几年深漂从事的是非教育行业的工作。2019年夏天决定考研,一战,一志愿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物理),343分,复试被刷;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拟录取通知,教育专硕,结果是满意的,2020我也是准研究生了。

以下分享我的上岸心路。


一、报名前两个星期,才确定了志愿

我对比了北师大、华东师大和华南师大。第一次报考不知道考研的水有多深,也就不带怕的。当时的心理是这样的,我的目标是一次上岸。那我就开始搜集信息和评估。

选择华南师大的话,高考的时候超过华南师大很多分,其实没有很吸引我,主要是在广东,届时在华南地区就业比较有优势;专业课,一门教育综合333和一门教学论,参考资料是张军朋教授的《物理教学论》和《测量与评价》。我书都买了,但是发现4门都是偏文科性质,我可能对付不来。

北师大学科教学(物理)在北京本部,珠海分校没有开设这个专业,且对本科专业有限制,排除了和我一样想跨考的人。当然不同专业的限制是不同的。

所以选择了华东师大,统考是7个名额,还没查往年数据就报了,比较冒险不推荐。当然也看到了旱区和学校压分的消息,但是这些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因为你的竞争者也是一样的被压分;直到走进调剂,才发现我们339复试线的分,和别的学校动辄370/380的复试线的分,在调剂“市场”就显出劣势了。就像一个研友自我调侃说的“报考时心比天高,调剂时命比纸薄”。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1)


二、学习过程的时间安排:一句话就是,心态和目标达成为主。

1.学习与休息的较量

无论开启的或早或晚,每天投入的或多或少,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稳健,像升级打怪一样挑战每一天,也要学会给自己松口气充充电的,进行积极的能量恢复。我的方式是,只要努力达到了今日份的计划就会奖励自己一个睡到自然醒,天天达到了就会良性循环,复习过程很快乐;我也会给每周一天放慢节奏和出去接触大自然,想到星期天可以歇口气,周六周五就不那么疲劳了,下一个周也会有干劲满满。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2)

2. 该拿什么作为进度评估的标准?

可能我们在复习过程,听到别人都背了几轮就有点觉得自己滞后了,来不及了。但是我建议,只和自己的目标比较,我们不知道别人号称的几轮扎不扎实、理解透了没,能拿到几成分数。所以这种比较所带来的慌张,是没有必要的,浪费心力和时间,也就不必去比较。最该比较的是,自己的目标已经拿了几成,重要的考点拿下了没有。我11月评估了再努力一个月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政治70和英语70,专业课100和100,总分要340。因此,备考时是很平稳的心态,只想着如何达到,没有什么崩溃,甚至状态越来越好:发现一个记不住的知识点就觉得好庆幸,在真正上考场前还有机会补,而背诵或者解题很顺利就会特别开心。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3)

3. 遇到的困难

每个人在前进路上都会遇到困难。比如我是一个人备考的,遇到难题就只能自己琢磨、找方法;离开学校几年,又是跨考,基本是从头开始;遇到噪音等问题。

有时候,遇到物理题看了答案也不理解时,背诵时楼下持续不断的音响噪音,自己孤军奋战小心酸涌上心头,放弃的念头一闪而过,但马上理智战胜了情绪,我会告诉自己,抱怨和崩溃浪费时间,有这时间不如解决问题,于是迎难而上。我觉得我的稳健和积极心态,让我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心智资源,一腔孤勇未尝不可,想那么多有用么。备考过程我们都会遇到曲折,我们能做的,是用最快最积极的方式屏蔽或者处理它们,以减少它们的影响和消耗。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4)

4.战线该拉多长?——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来安排

我不适合长战线,所以8月缓缓开始,一周学3、4天,看的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大学物理教材看一半(力学和电磁学),11月正式集中精力,一周学5.5-6天,大概4个多月,其中竭尽全力是最后的一个半月。我知道这是我的最大限度了。12月底就考试,感觉很兴奋。虽然我战线不长,也不是起早贪黑,但是我会保证我在学习的每一个小时,都是讲究方法的、高度参与的、收获满满的。并且,在备考时学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也把那些原理和方法用到自己的复习上来。


三、初试结果

我初试总分343:政治66分,英语79分,教育综合(333)104分,大学物理基础(917)94分,和目标相差无几,没有遗憾。但要承认有运气成分。

考前心态:临到考试,也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到完美就上场了,既然无法复习到完全完美,就把自己掌握的发挥到完美就好。也不要抱有理科生背教综很艰难的畏难情绪。我是通过这次考研,激发了自己的背诵能力,发现原来我这么会重组织信息、提炼和建立联系;以前我只是词汇量大但是阅读总是一篇错2、3个,是从中学就有的硬伤,而这次考研我开窍了,最后阅读应该是满分的。通过这次考研我觉得我的脑袋又更可爱了科科~不如用升级打怪的心态,挑战一番,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几个月的备考之后,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抗压能力上升一个水平。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5)


四、复试和调剂

1.我的结果

一志愿复试,物理专业问题难倒我了,结果是不录取。复试是一种检验,指出了我的学艺不精,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路漫漫。

加入了调剂,听说教育专硕调剂难,因此心态淡定(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有这个机会内心能量满满地安心集中学习几个月,是个美好的事情。

调剂复试,准备材料和调试设备系统略微曲折,但真正复试的20分钟则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福建师大的老师很友好,会让你选择思考一下,打下草稿再回答,也会在面试开始和结束时和你打招呼、感谢你报考,让你后续在官网关注名单,有始有终,面试过程很亲切。感谢老师们,我才没那么紧张。

2.不确定是否上一志愿和调剂怎么看书?

调剂一般比较匆忙,可能来不及做好知识准备,也不确定自己会收到哪个学校的复试通知,所看的书会不会浪费?我也有过这样的疑虑。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1)调剂的专业和一志愿应该是有相通之处的,多学一点开拓知识面也不会吃亏;(2)不同学校的参考书是不同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个学科都有其主要要研究的问题回答的问题,抓住它,然后多几本参考书就可以博采众长取一些有用的补充的具体知识或论述方式。(养成好的习惯很有益,我平时爱看书,看的也快,基本上这次看的复试书都是以平时看书的心态,享受过程。)

考公上岸以后还可以考研(用四个月上岸结束六年深漂)(6)


五、写在最后

  1. 运气和对手的实力,是我们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就是相信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努力,都显性或隐性地促成更好的自己,并保证自己能投入的每一个小时,都是用心用脑、有效的。
  1. 常常想起初中班主任经常教导我们的,厚积薄发。
  1. 得失心太重,会容易疲倦和摇摆;不忘初心,自己是为了什么出发的,有志向的路才能走的更扎实更远;宁静方能致远,这也是笔者在几年喧嚣忙乱的工作之后体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