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不理想的行为时,无论打还是吓唬,就算一时之间表面上管用,但实际上长期之后是一定不管用的,甚至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采取合适的、恰当的惩罚,可以在短时间内抑制住不良行为,但如果想长期消除不良行为,有赖于建立对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将获得的知识点是:

很多家长一提到自家孩子的问题就觉得数不胜数,可能上句话还是我家宝贝儿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下面就开始层出不穷的抱怨,就是作业写得特别慢,字还总是歪歪扭扭的,讲话要好几遍才听得进去。吃饭特别挑食,还喜欢跟大人顶嘴,你说他一句他要顶回来三四句,一点点小事就生气,他总爱招惹他弟弟哭,寻常这么偶尔抱怨一下也就罢了,但如果真的下决心希望帮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建立一些好习惯的话,那么就不能继续这么泛滥的全面开炮了。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一、如何给孩子设定恰当的行为目标?

我们得锁定一个目标,因此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第一步,全体大人一致认可,锁定近期希望孩子改善的一个行为目标,为什么只锁定一个行为呢?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如果你想一下子改善孩子的好几个行为,最终的结果可能反而是哪方面都无力取得进步,这个时候就不如各个击破。

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家长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个目标比字写得工整、说话要马上听,吃饭不挑食、不跟大人顶嘴、不发脾气、不招惹弟弟都更为重要。那么当前就锁定这一个目标,即按时完成作业。

所谓锁定一个目标,意思就是除了这个目标之外,其他的行为除非有很大的危险,否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时时刻刻去责备、去提醒孩子。

例如这段时间家长集中火力,需要改善的是写作业慢的问题,那么写字潦草、不听话呀、吃饭、挑食、顶嘴,这些行为暂时不予理睬,必要的时候你稍微给一点点催促或者提醒就可以了,但不要过分的去苛求、责备。

当然如果行为有危险了,比如说招惹弟弟的时候可能弄伤弟弟,那么你必须得马上管起来,给予及时的制止。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全体大人一致认可这个行为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所有与孩子相处的大人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才能最有效的帮助孩子塑造好行为。

现在经常一个孩子周围有六个大人,如果五个大人都在做规矩,其中一个大人不配合的话,可能会让另外五个大人的努力都付诸东水流。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设定好一个行为目标之后,第二步就是评估孩子当前的实际水平。家长可以回忆一下,近一到两个月,孩子在这个行为目标上大多数日子里表现如何?注意,不是家长希望孩子达到的水平,也不是家长认为孩子可能达到的水平,而是现在、当下孩子自己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水平如何。

例如前面的例子为孩子锁定的行为目标是按时完成作业,那孩子的同学们都在晚上八点左右能完成。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不拖沓、认真写作业,无论如何九点前就应该能完成。但实际上几乎每天孩子都是磨磨蹭蹭,一直要到十点左右才能勉强完成作业。所以孩子的真实水平是几点呢?是参考同学们的八点,还是家长心目中认为的九点,又或者是实实在在的时点。

这么分析下来,相信家长都心知肚明,应该是十点,但是通常家长在制定行为要求的时候,这一步就犯下了失误因素,用同学的情况或者自己认为的情况作为标杆了,锁定了一个行为目标。

评价好了孩子当前的真实能力水平后,第三步就是设定合适的目标。什么是合适的目标?

只能将你的要求提高一点点,要求如果提高太多,孩子会达不到,因此会容易感到挫败、沮丧、容易放弃。要求提高太少或者不提高要求,孩子没有挑战则没有进步。

家长可以想象,提高要求的幅度是孩子垫垫脚尖、稍微努点力就能达到的程度。记住,这不是最终家长希望达到的目标,因为有可能最终的目标距离现在太遥远,我们必须积溃步已行千里,每一段时间只能要求进步一点点,但是保证能够不断进步,最终还是能够达到终极目标的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继续前面的例子,孩子现在每天作业都在十点左右完成,虽然你希望他在九点前完成,甚至能够和同学一样八点前完成,但是当下你设置的目标必须根据当前孩子的真实水平来,即十点这个时间稍微提高一点点,让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到。

那么应该是几点?应该是九点半左右,对吧?如果目标你设定在九点半,孩子连续一到两周都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就说明即便九点半都超过了孩子垫垫脚尖就能够得着的水平,那么可能你的要求就要放宽到九点四十五左右。

二、如何保证孩子有动力去达到这个目标。

锁定了一个行为目标,根据孩子当前真实的能力水平设定合适的要求后,第四步就是确定有力的奖赏。

当孩子达到设定好的目标时,给予孩子喜欢的、有利的奖赏。注意!这个奖赏物是孩子喜欢的、想要的,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去改善行为。这类奖赏不一定大人觉得有意思。

例如你跟孩子说,如果按时写完作业就有冰淇淋吃,前提条件是孩子得喜欢吃冰淇淋。如果实际上他不是那么喜欢吃冰淇淋,吃不吃得到冰淇淋就无所谓,那么就没有动力好好表现了。除了奖励好吃的、好玩的内容之外,其实社会奖赏对孩子激励作用更大。

当孩子达到目标的时候,家长发自内心的、情绪饱满的赞扬,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奖赏没有效果,孩子宁愿不要好吃的、好玩的,也不愿表现好,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原因是孩子有其他的享乐方式存在,因此他不在乎某一个奖赏物,因此家长需要更严格来控制奖赏物,孩子喜欢吃的零食、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参与的外出活动,其实都应该列在奖赏物里,孩子需要用他的良好行为表现来换取。

这四步都做好了之后,基本上就完成了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系统方法了。

三、建立起适合孩子的、适合你的家庭的行为合约,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为了督促家长和孩子贯彻执行,我们可以尝试建立行为合约。例如家长和孩子像签订合同一样签订一份合约,你可以参照这个模板,孩子同意每天不需要父母反复催促,在晚上九点半之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达到目标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

所谓合约就意味着孩子所有与孩子相处的大人都要严格执行。建议将合约白纸、黑字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张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既可以激励孩子,也可以督促。

家里的大人都按照合约形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孩子没有能在九点半以前完成作业,即使他再怎么纠缠、哭闹或者大发脾气,即使第二天是放假休息了,都不可以有看电视的机会,必须某一天按照要求达到了,才能够获得这半小时看电视的权利。

如果孩子九点半以前完成的作业,那么即使他当天在其他的方面可能表现不好,这个对应的看动画片的奖励也依然要给他。家长能掌握好的话,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孩子坚持长期表现良好,也更容易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每天达到目标了可以获得一颗星星,而一颗星星就可以兑换半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五个星星可以兑换外出看电影、十颗星星可以兑换外出就餐等等。

在执行行为合约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一、在孩子达到目标时,要言而有信地兑换奖赏。如果孩子今天达到了目标,情绪饱满的去表扬他、称赞他,然后给予事先说好的奖赏物,不能有任何理由反悔,除非孩子自己愿意积累,暂时不兑换奖赏。

二、如果孩子距离目标很近了,鼓励他,给孩子打气,希望他明天再多努力一点点,争取达到目标。

三、如果孩子距离目标相去甚远,需要重新审核行为合约,重新回顾你的目标建立的是否恰当,是不是孩子垫垫脚尖就能够得着的?

你的奖赏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动力,也就是你需要不厌其烦地重新回到第一步到第四步,只要行为、合约设定恰当,终究是能够逐渐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

如果因为一时的挫败放弃了,任由孩子坏习惯根深蒂固,将来只会给家长、给孩子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最后,别轻信二十一天建立一个好习惯的说辞,一个好的行为想稳定下来,变成一种不需要费心督促的习惯,至少需要六个月。因此打起精神来,别好高骛远,别因事小而不为、别嫌麻烦,保持细心和耐心,我们大家一起为建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而慢慢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