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说起维护国家安全,你可能会想到守卫边防的士兵,实际上维护国家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片

总体国家安全观公益宣传片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1)

当出国旅行归国时,海关检疫的时候不让携带国外的水果、蔬菜等,不让携带国外的土壤,更不让携带动物标本,这是为什么呢?本期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2)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如加州蜜李、美国樱桃、野生大豆等。这些物种大多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对环境并没有危害。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3)

然而,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也有一些在移入后逸散到环境中成为野生状态。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龟、松材线虫等。

一、判断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自然原因或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具有高生长速度、强大繁殖能力和快速蔓延的能力。

3、可耐受各种环境,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4)

二、目前入侵的主要途径

以目前来讲,由于国际贸易的日渐繁荣,跨国、跨洲的运输不断增多是生物入侵者入侵的主要途径。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5)

2.1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2.2 有意引种

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例如水葫芦起初是以净化水源为目的而引进的,但因为环境适宜,繁殖太快等原因,对中国多处水源造成危害;再如福寿螺,起先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螺类被引入广东,最后引入北京,全国大面积养殖,但是因为味道掺杂腥味,被养殖者“放生”在国内水田、河流中,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6)

2.3 无意引种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例如红火蚁,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最终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三、入侵物种的影响

3.1 生态影响

3.1.1 对个体的影响

入侵种对于本地种个体具有着快速而显著的影响。例如,个体在面临入侵的捕食者或竞争者时,生长或生殖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生物个体的形态在面对入侵者时也会产生改变。个体也会由于入侵者的捕食或竞争而产生行为学上的反应,例如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模式。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7)

3.1.2 对遗传的影响

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可以通过直接的基因交流(例如杂交和基因渗透),对本地种的遗传产生影响。例如,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可能通过杂交,产生一种新的、有入侵性的杂合体基因型,例如北美的平滑网茅与欧洲的杂交可形成了一种新的更有入侵性的多倍体物种;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还会杂交产生不育的杂合体,与本地种竞争资源,对于濒危种其实是浪费配子;再如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产生一群杂交体和广泛的基因渗透,通过“基因污染”而导致本地种的灭绝。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然选择的模式或本地种群间的基因流通间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例如,当入侵种施加强烈的选择压力时,本地种的自然种群可能会改变其等位基因频率;再如入侵种可能通过造成本地种种群的斑块化,从而切断基因流动。

3.1.3 对种群的影响

种群的分布、结构(年龄或大小)以及增长率等,都会严重受到入侵种的影响。例如入侵种可能会通过占领本地种的生态位,减少本地种的可利用资源,导致本地种种群的增长大大降低率,进而将本地种排斥出去。

3.1.4 对群落的影响

入侵种会严重的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尽管入侵种的大量迁入可能会增加总体的物种丰富度,但由于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甚至群落的建群种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的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例如引入澳大利亚北部的含羞草将开阔的莎草湿地转变成灌木丛,导致一些特异的本地动植物失去其生境而消失。

此外,入侵种还可能通过对本地种的捕食、寄生等作用,影响到本地种的生存,进而改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3.1.5 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入侵种对一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可发生在:1、资源库或供应速率;2、动植物对资源的获取率;3、干扰体系。例如,入侵树种Myrica faya通过固氮和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氮而影响在贫瘠的火山土里的演替进程。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8)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生境的物理特性而极大地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例如,非本地草食动物可导致大量的侵蚀与滑坡,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溪流生态系统。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谈生物安全之外来入侵物种)(9)

3.2 社会影响

3.2.1 经济损失: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3.2.2 健康威胁: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说到这,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出国旅行归国时,不让携带国外的水果、蔬菜等的原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