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1)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gǔn),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jí)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gāo)陶(yáo)。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wěi)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āo),山行乘檋(jū)。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huān)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谦,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取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zhì)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2)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路史》:

  帝禹夏后氏,姒姓,名禹,一曰伯禹,是为文命。

  其先出于高阳,高阳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生,是为伯鲧。伯鲧字熙,汶山广桑人也。姱直败数,帝使治水,称遂共工之过,废帝之庸,九载亡功。

  逮帝禅舜,怒于帝,曰:“得天之道者,帝;得地之道者,王公。胡谓论?”意欲自以为公,徬徨于野以患。帝乃遏之羽山。三年而死,是为羽之神。寔为郊,三代举之。

  初,鲧纳有莘氏曰志,是为修己。年壮不字,获若后于石纽,服媚之,而遂孕。岁有二月,以六月六日,屠疈(pì)而生禹于僰(bó)道之石纽乡,所谓刳(kū)儿坪者。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身长九尺有只,虎、河目、齿、鸟喙、耳三,载成钤(qián)、玉斗,玉骭(gàn)履己。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穆穆,为纲为纪。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师于大成挚,暨墨如子高,学于西王悝。实懋(mào)圣德,梦自湔(jiān)于河西,四岳举之,舜进之,拜治水土,爵司空。暨虞余度人,徒以传土。

  悼前人之非度,乃劳身焦思,轻尺璧而怜寸阴,志勤天下,左准绳、右规矩,纚(sǎ)长风、沐甚雨,摄从三子,履四时,乘四载。行山表木,斩高乔下,定高山大川,疏停道滞,锺水丰物,身畚(běn)芨以为人先。

  尧之水河之患为甚,泲次之,淮次之,江汉次之。浊河所被,冀、兖、重而雝(yōng)轻;泲之所被,则徐轻而兖、青、冀重。兖之流皆自其东北海,而冀又上京,故治水之急先于河。

  于是发迹壶口,治梁及岐,南至于华阴,东至底柱,凿孟津,梳三门,以奠西河。斯二渠,过洚水,至大陆,为九河,合为逆河,以入海。

  犹未暇积石也,冀州既乂,于是准地之势,自北而南,兖、青、徐为东偏,雝高于豫,豫高于青、徐,雝、豫余流由巩、洛而入河;扬下于荆,荆下于梁,梁荆之水东自扬而入海,故东南次兖、青,又南次徐,四州治而河患息;又南沉于扬,又西次于荆,以放江淮;江淮乂,而洪水定。

  泲(jǐ)、漯(luò),决汝、汉,引南,河以通淮、泗,排淮、泗而注之海。于是由荆而北次于豫,由豫而西次于梁,由梁而北次于雝,以奠江河之上流。栉泉以汳诸术,濬(jùn)畎(quǎn)浍(huì)以距诸川,汨九川以距诸海。

  九州涤原,九山封崇,九泽始陂。暨伊,益奏庶鲜食;暨伊,稷播庶艰食。奏庶鲜食,阜通有亡,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

  始禹之治水七年矣,伤功未就,愁然沉思,于是上观于河,河精授图。乃北见六子,获玉匮之书,以从事。受黑书于临洮,得绿字于浊水。乃驻江山、栖桐柏,受策鬼神之书,乃得童律狂章鸿蒙之徒,制其水怪。乘龙降之,乃命范成光国哀御以通原。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3)

  闻宛委黄帝书,乃吉刲白马,三月庚子,登覆鬴(fǔ)探穴,获五符,知治水要,于是复岳下龙门,受玉简以揆(kuí)地,遂周行天下,主名山川,以利于民。山川理脉,土地所宜,风炁所生,毕究其政。

  草、木、企、走、蜚、动、虫、鱼,俾益疏之,以为岳渎,山海二经。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而裴回乎昆仑,察六扈,青泉、赤渊,分八洞穴,金匮玉符以镇川渎。

  是时也,昼不暇食,夜不获寝,以与万民同务。烧不及撌,濡不给扢。冠皇而弗顾,屐税而弗纳,躬操而九杂天下之川。居外三十年,三过门而不入。东至榑(fú)木,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捪天之山,鸟谷青山之乡,穷髮带方之地。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4)

  南至交趾,孙濮续樠(mán)之,丹沸水之际,南娭黄支之堵、不死之望,西过三危之、巫山之下、饮露之民、奇肱三面,北至太正之谷、夏海之穷、祝栗之界、禺强之里、积水积石之山。

  未尝暇息,勤考之勋,忧其黔首,身解陓之河,外凿二十、十七湛,疏三江,道四泾,通十有二渚,开峡口,辟伊阙,凿轘(huàn)辕、破碣石,伐山封仂,以载厥功,而矩数行矣。

  泄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青流沇(yǎn)之下地,而上疏故鬟(huán)九河于缗(mín),道五水于东北。爰虚其处,及时水至,而得以纵逸。

  功之所施,名川三百、支流三千,而弗自功,惟心劋(jiǎo)形,瘵(zhài)以趣事。手不爪腓亡,然仪色,支不遂,跳不相及,窍息不通,劳而不居,以勤于民,而中帝心。古人云:“明德远矣。”微禹之功,吾其鱼乎?其功之施,于下世者如此,其深且著也。

  年三十取于涂山氏,曰趫(qiáo),是为攸(yōu)女。辛壬癸甲,行十月而生启。启见其父呱呱而泣,而弗皇子也。称畚(běn)筑赋,遂程土后。

  畧(lüè)兹基平版坯城郭谨关,遂以御寇,攘使民知闾屋室之筑,谓人亡食则不能使也,不利于人则不能劝也。故鬟河而定之九牧,凿江而之九路,疏五湖而定东海,民劳矣而不怨,利于民也。

  故不自言,其信而信,谕矣。人阻饥而儥子者,取历山之金制币卖之,羡余胥给,以均诸侯。乃商九州之高下,相其原隰(xí)及山川之便利,任其格,胗其剽沙桀,作其畦畛,正其疆界,以杜争夺。

  九州之土有常,而物有次;五沃之土,五栗为长;五臭所毓,凡彼草木有十二襄。上土广舄(xì)、黄壤、赤,中土黑坟、白壤、坟垆,下土青骊、涂泥,品居庶彙而正九赋。

  一夫履地五十而贡,乃复定其九贡:沇之漆、丝织;文青之盐、絺(chī)、海物;惟错岱畎丝枲(xǐ)、铅、松、怪石;莱夷厌丝;徐之色土、羽畎、夏翟、泗滨浮磬、绎阳孤桐;淮夷之玄织缟、班珠及鱼;扬荆三金齿革羽毛;惟木扬之摇筱荡、岛夷卉服、织贝、橘锡贡;荆之杶干、栝栢、厉底、砮(nǔ)丹及箘(jùn)、簵(lù)、楛(hù)、玄纁(xūn)、玑组、色轨、菁茅;豫之漆枲、絺紵(zhù)、纎(xiān)纩(kuàng)磬错;梁之熊罴(pí)狐猍(lái)、璆(qiú)鐡(tié)砮磬;雝之球琳琅干;东海鱼湏、鱼目;南海鱼革、玑珠大贝;西海骨干胁;北海鱼石、鱼剑出瑱击闾,大都鱼、鱼刀、河蚖、江蝉、五湖元唐;钜野之芰,钜定之嬴,治中胆诸、孟诸,九江大龟,隆谷玄玉,岁咸会于尚方,以俟其工之需。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5)

  上农捇土出金,上工石出玉,各以土产,任土作贡。畿不贡穀(gǔ)米、兵车,是之取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zhì)、三百里鞂(jiē)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迩(ěr)重而远轻。凡五里为甸(diàn)服,甸外率五百而为侯、绥(suí)、要、荒。

  侯服之内,采男诸侯隶焉;绥服之内,以揆文教以奋武卫;要服之内,夷蔡属焉;荒服之内,蛮流属焉。示其远为之纪,视数岁之丰约酌以为常,上下足以相辅,然后礼成而教行取之有制,而其所以法也。九州攸同,九隩咸宅,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致重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冀流广而河济盛水既退,而民做多,故作十有三载而后同。乃命竪亥步,经大章、行纬畅于八极,以为国。十国而有长,长有师,五长而一师,师五十国。州十有二师,州有牧,牧禀命于上京。

  阰成五服至于五千,外迫四海,咸建五长,小比大,卑承尊,故入趍事而赴功。小大之国,内外之侯,三正之所用者,盖七千矣。得齿千百五十五万四千。男耕女织,不夺其时,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义之民而度之群生。

  故天亡伏阴,地亡散阳,水亡沉气,火亡灾燀,神亡间行,时亡逆数,民亡滥心,物亡害生。率帝之功,而度之仪轨,近远通其明,以佑不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北逾碣石,南越衡山,咸暨声教,汔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夏后氏尚黑,职由此始。封之高密,以处于擽,是为有夏,曰夏伯。

  初鲧以崇伯事帝。帝为洚水之患,访于四岳,求能治之者,四岳称鲧。帝曰:“方命圪族?”岳曰:“举哉。”试之不可,乃已,以命鲧。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

  鲧障水汨,陈其五行,水不闰下,上帝震怒,不毕洪范九畴,伦攸斁(yì)。逮帝授历,鲧则殛死。禹乃嗣兴,从而道之百川顺流。天乃锡以洪范九畴,伦攸叙斁,所谓洛书者也。

  帝崩,舜为天子,命为司徒,代典百揆,内辅虞位,外行九伯。三十有三载,帝以教其券剧,受命以位。曰:“汝惟弗倦,总朕师。”逊于伯益、皋陶,不可,则拜稽首,固辞,重弗,获命。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工如帝之朔,帝告禹曰:“予告汝九术五胜之常,可以剋之。汝能从之,师徒其兴。”乃治六师,以征不序。始岁三驱,以柬车徒三载。有苗弗共奉,辞,誓伐三旬,而苗逆命。益赞于禹,乃班师而苗格。于是四海之内咸戴帝舜。

  禹骈三圣,乃兴九招。命皋陶为夏、足鼓、龙、八佾六列。皮弁素积,九成而功,昭曰“大夏”。十有五载,帝将陶真,冷禹曰:“戒之哉,形莫若缘,德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帝崩,禹即真。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6)

  王以金成,都阳城、太原、安邑。革正朔,奠服色,以日至六十日为正色,尚黑。其祀户,祭先心,社用松,牲用黝(yǒu),大事敛(liǎn)用昏,戎事乘洛骊。尚明水而旂(qí)緌(ruí),山罍(léi)揭豆、琖(zhán)斚(jiǎ)四,以施之宗庙。

  玄堂世室九阶三阶,厥用亡文。衣裳细布,牟追玄冕,衮衣而山,立尸而卒祭。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燕衣而以飨(xiǎng)礼,以教民之孝弟。袭尧爵,行尧道,修五等,以赏诸侯。追鲧父,褅(dì)黄帝而封丹朱唐、商均之子于虞,作宾王家。立三公九卿、百二十官、三妃九嫔,以为内治。

  三岁而考绩,五岁而定政。恶旨酒好善言好予而不取,好缘而恶驵,亦上信而贱。文必度其正为政,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故能敬德,面稽天若。承安继治,任贤使能;缮赏不罚,而民不负言。

  亡废功,亡蔽财,自眡觔如。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宁之不求葡不大望于民。是故剀精神、明耳目、俊尊,帝以故黑风会纪,而明明在朝,劳身以治天下,迪知恂于九德之行,故民承宽厚而亡怀薄。立三年而百姓以遂焉。

  勤求贤士以及方外,见山仰之,见谷俯之,以道秉德之士存焉。适于郊芴焉,遇其缚于路,谡降拊而泣之,左右月:“彼则不刑于王,何痛焉?”曰:“天下有道,民不离幸;天下亡道,罪及善人。尧舜之民,以尧舜为心;朕为民辟,百姓各以其心,是用矜之。”

  立谏幡障建皷(gǔ),不矜不伐,不自满,假投一馈,而七起一沐,而三捉髮曰:“予惟四海之士须于门,而四方之民弗至也;诸侯朝觐,而亲报之士月见而躬接之曰:‘诸侯能亡以予为骄乎?诸大夫能亡以予为汰乎?’其骄若汰而不予穀,是逢君之恶而敕寡人之残也。”是以天下大治,诸侯万人而一知其体,则能以愿为之也。故未施于民而民敬之。

  命伯封叔及昭明做衍历,岁纪甲寅,钤天行施,敬授人时,人事是重,故建首寅而后冬夏正春。斤不弁山,夏罟不趣渊,以宛生长而专民力。乃布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故其时儆曰:妆而场功偫(zhì)。乃畚梮(jū)营室之中土工,其始火之初见,其于司里远畦(qí)堘(chéng)之就而执,成男女之功。

  故生不失宜,而物不失性,人不失事,天得时而万财成焉。昔孔子观夏道,得其四时之书者是矣,谓:“土少则民失业,土多则内亡守,于是有不称之灾。”故其箴(zhēn)曰:“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又曰:“小人亡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亡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国亡兼年之食,遇天饥,百姓非其有也。”故诸横生尽以养,从生尽以养。一人不杀胎、不夭奥、不隳(huī)时,十年而王道固。

  乃立祈祥以固山泽,立器械以使四国破增薮。楚沛泽以立三币,而其重策以守国。穀存丘,立骈守,以为民饶。以人御人,逃戈刃而高仁义。乘天固以安己,而民心一。

  政德既成,而听于人,矇诵于朝,史箴于位,官献使勿兜;採胪言于市,考百事于廷。耆义修之,以闻其缺而斟酌之,行善而备败,是以事行而不悖,天下复朴。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是以神劳五岳、形瘦九州,而不以为苦。摄位行政,考之于天,是以剋勤于家、剋俭于邦,而尽敬于神。

  命任奚为车正,子吉光暨相土,佐之昇物以时,五财皆良,乃剏钩车、建绥斾。相土始乘,肇用六马,于是登降有数,乃封奚仲于薛,谓政衰于唐虞,而民于昔始政刑、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

  乃三宅亡义之民,罪疑从轻,死者千鐉(quān),中罪五百下鐉,二百罚有罪,而民不轻罚;轻罚而贫者,不致于散。故不杀、不刑,罚弗及彊而天下治。

  命孟涂为理刑正讼,从以为神主。乃备祭用籚(lú)簋(guǐ)嶥俎(zǔ)、鸡雕勒,粉泽流髹(xiū)其上,蒋席鞇(yīn),颇缘觞酌。有採豆,有践而当时之不内者,三十有三国。为丧灋(fǎ),曰:“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丧三日,亡得而逾。”

  祝余鬻(yù),饭九具,作苇茭,而墙置翣(shà)绸练,设旐(zhào)立凶门,用明器有金革,则殡而致事,而人于死者益以致。

  命扶登氏为承夏之乐歌,九叙以乐其成,是谓九夏。设五器于庭,而诏于曰:“有以道宪我者,声鼓;以义告我者,鸣钟;以事诏者,振铎;以忧闻者,发磬;以狱复者,挥鞀(táo)。”

  政天下于五声,后世宝用至于追蠡(lí)。作栈钟于会稽以定奏。远方物贡金,九牧铸九鼎于紫金条荆之山。鼎之为物,左氏尝言之,人得藉口,使人知神、姦(jiān),入川泽而不逢不若,魑(chī)魅(mèi)罔阆莫能逢之。鼎成而太白见者九日。

  帝女仪翟醖(yùn)醸(niàng)稷麦,以为酒、醴(lǐ)醪(láo),变五味,进之帝。饮而甘之,折额而叹:“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遂疏仪翟。

  于是举皋陶而荐之将,畀之政辞,乃封之六,其仲子,剋(kè)世,使袭六奉其祀。

  宅立一十有五岁,七表乘风、化制殊类、青萦九阳奇怪之所际,莫不内拱,八风循通而百穀用成,木荣冬敷,天雨稻、蜚应。騊(táo)駼(tú)出,方泽出马,灵龟穴庭,玄龙御云,而不与焉。于是大宣教化,归元勋祠上帝,乃大计治道。外美州靡息慎之功,内演龙德,以当天心;撰玄要、集天书,以藏南浮之洞。

  遂致群臣于锺山,以观其用。执玉帛且万数。防风氏后至,戮之,以徇于诸侯。伐屈骜、攻魏而万国定。初来,南涂山之女作歌,以候其伯,姬曰:“候人兮猗!”而南言自此始,至周之君臣取风焉,寔为周南召。南,正史之道、王化之基也。自涂山南省南,舟济于江,黄龙负,舟人甚恐,帝清议亡易,龙顾弭鳞而逝。

  乃巡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quán)衡、平斗斛(hú)、立典则,以贻子孙。焚戈甲而夷人附,追思覆鬴(fǔ)之书,复会诸侯于江南。作刀剑、伐靡山而邑之,寻崩,因葬之,绞衾周,葛以绷之,其坎深不邸水、上不通臭,壤为坟,广终,木不改列,畲不易。

  年百有六,实祀于社,亦谓白帝。后趫生启及均,涂山于是独明教训而致其化,乃立庶子之官。嗟乎!天下之命悬太子若涂山,可谓知所本矣。后趫死,葬阳城。

  均生固,固生伎来,伎来生循鞈,是杀绰,大帝念之。其裔居兜牟山,北人号哭厥宝。历魏晋十代而属蠕蠕,是为阿史那德。那最为长,宇文末,灭蠕蠕。百余年暨处罗苏尼,先归北,号阿史那,至开元为史氏。

  帝之支子或封于辛,辛甲事纣,七十五谏,不从,文王以为史,封之长子。昭王南征辛,繇靡为御右,拯王而俱溺。封其子西翟,有辛氏、计氏、司空氏、宇文氏、普屯氏,崇后灭于周文王。

  帝崩而启立。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7)

  《纲鉴易知录》:

  纲:丙子,夏后禹元岁,春正月,禹践天子之位于韩。以金德王,仍以寅月为岁首,改“载”曰“岁”。

  纪:帝姒姓,名文命,崇伯鲧之子,黄帝轩辕氏之玄孙也。母有莘氏女,曰修己,生禹。长九尺二寸。帝舜举禹,使续父业。居外八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至是受帝舜之禅,践天子之位于安邑,即韩国也。以金德王,仍有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色尚黑,牲用玄,以黑为徽号。

  纲: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纪:禹南巡狩,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初,禹取涂山氏女,名曰㤭,生子启,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禹弗子,惟荒度土功。

  纲:作《大夏》乐。建旗、旐以辨等级。

  纪:禹命皋陶为《夏》籥九成,昭其成功也。

  初,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加马,禹命奚仲为车正,建旌旗、斿旐,以别尊卑等级。

  悬钟、鼓、磬、铎、鞀,以待四方之士,曰:“导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振铎,启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常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恐其留吾门也。”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以劳天下之民。

  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是时天雨金三日。

  纲:丁丑,二岁,皋陶薨。帝荐益于天。

  纲:己卯,四岁,铸九鼎。

  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纲:庚辰,五岁,巡狩。

  纪: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赎民之无饘卖子者。

  禹济江,黄龙负舟,舟中人惧。禹仰天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予何忧于龙焉?视龙犹蝘(yǎn)蜓!”须臾,龙俯首低尾而逝。

  纲:癸未,八岁,巡狩江南,会诸侯,戮防风氏。帝崩于会稽。

  纪:初,禹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至是禹巡狩江南,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禹崩于会稽,因葬焉。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8)

  《帝王世纪》:

  禹,姒姓也。其先出颛顼。颛顼生鲧,尧封为崇伯,纳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已,见流星贯昴,又吞神珠,意感而生禹于石纽。名文命,字高密,长于西羌,西夷人也。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

  《今本竹书纪年》:

  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

  当尧之世,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咎陶薨(hōng)。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秋八月,帝陟(zhì)于会稽。

  禹立四十五年。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9)

  《古本竹书纪年》:

  禹居阳城。

  黄帝至禹,为世二十。

  禹立四十五年。

  《河图握矩起》曰:帝命伯禹曰:“告汝九术五胜之常可以克之,汝能从之,汝师徒将兴。”

  《尚书帝命验》曰:禹,白帝精以星感,修纪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

  《尚书璇玑铃》曰:禹开龙门,导积石,决岷山,治九贡。

  又曰:禹开龙门,导积石,出玄珪,上刻曰:“延喜玉,受德。天锡佩。”

  《尚书中候》曰:伯禹在庶,四岳师举荐之帝尧,握括命不试爵授司空。伯禹稽首让于益归。帝曰:“何斯若真,出尔命图示乃天。”伯禹曰:“臣观河,伯面长人首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臣河图。”带足入渊。伯禹拜辞。

  《诗含神雾》曰:禹之兴,黑、风会纪。

  《礼》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

  《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禹。”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明耳目,治天下。”

  《礼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垂意于沟洫,百穀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

  《传》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孔演图》曰:天命之见,侯期门,灵龟穴庭,玄龙衔云。

  《春秋元命苞》曰:禹之时,民大乐,其骈三圣相继,故乐名《大夏》也。

  《孝经钩命诀》曰:命星贯昴,修纪梦接,生禹。

  《遁甲开山图》曰:禹游于东海,得玉,碧色,长一尺二寸,光如日月,自照达幽冥。

  《蜀王本纪》曰:禹本没山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拆堛而生于县,涂山取妻,生子启。

  《论语》曰: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ú)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符子》曰:禹让天下于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故舜也以劳报子。我生而逸,不能为君之劳矣。”

  《越绝书》曰:禹始忧民,救水到大越,于茅山大会计,爵有功。更名茅山,谓之会稽。及其王矣,巡狩大越。

  《吴越春秋》曰:禹,案《黄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九疑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狩,登衡山求之,卧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来候禹,令禹斋三月,更求之。禹乃斋三月,登宛委山,取得书通水经。遂周行天下,使益疏记之,名曰《山海经》。

  又曰:舜崩,禹服丧三年,朝夕号泣,形体枯槁,面目黎黑。

  《十州记》曰:禹治洪水毕,乃乘蹻车到锺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禹经诸侯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了,诸名山亦然。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鼓钟铎磬,而置鞀于簨虡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鼓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鞀。”此之谓五声。是以禹尝据馈而七起,日中不暇食。于是四海之士皆至。

  《隋巢子》曰: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之,大神降而辅之。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宝,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归之。

  《庄子》曰:昔者,禹堙(yīn)洪水,亲自操橐(tuó)耜(sì),而涤天下之川。股无玄,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屩(juē)为服,日夜不依,以自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道也,不足为墨。”

  《尸子》曰:禹,长颈鸟喙,面貌亦恶,天下从而贤之,好学也。

  又曰: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闚(kuī)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墨子》曰:禹葬,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绷之,下不及泉,上不通臭。既葬,收余壤为垄,若参耕之亩。

  《韩子》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木畚以为民先,股无完胈(bá)胫不生,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吕氏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取,行涂山,恐时暮失制,乃取涂山女。

  又曰:禹南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恐惧,禹仰而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济生人。命受天也,奈何忧于龙焉?”龙弭耳低尾而逃。

  又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握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通乎已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

  又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及其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

  《贾谊书》曰:禹常昼不暇食,而夜不暇寝。方是时,忧务民也。

  《淮南子》曰:昔者鲧作三亻刃之城,诸侯倍之。禹知天下叛之,乃坏城平地,散财物,禁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

  又曰:禹沐淫雨,栉疾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力,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罪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又曰:禹为水,以身解于阳旰之河。

  又曰:尧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畚锸,以为民先,疏河而导九支,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

  又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取,非争其先也,争得其时也。

  《说苑》曰:禹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吾为君,百姓皆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抱朴子》曰:禹乘二龙,郭支为驭。

  《黄帝玄女兵法》曰:禹问于风后曰:“吾闻黄帝有负胜之图,六甲阴阳之道,今安在乎?”风后对曰:“黄帝藏会稽之山下,其坎深千丈,广千尺,镇以盘石,致难得也。”禹北见六子,问海口所出。禹乃决江口,鸣角会稽,龙神为见,玉匮浮。禹乃开而视之,中有《天下经》十二卷。禹未及持之,其四卷飞上天,禹不能得也。其四卷复下陂池,禹不能拯也。禹得中四卷,开而视之。

  《夏禹赞》曰:于嗟夫子,拯世济民。克卑宫室,致孝鬼神。蔬食薄服,绂冕乃新。厥德不回,其诚可亲。亹亹其德,温温其仁。尼称无间,何德之纯。

  《禹治水赞》曰:嗟夫夏禹,实劳水功。西凿龙门,疏河导江。梁岐既辟,九州以同。天赐玄圭,奄有万邦。

  《禹渡河赞》曰:禹济于河,黄龙乘船,舟人并惧,禹叹仰天。予受天运,勤功恤民,死亡命也,龙闻弭身。

  《禹渡江赞》曰:二江初凿,九谷新成。风飞鹢涌,水起龙惊。乐天知命,无待忧生。危舟遂静,乱楫还平。

  《春秋纬命历序》曰:(舜)治五十三年而禅于文命,号曰戎禹,凡十有四世,治四百七十三年。

夏朝禹帝(帝禹夏后氏)(10)

  《尚书·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厴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島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紵,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