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释“悟”作者|魏耀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白岩松老师的五个问题文字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白岩松老师的五个问题文字版(魏耀煌吾心悟白岩松老师拆字解说)

白岩松老师的五个问题文字版

吾心释“悟”

作者|魏耀煌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拆字解说两个字:

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

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

白岩松老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悟性超群,是我尊敬。

仿此一“悟”,“悟”字就不难理解了。“悟”字左旁是“心”,右旁上“五”下“口”,特别突出“口”。姑且不说西医或中医对五官的定义,人们通常说的五官是指眉、眼、耳、鼻、口五个影响容貌的部位。这样说来,“悟”要亲口一尝,五官到位,吾之用心才是“悟”。

我学习白老师拆字,肤浅理解了一点“悟”的含义,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心有灵犀”。我想,真正对一件事要“悟”出一项可获“诺贝尔奖”的发明创造,“悟”出一番耐人寻味的哲理,“悟”出一语人生真谛,就得练就千思百虑,见微知著的功夫。

不必说曹植“燃萁煮豆”妙喻取譬的《七步诗》,不必说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到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不必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皇皇巨著红楼梦,也不必说鲁班由齿草伤手到发明锯子及其行家里手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可谓一闻千悟,一悟留芳。

单就普通教师而言,在教书育人中也有许多值得去“悟”的故事。

比如,我们平时夸赞一个人,一个孩子常会竖起大拇指。由此,触景生“悟”,能不能用五个指头表达教育学生的方法呢?我总结了“五指手势”班级工作方法:先伸食指,引导在前;多翘拇指,表扬为主;常按中指,及时提醒;关注无名指,转化差生;留心小指,捕捉小事。

那个“下放”的年代,我在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学教书。当地老百姓贫穷,夏天午饭后,学生到教室午睡,也可穿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一次,一个就像“无名指”在班上不起眼的学生,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我坐在教室里休息,这情景被我“快拍”了,问他进教室时为什么要脱拖鞋,他说怕吵醒同学。“留心小指,捕捉小事”,我感悟到“脱拖鞋进教室”是这个顽皮学生的“闪光点”,看见了他“怕吵醛同学”内心深处的良善。事后,我以口头、板报、家访等形式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

类似事例,在我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胜枚举。通过一事一悟,一事多悟,做“悟”的有心人,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综上所述,我以为,悟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是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