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公务员要问哪些问题(公务员面试的面谈都会问什么)(1)

文/体制老司机

公务员考试面试中,很多单位设置了一个环节,叫面谈。设置面谈,是因为结构化和无领导小组面试比较标准化,单一,并且容易套路化,很难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等。

结构化面试的所有题型,大家都经过训练,很多还专门到培训机构去演练过,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答案都是台词。

并且这些题目都是对事不对人,考察的都是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实在机关里工作,能力是基础,但价值观和性格才是关键。

前段时间湖北省保密局取消第一名录用资格,录用第二名,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客观地说,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虽然第一名的能力可能要突出一些,但从个人履历来看,可能第二名的价值观和性格等,更适合岗位需求。

部委很多基本都设置面谈环节,并且谈的比较细,决定录用谁,还会综合个人的简历来判断考生的价值观、可靠性、性格等,笔试面试只是一个入门门槛而已,而不是决定因素。

老司机不止一次听过部委领导说,招来的人,虽然笔试分数高,面试表现也不错,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性格、与人相处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但录用了就没办法退货了,只能硬着头皮用,很难受。

所以,其实机关录用一个人,是非常慎重的。如果真的录用一个不听指挥的刺头进来,搞得单位乱七八糟,甚至出点什么事情,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很多有自主用人权的单位,都喜欢设置面谈,就是想再仔细看看,这个人价值观、性格等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这些面谈的考官,很多都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一把手亲自上阵,他们很多都是人精,大致和你聊一聊,就知道你具体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了。

那么,面谈一般会问什么问题呢?

大致来讲,面谈是非常随意的,可以问任何问题,比如你是学计算机的,考官可能就随口问,你对国家推动区块链发展怎么看。

大多数的面谈,还是围绕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方方面面来发发问。

比如问你的在大学期间成绩怎么样,如果你成绩不怎么好,考官就会追问,你某一科没有学好,是什么原因。

这是为了考察你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如果你说没有,考官会追问,你都毕业了,为什么会没有女朋友呢?是什么原因。

这是考察你个人的价值理念是不是正常,对生活是不是有正确的态度。

比如问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如果你说喜欢看书,他就会追问你,你最近看的一本书是什么,给我介绍介绍。

广东这次面谈,有考生回答说自己喜欢京剧,考官当时就追问说,现场给我们来一段。

这同样是考察大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不是端正,是不是具有热爱生活,是不是性格开朗。

比如你简历里说你参加过一个学生社团,考官会问你在这个社团中,做了些什么事情,学到什么东西。

这是看看你做事情是不是投入,是不是用心,如果不用心,你的体会就不会深刻,也看看你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

比如问你,公务员待遇比较低,远远没有在企业里收入高,你为什么来考公务员。

这是看你的动机。如果你的动机不纯,或者说动机不现实,比如想建功立业,这就不现实,考官就会认为你很难熬得住公务员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

比如问你,你的家乡距离这里很远,你在这里工作,会面临着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会面临不能孝顺父母的遗憾,会面临文化习惯的差异,你怎么解决。

这是看你对于考这个地方公务员,是不是临时起意,是不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的,是不是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过深思熟虑。如果不是,那说明你可能在这个地方待不长。

再比如说问你,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待遇不高,而且有服务期,晋升空间比较小,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这是看你能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且你自己有没有很好的规划。

这些问题,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可问,目的就是要了解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你把你的价值观和性格暴露出来,从而判断你适不适合这个岗位。

那怎么才能应对这种狂轰滥炸式的面谈呢?

很多人在面谈中,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想拼命地讨好考官,力求让自己回答的每一个字,每句话,都满足考官的所有想象。

这个想法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的方向,但这个想法也错了,因为不现实。

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对于考官的价值观的理解,是错误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面谈中,一定要表现得特别伟光正,一点人性的瑕疵都没有,必须根正苗红,必须滴水不漏。

这就是以个人的想象,去衡量考官的价值观了。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真实。

尽管大家觉得自己演技不错,尽力去遮掩,掩饰和修饰,但这点小伎俩,在这些阅人无数的考官面前,其实是比较拙劣的,他们大多一眼就能看穿你的伪装,从而对你产生更加不好的印象。

比如说,你是学金融的,考官问你,你是学金融专业的,还是名校,去金融企业每年能挣很多钱,为什么要来考公务员呢?

伟光正的套路答法,就是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我从小深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立志要成为一名公务员。

或者说,我被焦裕禄等人民公仆的事迹深深感染,决心成为一名人民公仆。

这真的很假。

考官需要看到的是真实的你,你的价值观、性格等等方面,和岗位的需求是吻合的,在这些老油条考官面前,我们应对的第一条原则,是坦诚。

就是不能拙劣地表演,否则你一定会被戳穿的。

比如说问你远离家乡,不能照顾父母,你怎么办。你就直接坦诚地说,这确实是一个遗憾,确实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

比如问你为什么要考公务员,你就直接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公务员比较稳定,待遇相对不错。

比如问你在基层仕途发展比较受限,遇到上级的遴选选调就会不会走。你坦诚地说,有机会,自己肯定是希望往上发展,在更大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发展的。

这些真实的话,是人之常情,是99%的人应该具有的正常思维,如果你没有这些真实的想法,说明你是那1%的另外,或者说,你在撒谎,在装,在演戏。

考官是会相信你是那1%,还是愿意相信你是在表演呢?

只要我们的真实,是符合人之常情,常理的,是能够被正常人的思维和逻辑所接受的,就没有问题,这也能让我们留给考官一个坦诚真实的形象。

但是,一味地坦诚,不加以修饰,难道把我们想升官发财,想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些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吗?

当然不是,这需要我们在面谈中,避轻就重,并且善于强化重点逻辑,弱化次要逻辑。

比如说,考官问你为什么考公务员,你可以先简单说说,公务员稳定,社会地位高,收入也还可以。

但要重点说说,公务员这个岗位,其实还是具体地位老百姓做些具体的事情的,能够让自己的一些理想和想法,得以实现的一个平台,这能够让自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更有意义。再举一些你看到的基层公务员具体做的事情,对老百姓的改变的事例作为佐证。

这就是弱化公务员收入可以,社会地位高,稳定的逻辑,强化公务员这个工作可以做点对社会和老百姓有用的事情的逻辑。

再比如说,考官问你,你大学期间某一学期成绩不好,没学好,为什么。你可以简单坦诚地说,那个学期自己没怎么花精力在学习上。

但你可以强化,那个学期里,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专业知识对今后的具体工作作用不大,所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社会实践,做兼职上。

但在兼职中,发现自己因为综合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工作,才发现学习这个过程,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所以再次把精力放回学习上,第二学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你弱化了自己没认真学习和错误的人生规划的逻辑,强化了自己做兼职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并且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的逻辑。

这种避轻就重的关键,就是让考官接受那些能够重点突出你的事实和逻辑,而那些次要的,不那么好看的事实和逻辑,就显得不是那么刺眼,并且能够理解,也让你显得更真实。

但是,无论我们说什么,我们的逻辑,一定要合情合理的。

比如说,对于远离家乡,不能照顾父母这个问题。你可以告诉考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处理好这个矛盾。

你就要具体说说你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和问题,比如说,你可以说说你家距离工作地多远,周末下班乘坐高铁或者飞机就可以回家看望父母。

这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证明,你确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面谈其实是更考验个人的承受力的,因为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我们无法提前备好剧本和台词,很多时候只能凭借本能来回答。

但提前知道考官要问什么,并且要把握好,在坦诚的基础上,避轻就重,强化美化自己的事实和逻辑,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论述出来,就能够很好地说服考官。

至于在那帮机关老帮菜面前秀演技,还是算了吧,免得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