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阅读,常常思考,有时输出。我是免葱同学,关注我的头条号,努力做个文化人。

推荐活着这本书的理由(豆瓣9.1活着书评)(1)

1960年4月3日,余华老师诞生于浙江海盐。作为一名先锋小说作家,余华的作品广为流传,获得了当代读者的极高评价。

《活着》一书,常年位于豆瓣读书榜第2名,仅次于《红楼梦》。无数人对《活着》评价颇高,也有无数人对他进行了解读。

@免葱同学认为,《活着》是在写三个典范。

1、 贤妻良母的典范——家珍

家珍嫁到福贵家时,福贵家里还算是一个地主家庭。农村的地主配城里的姑娘,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家珍或许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典范,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卑微、隐忍、既往不咎。

家珍知道福贵在外面嫖赌,不吵不闹,却用一道菜暗示福贵,“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

奈何福贵还是少爷的时候,年轻气盛,软硬不吃,从不把妻子的话放在眼里。

到后面甚至连家珍的父亲,都无法忍受女婿的劣根性,把女儿接回城里去。

但是哪怕生活再苦再难,家珍独自生完儿子之后,也依然选择回到福贵家,丝毫没有因为一夜之间的一贫如洗,要放弃福贵、要放弃这个家。

后来家珍患了软骨病,没钱看病不说,家珍还怕拖累家里人,想着法子要出来干活。

家珍对福贵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城里的姑娘,因为嫁了这样一个游手好闲的“富三代”,由奢入俭,但是在那个年代,所有人心里想的却都是如何维护这个家。

整个家庭的完整,远比个人的快乐更重要。

推荐活着这本书的理由(豆瓣9.1活着书评)(2)

时间过了短短不到30年,中国的女性身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职业和家庭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今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贡献了大量的劳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现在的女性,骨子里或许还是有一些传统,但受到了越来越多独立自主的思潮的影响,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也多过一味的容忍。

生于这个年代的女性,特别是家中的独女,是幸运的。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我们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家庭地位的提高,女性地位的提升,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2、 父母之命的典范——凤霞与二喜

因为一场大病变为哑巴的凤霞,与偏头二喜,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喜结连理。二喜只来看了凤霞一眼,就认定了这个人。

还没结婚时,偏头女婿就带着一群人来为福贵家翻新房子。结婚时,为了让福贵脸上有光,二喜欠债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当凤霞怀孕时,二喜比任何人都高兴,家里没有蚊帐,二喜甚至可以自己去把蚊子喂饱,也不愿让怀孕的凤霞被蚊子咬。

凤霞生孩子时,二喜毫不犹豫选择“保大的。”

那个年代,淳朴的中国人似乎都是这样,见了一面就定了终身。往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不会也不被允许随随便便分手。

推荐活着这本书的理由(豆瓣9.1活着书评)(3)

当今的我们,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在对于婚姻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的同时,也催生了太多不负责任的行为。

前几年,一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爆红网络。后来呢,这个拜金女被媒体封杀,还在努力寻找着她的“宝马男”。

媒体中劈腿、出轨的新闻时有发生,似乎已经见怪不怪,过不下去就选择离婚。

很多人说,现代人对待感情就和对待东西一样,出了问题,以前想的是补,现在想的是换。

浮躁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通病,如今的我们少了包容,多了挑剔,少了理解,多了指责。

婚姻本来就是不同个体、不同家庭之间的组合,摩擦在所难免。如果内心想着“补”,父母之命都能过下去,如果内心想着“换”,自由恋爱都很难维持。

3、 苦难之辈的典范——福贵

福贵是本书的主角,是从前的富三代,是如今的普通农民。

年轻时“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亲手败光了家产,却也阴差阳错躲过了被杀的命运。

福贵的人生一直在走下坡路,经历了中国社会最为困难的几十年,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唯独他活下来了。

太多人看到了福贵的苦难,觉得写得太过残忍,不忍猝读。

但相比《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免葱同学总觉得许三观更为可怜。

虽然福贵赌博输光了家产,但妻子隐忍,女儿孝顺,儿子懂事,女婿也勤快,至少小家是幸福的。

相比起许三观,周围望过去,甚至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靠一次次卖血来拯救这个家。

福贵人不如其名,年轻时的潇洒,后来都用来偿还,一点都没有“福”“贵”的样子。但哪怕是输光家产的时候,福贵也没有真的想要了结生命。

可以说,福贵是咎由自取,但更多的是时代弄人。福贵如果没有败家,后来的人生可能也难逃厄运。

推荐活着这本书的理由(豆瓣9.1活着书评)(4)

人生这条路,上坡容易,下坡太难走了。

起点低没关系,随着积累和努力,路会越走越宽;但当一个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永远走下坡路时,很难有人做到像福贵这样坚强。

有人说余华写得过于残忍了,把所有失去亲人的痛苦全都集中在福贵一个人身上,让人承受不住。

但其实很可能,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样的故事真真切切发生着。不少人因为地震、病毒、意外,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家人。

这个时候,活下来真的是件很难的事。

余华说,“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我们的生命,何尝不是这样,笑着哭,生死相伴呢。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躲过了意外,战胜了疾病,活着本身就不容易。

尾声

《活着》又不仅仅在说三个典范,还有很多小人物的命运,龙二、春生、有庆。

《活着》还在说着对生与死的理解,对争与不争的理解。

《活着》更是在述说着那个年代。

顺祝,作者余华老师六十大寿,生日快乐!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