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阿塞拜疆国防部宣称,18日午夜时分,亚美尼亚军队在两国交接地带炮击本国军队,两国发生交火。

近几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双方为争夺纳卡自治州大打出手。

这两个国家争夺的土地原本都属于沙俄。苏联时期,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都是苏维埃联邦的成员国,早在1988年,双方就在领土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

阿塞拜疆在苏联建立之前就是沙俄的一部分,不过在历史中更长的一段时期内,它都处于伊朗的统治下。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甚至比阿塞拜疆共和国中的还要多。

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让阿塞拜疆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选择独立,甚至为了纳卡地区,与昔日故国伊朗撕破脸面呢?

要厘清这些中东国家的爱恨情仇,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历史入手。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

交火

俄国强占

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度”,位于外高加索东南部,东临里海。

11至13世纪,阿塞拜疆部族形成,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地处中亚“十字路口”的阿塞拜疆地区不断遭到外族的入侵与瓜分。

16世纪,阿塞拜疆地区的波斯人建立伊朗萨法维王朝,从此,阿塞拜疆成为伊朗的一部分。

和中国一样,伊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民族构成上,伊朗除了主体的波斯民族,还有阿塞拜疆族、库尔德族、俾路支族、阿拉伯族、土库曼族、卢尔族、吉拉基族、马赞德兰族八大少数民族。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2)

阿塞拜疆地理位置

其中阿塞拜疆族是伊朗仅次于波斯的第二大民族,直至今日,阿塞拜疆人仍占伊朗人口的25%。但伊朗没能永远地占有阿塞拜疆。

1804年,出于领土争端,波斯卡扎尔王朝与沙俄爆发战争,最终以波斯败绩落幕。

1813年,波斯被迫与沙皇签署《古利斯坦条约》,将包括今阿塞拜疆共和国大部的广袤国土割让给沙俄。

1828年,波斯再败于沙俄,双方签订《土库曼查伊条约》。自此,以阿拉克斯河为界,沙俄占据阿塞拜疆北部地区(现阿塞拜疆共和国领土),波斯则占其南部,阿塞拜疆被一分为二。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纷纷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阿塞拜疆也不例外。11月,当地的巴库公社正式成立。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3)

巴库老城

然而,阿塞拜疆地区红色政权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内有资产阶级猖獗,外有英匪觊觎。

同年,趁着苏俄陷入红白内战,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资产阶级政党联合建立了“外高加索行政委员会”,并于次年春宣告独立,名为“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

此外,英国干涉军还从伊朗北部侵入巴库,占领南高加索广大地区。巴库公社很快就夭折了。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4)

伊朗

1920年4月,苏俄红军清除了阿塞拜疆的白卫军与外国干涉军,“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两年后,外高加索三国组成了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36年,该联邦解散,阿塞拜疆直接升格为苏联直辖的加盟共和国。

1991年,阿塞拜疆正式宣布独立。此时的伊朗境内,仍有大量的阿塞拜疆人,数量上甚至超过了阿塞拜疆共和国中的同族。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阿塞拜疆放弃与伊朗的同胞团聚?两国的阿塞拜疆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隔阂?这一切都要从伊朗的波斯化运动说起。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5)

阿塞拜疆

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波斯化运动

在1919年,彼时英国为奴役伊朗,与伊朗签订不平等协定,遭到伊朗人民的强烈反对

迫不得已,英国只好退而选择扶植代理人,以求间接控制伊朗。很快,代理人的位置就有了候选——礼萨·汗。

礼萨·汗出身贫寒,父亲早早去世,十四岁便投身军旅,凭着过人的战功层层高升,在伊朗拥有很高的威信。英国找上他后,他很快就同意与英方合作,在国内发动政变。

1921年2月,礼萨·汗兵不血刃,夺得首都黑德兰,登上伊朗政治舞台。不过,令英国没想到的是,礼萨·汗抱负极高,又有很强的爱国情怀,他不甘心始终受制于英国。于是他收回英国在伊朗的特权,力求让伊朗摆脱英国的控制。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6)

礼萨·汗

1925年,礼萨·汗自立为国王,开启了伊朗的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上台,来不及享受作为君主所有的声色犬马,马上面对的就是恺加王朝留下的烂摊子。他首先要处理的,便是阿塞拜疆地区问题。

阿塞拜疆地区被一分为二后,南北地区的民众仍有往来,苏俄也一直没有放弃吞并整个阿塞拜疆。

为解决这一隐忧,礼萨·汗选择效法德国、土耳其,希望能同化国内的少数民族,将伊朗改造为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于是,礼萨·汗着手实行改革,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波斯化运动。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7)

当政礼萨·汗

他为实行这次运动颁布的诸多政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在文化上同化少数民族。

他下令以现代化、世俗化、波斯化为准则净化少数民族,抹杀他们的民族个性,甚至对孩童起名、着装、行为规范等都作出严格的规定,让少数民族的孩童不通本族文化,以达到断其传承的目的。

此外,他还禁止少数民族穿着自己的服装,穆斯林女性也不得以黑纱遮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为伊朗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8)

禁止戴面纱和穿民族服装后的女性

其次,全面禁止少数民族语言。他将波斯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强制各类学校推广波斯语,禁止少数民族讲本族语言。

针对波斯语本身,他还主导创立了波斯语语言文化学会,创建波斯语的正式拼字法,编制新的波斯语字母和词汇,同时推行波斯语去阿拉伯化,清除阿拉伯等语言对波斯语的影响。

再次,推行大规模地理标识更名运动。欲灭其族,必灭其史,从城市到名胜,礼萨·汗通过更改一系列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理标识,意图将非波斯的文化记忆从国内剔除。

最后,为证明波斯是国内唯一的优越的种族。巴列维王朝是高贵波斯人建立的,礼萨·汗正式将国名改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自称“礼萨大帝”,希冀恢复古波斯的荣光。他甚至为此改变姓氏,以显示自己是波斯人。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9)

伊朗

这样激烈的改革让国内的少数民族地位尴尬起来。作为国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阿塞拜疆民族更是首当其冲。

巴列维王朝强制推行波斯语后,曾为官方语言之一的阿塞拜疆语几乎被全面禁用,地位一落千丈。不仅仅是语言,由于礼萨·汗宣扬波斯种族优越论,阿塞拜疆人社会形象被丑化为突厥“野蛮人”,沦为伊朗的劣等民族。

更致命的是,伊朗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政治管控:不仅在政府中不愿任用阿塞拜疆人,而且还将部分部族首领软禁在德黑兰,作为人质威胁阿塞拜疆族。

没有平等,没有尊重,伊朗阿塞拜疆人对巴列维王朝的独断行为已经不满到极致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0)

阿塞拜疆人

要分家!伊朗阿塞拜疆民族主义兴起

1942年,为打击纳粹德国,英苏两国分别短暂占领伊朗,礼萨·汗被迫退位。趁此机会,蛰伏已久的伊朗阿塞拜疆民族主义盛起,主张恢复本民族的权利。

在苏联的帮助与鼓动下,阿塞拜疆族希望与伊朗分裂的声音越来越大。

1945年,阿塞拜疆民主党举行全体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自治政府。

新政府甫一上台就颁布了各种去波斯化的新政策,将波斯化运动中被禁用的本族语言、地理标识等统统恢复。此外,还在工业、军事、教育、司法等领域效仿苏联,接受苏联的扶持。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1)

苏军进入伊朗

如果任由事态发展,那么伊朗阿塞拜疆独立,与苏联阿塞拜疆合并,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美英紧急向苏联下达最后通牒,苏方只得从伊朗撤军,伊朗首相卡瓦姆也通过与保守派谈判拉拢,稳住了局势。

失去了“老大哥”靠山,阿塞拜疆民族主义的浪潮暂时渐渐平息下来。

正是因为巴列维王朝不尊重阿塞拜疆族,抹杀了他们对国家建立的功绩,才让国家在民族问题上遇到如此激烈的矛盾,让局势动荡不安。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2)

阿塞拜疆人

当波斯不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国内的少数民族,不肯面对现实,一心破坏国内多民族并存的现状,重返古波斯荣光就只是一场幻想了。

苏联撤军后,伊朗一改谈判嘴脸,转头便单方面撕毁协议,甚至大规模逮捕和屠杀阿塞拜疆民主党成员和民众。

伊朗的做法,不仅伤害了伊朗阿塞拜疆人的感情,也寒了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人民的心。

更何况,波斯化运动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3)

伊朗首相

波斯化对阿塞拜疆的影响

波斯化运动虽然引起了全伊上下阿塞拜疆人的一直抵触,但政策的强制实行必然对少数民族产生影响。

另外,苏联的阿塞拜疆共和国由于长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多多少少被俄罗斯化了。虽然是同一部族,但内部民众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这种隔阂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伊朗宪法规定,波斯语仍然是伊朗的官方语言,其所有的官方文件,乃至于政府、学校和大众传媒都使用波斯语。虽然伊朗已不再禁止阿塞拜疆语的使用,但实际上少数民族很少有机会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语言文化的不断交融,伊朗阿塞拜疆人如今使用的突厥语已融入了波斯语成分。而从苏联独立出来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官方语言当然是阿塞拜疆语,而居民也大多都会说俄语。两国民众是否能流畅交流,都已成为问题。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4)

俄语字母表

第二,两国民众间还有宗教派别上的分歧。

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与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阿塞拜疆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不过,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什叶派宗教信仰代替巴列维时期的波斯民族主义,上升为伊朗集体认同的首要部分,这让伊朗阿塞拜疆人更加伊朗化。

相比之下,阿塞拜疆共和国虽然也信奉什叶派,但由于受到苏联世俗主义影响,宗教已成为公民的个人信仰,没有上升为国家意志。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共和国更加世俗化。

最后,由于长久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共和国在文化上也受到了俄国的影响,与伊朗阿塞拜疆有所区别。

不过,就算苏联解体后的阿塞拜疆想回归伊朗,俄罗斯也不会同意。因为小小的阿塞拜疆却有着一样令苏联和美国都眼馋的资源——石油。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5)

什叶派宗教领袖穆克塔达·萨德尔

山地小国,石油大国

阿塞拜疆共和国国土面积为8.66万平方公里,有1016万人口,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但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石油。

阿塞拜疆是苏联境内最早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

在上世纪20年代,该国的石油产量曾占据全苏的95%,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0%。直到共和国独立,它的石油产量仍然位列苏联第二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可以看出,油汽工业是阿塞拜疆的支柱产业。

苏联为什么要瓜分伊朗呢(阿塞拜疆重获独立)(16)

石油工业

阿塞拜疆地处苏联最南端和里海之滨,还曾是苏联的蔬菜基地之一。虽然国内的耕地面积仅为农业用地的1/3,但由于电力充沛,水浇地面积达90%以上,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

试问,俄罗斯怎么舍得,又怎么允许将这样一块肥肉白白送给伊朗?

在宗教、文化、历史、现实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阿塞拜疆选择独立建国,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就成了理所应当的历史走向了。

独立后的阿塞拜疆,在国内不用担心受到民族压迫,同时坐拥如厚的自然资源。但是,它真的能从被大国任意摆布的处境中解放吗?


参考文献

[1]赵建明.巴列维王朝的民族政策对伊朗阿塞拜疆人的探析[J].世界民族,2021(6):43-57

[2]武桐雨.身份政治:伊朗阿塞拜疆人的身份重构与伊朗的周边外交.国际关系研究,2021(3):137-159

[3]郑羽.山地之国——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J].世界知识,199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