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围攻桂林不得,转而出广西向湖南,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攻下兴安、全州、道州,并于1852年8月17日,顺利拿下湖南南部重镇郴州。途中虽有蓑衣渡之败,但经道州和郴州的短暂休整,太平军不但很快恢复元气,而且军力大增。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1)

8月26日,太平军进驻郴州不到十天,西王萧朝贵亲率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两千余将士,一路北上长途奔袭湖南省府长沙。

太平军所经之处,兵不血刃、势如破竹,安仁、攸县、茶陵、醴陵等清廷守军望风而逃。行军16日,太平军快速推进到距长沙城南仅10余里的石马铺。

非常巧合的是,有两千多人的绿营军,从陕西调来湖南布防,正好与萧朝贵的太平军碰了个正着。太平军冲上去展开厮杀,毫无防备的清军猝不及防,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不到一个时辰,太平军就大破清军连营七八里,绿营军领兵将军西安镇总兵福诚、潼关协副将尹培立、宁陕营参将萨保三人被阵前斩杀。萧朝贵的勇猛和战斗力,确实非同凡响!

离石马铺不远的金盆岭,有沅州协副将朱翰的军营,朱翰听闻绿营军被太平军打败,既不敢救援,也不敢坚守金盆岭,撒腿就跑。军营驻军虽不多,却有大量的精良军械,数不清的枪炮,悉数无私资助了太平军。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2)

长沙城外围再无驻防清军,萧朝贵率军直抵古城长沙的南门。

长沙城内的清军,对太平军的到来一无所知,当城外的溃军涌入内城时,才知道太平军围城。

清军完全没有意料到,明明还远在郴州的太平军,怎么会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攻到长沙城下,城内顿时乱作一团。

长沙城守卫力量薄弱,只有四千余人的正规清军和三千余人的团练,领兵提督鲍起豹,没有实战经验,慌乱之际下令紧闭城门,四方求救。

太平军由于人数太少,无法全方位围城,只能集中兵力重点突破。但长沙城虽守军人少,但城墙宽厚坚固,太平军想要快速破城谈何容易!

萧朝贵将大军驻扎在妙高峰、鳌山庙等城外的险要制高点,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长沙南门、浏阳门和小乌门。

一时间,太平军在城外发炮,清军在城墙上还击,双方炮火激战多日,太平军始终未能突破长沙城防。

一路所向披靡的萧朝贵,亲临前线,披坚执锐,挥旗督战。城内魁星楼的清军,炮击太平军,炮弹正好落在萧朝贵不远处,爆炸后一颗弹片不幸击中胸部,萧朝贵伤势沉重,回营不久便死了。

一代悍将,就此致幕,年仅32岁。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3)

消息传至郴州太平军大营,全军震动!洪秀全更是悲痛万分!三个月前,南王冯云山在蓑衣渡,被清军江忠源部炮击而亡,此时又传来西王萧朝贵战死的消息,金田起义才一年多的时间,天国就痛失两王,洪秀全痛失左膀右臂!

一个月后,痛定思痛的洪秀全,亲率太平天国的大军主力,沿着萧朝贵进军的路线向北急进,大军剑指长沙。

10月11日,太平军大部队抵达长沙南门,与萧朝贵部将曾水源的部队汇合,开始集中力量围城攻城。

但此时的长沙城,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得知长沙被围,钦差大臣赛尚阿严命周边各部火速驰援。

湖南巡抚张高基、布政使潘铎,冲破太平军的封锁入城,带去大量火药和弹丸。

广西提督向荣,带领所属清军十万火急,从广西进驻长沙。

在蓑衣渡大败太平军的江忠源,也领兵急驱,赶在太平军围城前夕,进入长沙城。

长沙城内一时名将云集,兵力更是多达3万人。城外的清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向长沙方向集结。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4)

兵锋正锐的太平军,在杨秀清的亲自指挥下,围攻长沙城一个月余,虽屡有斩获,无奈长沙城墙坚固,城内炮火猛烈,太平军伤亡惨重,但始终无法破城。

太平军的外围,大量清军迅速集结,有形成新的包围圈之势。

为打开局面,年仅21岁的翼王石达开,引兵西渡湘江,外线作战,在“水陆洲”大败清军老将向荣所部,斩杀清军2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但,战役的胜利,终究挽救不了战略的失败。长沙城久攻不下,太平军有被清军反包围全军覆没的风险。

长于谋略的东王杨秀清,审时度势,在一个漆黑的大雨之夜,率领太平军主力撤围,渡湘江西走,与石达开所部汇合。

与清军第一次大兵团会战正式结束,撤围长沙的太平军,向北攻进,连下益阳、岳阳,进军武汉三镇,拉开了新的大幕!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5)

长沙攻坚战,太平军的损失不是攻城的失败,而是其核心领导人萧朝贵的阵亡,为几年后的“天京事变”埋下伏笔。

如果西王萧朝贵不死,太平天国的内讧就不会发生,太平军横扫中原大地、一统华夏也不是没有可能!

回顾太平军长沙会战,萧朝贵率领前锋攻城遇阻,洪秀全、杨秀清亲率主力增援,久攻不下撤围而去。从表面来看,整个过程脉络似乎合情合理,但细细琢磨,却发现疑云重重。

萧朝贵率一支2千余人的偏师,长途跋涉远攻古城长沙,本身就不符合常情。

贵为天国绝对核心人物,为何仅率2千余人的偏师远征?既是一支偏师,令一裨将领兵即可。即使要以示重要,韦昌辉勇猛过人,石达开智勇双全,完全可以胜任,怎么也轮不到正军师萧朝贵只身犯险。其中原因何在?

是兵力短缺吗?太平军从广西东出,虽遭受蓑衣渡之败,损失不小,但进入湖南后一路攻城略地,沿途不断有新鲜力量加入,早已重振雄风,攻下湖南南部重镇郴州后,兵力已多达5万余人,兵多将广,粮草充足。

是经验不足吗?显然不是,几个月前围攻广西省府桂林,太平军3万主力拼死相攻,都没能成功,何况区区2千余人,还要千里奔袭,沿途阻碍重重。眼前的经验教训,难道这么快就忘了?

是轻敌冒进吗?蓑衣渡一战,太平军损失惨重,精锐主力减员大半,南王冯云山战死。新败之军,本是哀兵,何来轻敌的道理?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太平军的绝对核心人物萧朝贵,非要亲率偏师远征呢?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6)

要解开这一疑惑,先得厘清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拜上帝会的宗教教义。

太平天国权力分配形式,相当于君主立宪制,天王洪秀全是国家最高元首,但不理朝政并无实权,军政大权都在两个正军师杨秀清和萧朝贵手中。太平天国的所有重大军政文告,如《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都是杨、萧两人联合署名发布。

“拜上帝会”中,洪秀全称天父第二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萧朝贵称“帝婿”。显然,洪秀全是宗教领袖,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处于弱势的杨秀清可“天父”附体有权替“天父”传言,萧朝贵可以 “天兄”附体有权替“天兄”传言。中国历来就有“长兄如父”的传统,如此以来,天父的二儿子洪秀全的地位就尴尬了,杨秀清和萧朝贵,可以时不时站在洪秀全的头上发号司令。

这样的权力分配有一个好处,“洪、杨、萧”三人形成一个权力三角,相互制衡,形态稳定,局面相对稳固。

当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身为宗教领袖的洪秀全,已被神化公认,地位难以撼动,但杨秀清与萧朝贵之间的矛盾,却不可避免。

“杨、萧”都是广西紫荆山地区的贫苦农民,农闲时在大山里烧木炭赚点小钱糊口。

冯云山来紫荆山传教,两人同时加入“拜上帝会”,成为该组织早期的核心成员。

冯云山被官府抓捕关进大牢后,紫荆山地区的“拜上帝会”群龙无首。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下凡,玩起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把戏,趁机掌握“拜上帝会”的实权,成为了第二、三号领导人物。

在“永安封王”之前,萧朝贵凭借在“拜上帝会”会众中的崇高威望,以及作战时的勇猛无敌,再加上代“天兄”传言的特权,成为“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者,他与韦昌辉等人联合,实际控制了“拜上帝会”决策的形成、传送和执行全过程,不但洪秀全、冯云山要听命于“天兄”,即便是在宗教名义上高于萧朝贵的杨秀清,在实际权力运行中也被边缘化。

根据《天兄圣旨》记载,从1848年9月到1851年8月将近三年时间里,萧朝贵代言“天兄”120多次,涉及事务涵盖人事变动、会众思想教育、会众奖惩、军师人选、扯旗与称王时间、中枢决策、金田团营等一切“拜上帝会”的重大决策事项,有学者称太平天国史上的这一时期为“萧朝贵时代”。

但,一场大战终结了萧朝贵在“拜上帝会”的绝对领导权。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7)

1851年8月,萧朝贵、罗大纲等人率领太平军,成功攻取第一座州城——永安州。

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的第二天,清廷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部尾追而至,同时陆续赶来的其他清军,开始围攻永安州城。

10月初,集结在永安州城附近的清军已达数万人。10月18日,乌兰泰所部清军猛攻永安城外围的水窦村,决定萧朝贵命运的“水窦村之战”爆发。

水窦村,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不但是永安城外围最南端的防御线,也是联络太平军水陆两军的关节点,更是粮食储存之所,是太平军的必守之地。

清军从东、南、北三路围攻水窦村的太平军,形势危急,萧朝贵披坚执锐,冲锋在前,采用声东击西和诱敌深入的策略,成功瓦解了三路清军的围困,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但代价却极其昂贵,萧朝贵在指挥战斗时身受重伤,一时陷入昏迷,失去行动、语言和思维能力。

萧朝贵在拜上帝会代“天兄”传言的活动被迫停止,在太平天国的绝对领导权也自然丧失。杨秀清趁机填补空缺,迅速顶替了萧朝贵在天国的地位。

不久之后,永安封王,萧朝贵因处在重伤昏迷之中无力相争,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杨秀清以东王之尊节制诸王的绝对领导权。

萧朝贵在明面上虽只屈居杨秀清之后,但实际上从此跌落太平天国政教事务的神坛。

太平天国十王谁最厉害(仅率两千人强攻长沙阵亡)(8)

当萧朝贵伤势康复可以正常活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太平军来到了湖南的郴州。

此时,东王杨秀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已经稳固,萧朝贵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重新树立在天国的威望,只有一条路可走:多打胜仗、打大胜仗!

于是,萧朝贵主动提出率兵攻打湖南省府长沙,如果胜利拿下,古城长沙将成为太平军攻下的第一座省城,对太平军意义重大,对萧朝贵个人更是如此!

萧朝贵此时的境况,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水浒传》中的晁盖来。

梁山之主晁盖,逐步被新来的宋江架空。

血性汉子晁盖,不甘居人之后,为证明自己的实力,重新树立真正梁山之主的权威,执意亲率区区5千兵马,强攻易守难攻的曾头市,最终中箭而亡。

萧朝贵与晁盖两人的心境处境,何其相似。

身为太平天国最高军政领导的杨秀清,自然不愿萧朝贵重新崛起,更不希望萧朝贵立下重大的战功,重塑其在天国的崇高威望。

但萧朝贵请战出兵攻取战略要地长沙,杨秀清没有理由拒绝,更何况还有天王洪秀全从中说话,杨秀清不得不答应。

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杨秀清勉强同意攻打长沙,但又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不给萧朝贵与任务相匹配的兵力。

“萧弟要领兵攻打长沙,为兄是坚定支持的,只是目前郴州敌情复杂,没有太多的部队可供驱使,给你两千兵马可否?”

“才两千兵马?……,两千就两千,为弟照样拿下长沙城!”

于是,萧朝贵带领着曾水源、林风祥、李开芳等人,率领两千人的偏师,一路向北攻向古城长沙。

之后的一个多月,杨秀清静坐城楼观风景,明知攻城受阻,却未给萧朝贵派一兵一卒的援军,眼睁睁地看着萧朝贵战死!

萧朝贵之死,虽死于清军炮火,也死于杨秀清算计!

神一样的对手不可怕,猪一样的队友也不可怕,队友暗中算计才真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