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说:“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仍然拿筷子吃饭而感到害臊。”

这是路遥给好友的通信中所说的一句话,充满了执拗,充满了坚持,充满了他一直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而形成这样的性格的时间,大多是在路遥艰苦的童年。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1)

年轻时的路遥

一、与苦难为伍的日子里,年幼小伙学会了坚强地成长

1949年12月3日,路遥“落草”在陕北绥德专区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

陕北人把出生叫“落草”。“落草”意味着这个新生命与随风而飘的草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适当的土壤条件下又发生除一颗新草芽而已。

路遥的出生可以说成为了他们家天大的喜事,王再朝老汉的胡子差点因为路遥这个“带把”小子的出生,翘上了天。

路遥刚满月的时候,路遥之父王玉宽让路遥的爷爷王再朝老汉给起了个小名——卫。就这样,路遥带着这个“卫”的小名,在清涧县王家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2)

艰苦

这段时间对路遥来说是辛苦的,对于他的母亲马芝兰来说,也是辛苦的,对养活众多人的王玉宽来说更是辛苦的。

如此的辛苦之下,总会伴有着失去生命的风险。

路遥也是在这段辛苦的岁月里,经历了两次死亡的体验。

第一次好像在三岁左右,我发高烧现在看起来应是到了四十多度。我年轻而无知的父母亲不可能去看医生,而叫来邻居一个“著名”的巫婆。在那个年龄,我不可能对整个事件留下完整的记忆。——《早晨从中午开始》

在经历了一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路遥作为家中老大,逐渐展现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陕北有句俗话:小子娃(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言外之意就如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3)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路遥在四五岁的就开始跟在大人后面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照看弟弟妹妹,寻猪草,在冬天要砍柴之类的。

也就是在此过程中,路遥经历了自己的第二次死亡体验。

第二次是五岁或六岁时,那时我已经开始了农村孩子的第一堂主课——劳动。我们哪些地方最缺柴,因此我的主要作业就是上山砍柴,并且小小年纪就出手不凡……我恰好跌落在一个小草窝里,而两面就是深不可测的山水窑。——《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在上山砍柴时会遇到死亡的危险,但他明白这是他的目标,他必须爬起来再干,尽管他那时不一定懂得这也是陕北北部山区农村孩子认知社会的基本方式,但这一点在他往后的人生中意义重大。

谁都有与苦难共舞的日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想路遥一样,在苦难之中还能艰难成长。

二、延川,培养了小伙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4)

陕北延川

我尽管出生在清涧县,实际上是在延川长大的,在延川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延川的感情最深。在我的意识中,延川就是我的故乡,就是故土。而且,我的创作、作品中,所有生活和它的生活背景和生活原材料,大部分都取材于这个地方……

这是路遥在延川影剧院给全县各界人士作报告时,说的一句话,而他真正的成长也始于延川。

在路遥七岁的时候,其父王玉宽将路遥带到了其伯父王玉德,延川县文安驿乡郭家沟村的一个外来户的家中,成为了其伯父王玉德门下的“顶门”儿子,而其父王玉宽这样做的原因便是希望年幼的路遥能够识得几个大字,不至于像他一样是个“睁眼瞎”。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5)

路遥

我知道,父亲要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我那时才七岁,离家乡几百里路到了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想起了家乡掏过野鸽蛋的树林,想起砍过柴的山坡,我特别伤心,觉得父亲把我出卖了......但我咬着牙忍住了。因为,我想到我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回家后,父亲没法供我上学。尽管泪水刷刷地留下来,但我咬着牙,没跟父亲走——路遥《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心理学家认为五至七岁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心理积淀将形成一种定势,成为影响个体性格和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

而路遥在自己七岁这一年,便形成了拥有为了实现一个既定目标的强大自控能力,又永远不服输,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这种性格与其年龄不想匹配,它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与特定家庭相互挤压形成的一种特殊性格。而这种特殊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与人身走向。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6)

路遥(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时的路遥是精明的,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超乎常人的判断形势的能力,是一种精明的表现。

路遥生母马芝兰老人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脑子精。从来就没让我急过肚子。七八岁(虚岁)就会上就会砍柴。砍的柴捆成捆,摞在硷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人贵贱不能烧。”

年幼的路遥不仅仅是精明就能概括的,他的坚毅与永不服输都在他以后的人生走向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路遥的同村同学、作家刘凤梅回忆道:“童年的路遥是淘气的和富有个性的。那一次,他与一个大他三岁的孩子打架,尽管两人联手,还是被打败了。他俩不服输去找那个孩子的家长算账,却没能如愿,就双双趴在人家的门框上呜呜地哭。这是受了委屈的宣泄,也是不敢罢休的挑战。因为他们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受了欺负,要不害怕了,从此躲着对方;要不告诉家长,让家长替自己‘报仇’。永不服输,这就是童年路遥给我的印象。”

可是相较于出生在襁褓之中的我们,好像时刻都会随便放弃一件对我们来说比较难的事,像路遥这般永不服输的精神气魄,再也很难出现在我们左右。

三、贫穷,造就小伙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7)

路遥(图片来源于网络)

路遥给伯父王玉德“顶门”为儿后,成功获得了上学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对他来说是奢侈的,是他用于亲人的分离换来的。

路遥在马家店小学上学之后,终于从只有一个“王卫儿”的小名,变成拥有官名“王卫国”的人。给他起官名的是他马家店小学的老师——刘正安。得到这个名字的路遥是兴奋的,他一度下定决心,要好好用功,把书念成,长大当个“军长”!

路遥没有辜负自己的决心,从上学开始,他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各种奖状糊满了王玉德家的墙壁。

而当路遥上了初中之后,伯父王玉德家中,因为时代的缘故,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其大妈为了供路遥读书,还讨要过饭。

贫穷就像个阴魂不散的恶魔,一直伴随着路遥的整个初中生涯。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8)

路遥故居

我只寻找那些野生的植物充饥——而这些东西如水和空气一样,不专属于任何人。除此之外,我绝不跨越“雷池”一步的!不,不会的!我现在已经被人瞧不起,除过自己的清白,我还再有什么东西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呢?假如我真的因为饥饿做些什么不道德的行为来,那不光别人,连我自己都要鄙视自己了。——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

就在饥肠辘辘的时刻,路遥都没有忘了自己自强不息的本性和坚持道德底线的标准。

厚天曾在《路遥传》中写道:一般而言,在贫富差距极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两种心理趋向:一种是极度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是极度自强,在诸多方面有强烈的表现与征服欲望。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路遥苦难的生活)(9)

自强不息,自信不已

很显然,路遥属于后者。

当生命处在为生活而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路遥却找到了一种可以让生命被精神支撑下去的方式——阅读。

那时候的路遥一有时间都会往县文化馆阅览室跑,这里看书是免费的,因此路遥经常会因为阅读而忘了时间,这一幕与我们所熟知的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很相似。甚至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孙少平就是路遥,路遥就是孙少平。

古代有一句话叫:“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路遥就是成大事者,他在艰苦的环境下,锻造了各种不符合同龄段的性格特征,用这些性格特征让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下逐步成长,最终成为影响我们好几代的文学作家。

虽我们现在生活在温润而幸福的环境之中,但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应该去学习一下年少的路遥带给我们的积极向上的品性、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是姣姣,一名情感新人,关注我,与我在情感和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